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药品说明书的语步比较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结合学者Hasan和Swales的语步理论,收集20份中英文药品说明书语料,在此基础上对中英药品说明书的英汉语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英汉药品说明书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中文药品说明书需通过借鉴英文药品说明书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提高中药在国际药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语类语步说明书药品
  一、引言
  在世界性的“回归大自然”热潮的推动下,人们对食品、药品等生活用品都提出了“绿色”的要求。中药的绿色、无人工化学(或少人工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独特疗效和对某些疑难杂症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使用中药的国家和人口与日俱增。即便如此,与西药相比,中药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以及在同类产品中的售出单价都远远小于西药,这说明中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认为,药品说明书是人们用药的指南,是医患人员对药品进行了解的窗口,要想提高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先从改进说明书入手。中药的中文说明书是其英文说明书产生的本源,要想提高其英文说明书的使用及推广价值,必须从改进中文说明书做起。本文旨在对西药的英文说明书和中药的中文说明书从语步结构上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中药说明书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最终为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做出贡献。本文将结合Hasan和Swales的语步理论,对中西药说明书进行具体分析。药品说明书的语步特点是由其交际目的决定的,中英药品说明书中包含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并且各成分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排序。
  二、语步概念(move notion)
  Hasan(1977)[1]最早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简称GSP)理论。在与韩礼德合著的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一书中集中讨论了语篇的语体及其结构成分的问题。Hasan(1985)[2]提出了“语类是由结构的必要成分来定义”的论断。她从语篇的功能出发,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概念,在对商务交易的分析中使用了“成分”(element)这一术语,并把它定义为一定的语类包含的所有“必要成分”(obligatory elements)和“可选成分”(optional elements)以及它们的顺序关系。语类结构潜势(GSP)是一种具有规律性的抽象模式,此模式是从若干个个体语篇中高度概括出来的。Hasan[3]指出,一个GSP如果要体现同一语类的所有结构特征,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它必须详细说明所有的必要成分;2.它要列举所有的可选成分;3.它必须标示出所有必要成分及可选成分的出现顺序及其成分的再现(Hasan,1984:78)。GSP理论中的必要成分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语篇语类,有助于我们辨别什么是意义完整的语篇,而可选成分体现同一语类中语篇的多种变体。
  Swales对科研性文章引言的研究,为GSP领域的语类分析做出了先驱性的工作。他发现研究中的大多数引言都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呈现出语步和小步(step)的特点。语步是一个单位,它与作者想要传递的目的和内容相联系。与语步相比,小步在语篇中处于较下层。Swales认为交际目的决定语类。在对48个各类研究论文的引言分析的基础上,他(1981)[4](qtd.Bhatia[5],1993:13)提出了典型的文章引言中含有四个语段结构的理论:1.确立研究领域;2.总结之前的研究;3.为当前的研究作准备;4.表明当前的研究。通过以上四个修辞语步,文章引言实现了其交际功能。1990年Swales[6]把其四个语段模型修改为三个语步和几个小步。他构建了CARS (Create a Research Space)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共分有三个“语步”(Move),而每个语步又由一个或多个“小步”(step)共同实现,这一分析模型对之后的研究影响深远。
  语步概念在“语类研究”(genre analysis)中非常重要,Hasan的GSP结构模型为语言使用的描述提供了一个总的框架,但是他认为GSP中的必要成分决定了语篇的语类的想法有所欠缺,他没有意识到是交际目的决定语类;而Swales(1990)虽然提出了交际目的决定语类,却没有回答哪些语步是必要的,哪些是可选的,以及各个语步的可能顺序等问题。本文将结合二者的优点,对中英药品说明书的交际目的、必要语步、可选语步以及语步顺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中药药品说明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指导。
  三、药品说明书的比较分析
  本文收集了10份西药英文说明书和10份中药中文说明书,从中各随机选取一份进行个案分析,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份语料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一)交际目的
  根据Swales的理论,交际目的是划分语类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药品说明书是带有法律作用的公众指南,其目的是为医患人员提供某种药品的相关信息。中英文药品说明书的交际目的大致相同,通常都包含以下几点:
  1.提供信息。这是药品说明书的主要交际目的。药品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含药品的情况,此药品与其他药品有何不同,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事项,是否有副作用等等。总之,患者对药品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说明书,药品说明书必须做到信息全面、准确。
  2.体现法律。注册过的药品通常是被国家承认的有疗效的药品,药品说明书应该指导患者或医生安全合理地用药。药品说明书都被检验并批准,因此具有法律效力。没有说清药品基本信息而导致医疗事故的药品说明书应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没有根据说明书指导乱服药引起的事故,生产者不承担责任。
  3.进行劝说。尽管“劝说”是药品生产者对药品的客观描述,但越来越多的具有相同疗效的药品投放市场,引发药品市场激烈的竞争。医生和患者对药品有了多种选择,这促使药品说明书的编写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提供如列举具体的适用疾病,产品的使用,明确说明注意事项,药品的副作用等等方便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的信息,从而说服医患人员相信药品的疗效,并最终选择其药品。
  (二)语步分析
  作者从20篇中英文药品说明书中随机选取了一份西药说明书和一份中药药品说明书,分别对其语步进行个案分析。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Han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分别对20份语料进行必要成分、可选成分以及成分之间顺序的分析。
  1.英文药品说明书语步分析
  英文药品说明书语料来源于国外西药,一般包含13个语步,分别为药品交易名称(DN)、药品描述(D)、功能主治(I)、用法用量(DA)、供应方式(H)、副作用(SE)、药物相互作用(CT)、警告(W)、预防(P)、过量用药(OD)、禁忌(C)、临床药理学(CP)和药品生产商(M)。其中供应方式又包含两个小步:药品形式(F)和储存方法(S)。很多药品不止一个药品交易名称,有的是以药品主要成分命名,有的是以药品公司名称命名,如果药品有多个名称,应该进行一一列举,说明书标题通常是药品商品名称。“药品描述”语步中通常会指出药品的化学名称,及其结构式以及构成成分。“功能主治”语步是药品说明书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医生和患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部分,此语步会指明药品适应症。用量和方法语步是医生给患者开药时用量嘱咐的指导,也是患者在自行用药时的指南,“药品用量指导”通常分为成人和儿童两部分。“供应方式”语步中包含两个小步:A.药品形式。药品形式分为口服和注射两种,此小步中药品颜色和药品代码乃至药品口味亦有所涉及;B.存储方法。此小步提供存储指南,指出药品的存储温度,有时也会指出药品是否需要避光、避高温、避潮等存储注意事项。“副作用”语步中会指出该药品可能出现的较常见的副作用及其比例。“副作用”语步用以表明服用该药物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语步主要用以说明药品间的相互作用,表明哪些药不能与说明书上的药同时使用,这是需要医生和患者特别注意的,因为一旦多种药物相互作用,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警告”语步与“药物相互作用”语步相似,都是提醒医生或病人注意用药安全。“预防”语步用于指导安全有效用药。“过量用药”语步中陈述了过量服药产生的迹象和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这些信息对医生最为有用,便于其根据相应症状对病人进行治疗。“禁忌”语步用于表明何种情况下不能使用说明书上的药品。“临床药理学”语步使读者了解药物发挥作用的机理、药物吸收和排泄的方式、不同阶段产生的效果。没有专业医护知识的人大多很难明白这一语步的内容,这一语步会出现很多医学专业术语。该语步还会说明不同群组的人,如儿童、老人、妇女或不同种族的人用药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生产商”是药品说明书中的最后一个语步,在该语步中,药品生产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都被详细提供,这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联系上的便利。有些英文药品说明书中还含有说明书参考资料,说明书修改日期,进一步信息等。
  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GSP)模型表明语类是由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构成的,她认为必要成分决定语类,而可选成分允许语言使用者在固定的语类框架内对其形式进行变动。下面两个表格展现了西药英文说明书各语步的分布及其顺序,这有利于我们识别西药英文说明书中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及其排列顺序。
  表1:英文药品说明书的语步分布和语步顺序
  抽样 每个样品说明书的语步
  1 DN^D^I^DA^H^SE^CT^W^P^OD^C^CP^M
  2 DN^D^I^DA^W^P^M
  3 DN^D^I^DA^SE^CT^W^M
  4 DN^D^I^DA^SE^CT^P^H
  5 DN^D^I^DA^F
  6 DN^D^I^DA^PN^P^CT^H^M
  7 DN^D^I^CT^DA^W^F^M
  8 DN^D^F^PR^CP^I^DA^CT^SP^SE^C^OD^H^M
  9 DN^D^CP^DA^CT^SP^SE^OD
  10 DN^D^PR^I^DA^CT^P^SE^M
  
  (注:PN,准备(Preparation);PR,性状(Property);SP,特别注意(Special notes))
  表2:英文药品说明书的语步出现率
  语步名称 出现比率
  药品交易名称(DN) 100%
  药品描述(D) 100%
  功能主治(I) 90%
  用法用量(DA) 100%
  供应方式(H) 40%
  副作用(SE) 60%
  药物相互作用(CT) 80%
  警告(W) 30%
  预防(P) 40%
  过量用药(OD) 30%
  禁忌(C) 20%
  临床药理学(CP) 30%
  药品生产商(M) 70%
  
  表1显示各个说明书语步内容不尽相同,有些说明书语步较多,内容详实;有些语步较少,内容简要。但药品名称和药品描述两个语步一直是先后顺序,并排在所有语步之前,而中间其他语步排序并无一定的规律,而药品生产商这一语步一般都会放在说明书最后。根据表1和表2可知:药品名称、药品描述、药品用量和适应症四个语步是必要语步,尽管药品适应症并非在每一个抽样中都存在,但其存在率达到了90%,说明这一语步也很重要,是必要语步。剩下的其他语步都是可选语步,其重要性次于必要语步,相对于必要语步而言是辅助信息。
  2.中文药品说明书语步分析
  中文药品说明书语料来源于中国中成药,一般也包含13个语步,分别为“药品名称、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给药说明、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和生产企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还含有是否处方、执行标准、说明书修订日期等。本文所列13个语步是中药说明书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覆盖了大多数中文药品说明书内容。
  中药的药品名称多以药品的主要成分命名,有的药品名称后附有汉语拼音。“性状”主要包含药品的颜色、口味及形状。“功能主治”语步指明药品的功能及对应症状。“用法用量”语步主要介绍药品的服用方法,如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用温开水服用或咀嚼,指出药品的每日服用次数,及每次服用量,有的药品需依照病情的变化进行增减。“禁忌”语步中可包含相互作用的药物、不适宜人群、不良症状、食物禁忌等。一般药品说明书会采用多个小步进行一一列举。“注意事项”语步中的内容经常与“禁忌”这一语步内容相互穿插。有的药品说明书把“禁忌”中的部分内容放在“注意事项”中,反之亦然。“注意事项”大多也采用多个小步的形式一一说明,这一点与“禁忌”语步相似。“注意事项”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了指导。“给药说明”语步表明服药后药品在身体里的反应。“规格”语步介绍一定单位的药品重量。“贮藏”语步指明药品的贮藏方式,包括避光、热、潮,密封等。“包装”语步用以说明药品的包装方式,如瓶装、盒装;包装药品数量或容积,如50克、30毫升。“有效期”语步提供药品使用的有效期。“批准文号”语步表明药品是否经过了国家的审批。“生产企业”语步一般包含药品生产商名称、电话、地址、网址等。下面是中文药品说明书的语步、语步顺序,及语步出现率的分析。
  表3:中文药品说明书的语步分布和语步顺序
  抽样 每个样品说明书中的语步
  1 DN^O^P^I^DA^C^S^I^ST^SE^PK^E^R^M
  2 DN^O^P^I^ST^DA^AD^C^S^CT^SE^PK^E^N^R^M^RD
  3 DN^O^P^I^ST^DA^AD^C^S^R^M
  4 DN^O^P^I^DA^AD^C^S^CT^R
  5 DN^O^P^I^ST^DA^AD^C^S^R
  6 DN^O^P^I^ST^DA^AD^C^S^R
  7 DN^O^P^I^DA^AD^C^S^CT^R
  8 DN^O^P^I^DA^AD^C^S^CT^R
  9 DN^FC^O^P^I^DA^S^CT^WP^R
  10 DN^O^P^I^DA^AD^C^S^CT^R
  
  (注:DN,名称;O,成分;P,性状;I,功能主治;DA,用法用量;C,禁忌;S,注意事项;MI,给药说明;ST,规格;SE,贮藏;PK,包装;E,有效期;R,批准文号;M,药品生产商;CT,药物相互作用;WP,是否处方;FC,作用类别;AD,不良反应;N,执行标准;RD,说明书修订日期)
  表4:中文药品说明书的语步出现率
  语步名称 出现比率
  药品交易名称(DN) 100%
  成分(O) 100%
  性状(P) 100%
  功能主治(I) 100%
  用法用量(DA) 100%
  禁忌(C) 90%
  注意事项(S) 100%
  给药说明(MI) 10%
  规格(ST) 50%
  贮藏(SE) 20%
  包装(PK) 20%
  有效期(E) 20%
  批准文号(R) 100%
  药品生产商(M) 30%
  药物相互作用(CT) 60%
  是否处方(WP) 10%
  作用类别 (FC) 10%
  不良反应(AD) 80%
  执行标准(N) 10%
  说明书修订日期(RD) 10%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药品名称、成分、性状、功能、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批准文号”七个语步是中药说明书的必要语步,剩下的语步为可选语步。从表4可以看到,药品名称这一语步必须放在说明书的最前面,“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紧跟在药品名称后面,其他语步顺序并无一定规律,但是“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和说明书修订日期”三者一般需要按顺序放在说明书最后。
  (三)比较分析
  1.共性分析
  中英文药品说明书都包含“药品名称、药品描述(中药称之为‘成分和性状’)、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四个必要成分。这四个语步是药品说明书语类的基本成分,不可或缺。另外,中英文药品说明书的药品生产厂商信息都放在说明书最后。
  2.个性分析
  英文药品说明书最大的特点是用实验结果说明问题,各个语步的设定及问题的解决都很严谨。中文药品说明书在语步数量上可能稍占优势,但是在语步内容的翔实方面却相差甚远。很多说明书虽然列举了相应的语步,但是语步内容并未解决语步提出的问题,如“不良反应”和“禁忌”两个语步,其内容多为“尚不明确”。反观英文药品说明书会发现,如果药品有不良反应或禁忌,说明书上会用实验数据详细列明各种不良反应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对策,整个说明书为病人考虑得非常周到,甚至有些药品的口味都是水果味的(如草莓味)。中国人通常认为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小,因为大多中药的不良反应一项都是“尚不明确”,让人错以为没有大的不良反应。中药说明书的这种写法能迎合国人的心理,但如果想将中药推向世界市场,必须要使其适应西方人的思维,“尚不明确的不良反应和禁忌”可能会让国外的医患人员对药品的信任度不足,从而不敢轻易使用。
  中西药品成分不同是造成中英文药品说明书差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西药的化学成分使其药效机理研究容易实现,而中药的主要成分为草药,药效机理不易研究,不良反应很少即时出现,即使出现亦难以判断是否为药物所致,是否与其他食物或药物相互作用也很难进行一一排除。
  四、结语
  说明书是受众了解产品的一个窗口,说明书语言的水平会影响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中英药品说明书既有共性,亦有个性。中药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必须取人所长,补己所短,同时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如纯天然,没有(或很少有)人工化学成分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输出势必增加,国内中药行业要及时抓住机遇,提高自身水平,而提高说明书的质量正是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Hasan,R.Text in the Systemic-Functional Model[A].In
  W.Dressler(ed.).Current Trends in Text Linguistics[C].Berlin:Walter de Gruyter,1977:228~246.
  [2]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Austral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62.
  [3]Hasan,R.The nursery tale as a genre[A].In Cloran,
  C,Butt,D&G,Williams (eds.).Ways of Saying,Ways of Meaning[C].London:Cassell,1997.
  [4]Swales,J.Aspects of article Introductions[A].Aston ESP
  Research Reports,No.1.Language Studies Unit[R].Birmingham:The University of Aston at Birmingham,1981.
  [5]Bhatia,V.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13.
  [6]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UP,1990:141.
  
  
  
  
其他文献
绵、山羊的胚胎移植技术目前在部分养羊省区的养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加快良种繁殖、育种进展、提高优良种羊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超数排卵是胚胎移植生产中的
摘 要:“孝”字最早见于金文,西周语料中,“孝”的对象全为死去的先祖考妣,结合“孝”的字形,可以得出“孝”的本义是专门针对先祖考妣的祭祀,其行为主体是宗子,行为对象是先祖考妣。当这种行为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改变时,“孝”就由“祭祀”引申出“善事父母”义,成为“孝”的核心义项,并进一步引申出其他义项。“善事父母”这一行为的中心义素由“行为”变成“人”的时候,“孝”就由“善事父母”引申出“孝顺的人”。当
假设索赔额、盈余额和更新过程均是在模糊随机环境中,并且将索赔过程定义为在交替更新过程.当索赔额和时间间隔是服从不同的指数分布时,本文建立了交替更新过程下的模糊随机破产
对三世代大通牦牛的产毛量、毛纤维的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产毛量(kg)1.66±2.36(其中绒毛量0.85±0.12).绒毛、两型毛、粗毛: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1.30±
对含"更、还、要"的三种"比"字句,即"A比B更X""A比B还X""A比B要X"的语义特点及预设语境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各自的语义特点,并分析它们的预设语境。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以建设健康城市为背景,提出并分析、讨论了体育健康促进及其必要性,构建了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体系。结果认为,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体系应该由体
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堪称神韵独具.他在批评观念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印象主义的诸多营养,对文学批评的本质、目的、基础等方面都有独特见解,值得人们加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