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方式研究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块,即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与四大传统语文教学形态“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并列成为五大教学形态。在新教材中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单元”,从新课标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是对语文课程学习的拓展,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了学习空间,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那么,实施这种教学形态要遵循哪些程序和原则?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在课程内容上“失语化”
  在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经常出现一种“失语化”现象,即“语文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教师为了追求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课堂气氛的热烈,往往会丢掉课堂的语文味,有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没有一种语文的味道,更谈不上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进步与提高,而有些即使具有“语文”的氛围但一般也只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演练。
  2.单一化的课程设置目标
  一些学校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很多情况下还是依照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进行,将其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某项技能的训练,这显然违背了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种目标设置显得过于单一、狭窄。故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既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上得以提升,也要使其在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培养。
  3. 混乱的组织教学形式
  目前,很多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变为了自由活动课,在组织上、形式上都显得十分混乱。其实,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我们应该突破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时候,要能够明白每一个活动的目的、环节和原则。因为如果目标和任务不明确,必然会导致组织形式的混乱。
  4. 肤浅的效果评价
  大部分教师评定学生通常采用较为传统的方式,这压制、扭曲了学生的情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天赋,最终使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丧失兴趣,长此以往对教育本身的发展也不利。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学习,强调的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注重的是全过程的考察,不能简单地予以是非好坏的片面评价,否则学生会感到厌烦,教师也会感到挫败。
  二、综合性课程实施的程序设计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就是课程方案应该如何展开教学活动的程序设计,那么实施程序究竟有哪些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文问题的程序设计。在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故而教师应以这些问题为中心来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二是预设与生成并重的程序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打破教学受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限制,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三是问题解决引导的程序设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神话,让语文教学不再单纯以传递知识为全部内容,教师应该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四是课程实效评价的程序设计,对新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情感反应等方面。
  三、综合性学习的系统化实施措施
  不管针对哪种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教师都应尊重语文教学规律。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情况下都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并为活动的开展做些前期的铺垫工作,引领学生逐步进入情景。学生要做好学习状态方面的准备,做到敢于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二是课中体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题,并注意问题的生成性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学生也要体验,并要完成确定内容、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等几个方面的工作。三是课后交流。教师要注意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学生间在交流和研讨中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要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
  综合性学习在教学理念、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让语文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变得生动活泼,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走进科技殿堂的主要途径。“新课改”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提高科技与教学的完美整合,从而逐步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的科学性变革,最终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辅助。”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知识,并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的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理解知识。在学习Giant Panda 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熊猫的生长过程,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动画、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载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所学内容更清晰、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是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师增大教学容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 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材料就是课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是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来制作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集于一体,极大地丰富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设计问题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设计要“以人文本”  1.设计问题前要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  课堂提问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问题的质量至关重要,而作为提问对象的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因此,设计问题前教师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以人为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概述  小班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班,每个小班的人数非常精简,然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现在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更专业的优质教育,小班化便成为了一种社会需求。小班化教学模式旨在引导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予以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班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作文向来在考试中最引人注目,随着中考作文分数比重的提高,作文已成为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我认为批改是很重要的环节。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服务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把这个位置关系颠倒了,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这个模式在作文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命题——学生作
很多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都只是片面地背诵记忆,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的记忆都是短暂的记忆,在九年级进行语文复习的时候,这种记忆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许多同学都忘记了过去所学过的内容。因此,对九年级老师来说制定好复习计划,帮助学生重拾忘记的内容十分重要。了解现阶段九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准确评估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一、九年级语文
在当前的课改中,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对课改的理解难免出现偏差,存在一些误区,使语文教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将中考作为衡量授课内容的标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在中考的指挥棒引导下,语文教师已经把高考当成了终极目标。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变成了无休止
谈到语文课程,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指导正确理解并运用语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开拓思维、使学生具备贴近实际的阅读能力和实际写作能力。其实语文课程的作用还不止如此,它更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的完善与提高,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一新要求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本文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将创新教育和各基础学科的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