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注入治疗无神经症状后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4年随访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后壁破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是骨水泥强化的手术禁忌,适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亦有部分学者认为骨质疏松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行微创骨水泥强化治疗.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症状后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1例无神经症状后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为57-82岁,均进行椎体球囊扩张骨水泥强化治疗,术后评价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通过X射线片测量椎体平均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与结论:①31例患者中3例出现侧壁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神经症状;②31例患者获得平均(47.2±24.3)个月的随访,治疗后1 d、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椎体平均高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 d、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③结果 表明,椎体球囊扩张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症状后壁不完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椎体高度、减轻后凸畸形.
其他文献
背景:3D生物打印的应用愈加广泛,与之相关的生物墨水灭菌则非常重要,然而用于临床目的的生物墨水的灭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目的:对用于3D生物打印的生物墨水灭菌技术的研究做一综述.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3D生物打印、组织工程、增材制造、生物墨水、生物材料、灭菌、杀菌、无菌化”,英文检索词为“3D bioprinting,tissue engineer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bio-ink,bioma
背景:Perthes病发病较为隐蔽,早期易漏诊,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动物模型是研究Perthes病发病机制、进行体内实验的重要工具.目的: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按不同种属动物进行分类对Perthes病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Perthes病体内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rthes、动物、动物模型、Perthes disease、Animal model、animal”为检索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1篇文献.结果 与结论:
背景: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治疗只能是全膝关节置换等手术为主,但很难在早期防止软骨组织变性.目前对膝骨关节炎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炎症在疾病进展中的影响,均有一定的报道,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差异表达的circRNA位点及其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了8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和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照组)的滑膜组织,通过RNA-seq技术检测了组织中circRNA的表达谱,试图找出差异表达的基因
背景:生长相关蛋白43是一种胞膜类磷酸蛋白,是神经元再生可塑性的标志蛋白,参与轴突新生与各阶段联系发生的关键过程,对于中枢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观察Nogo-A/NgR信号通路及NGF/TrkA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对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恢复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gR阻断组、TrkA阻断组、双阻断剂组、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大鼠进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其余各组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立即注射阻断剂,NgR阻断组大鼠在脊髓损伤
背景:在口腔领域,引导骨组织再生膜被广泛用于口腔种植、牙周、颌面外科领域,用于快速有效的实现组织再生,但如何防止植入物周围感染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制备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纤维,并通过聚多巴胺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黏附铜离子,以制备具有抗菌成骨双重功效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方法:分别制备聚己内酯电纺膜、聚多巴胺修饰聚己内酯电纺膜与聚多巴胺修饰载铜(铜离子浓度分别为0.01,0.1,1 mol/L)聚己内酯电纺膜.将MC3T3-E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电纺膜上,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将变形链球菌分别与上
背景:丰富环境干预对认知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谷氨酸是与认知密切相关的兴奋性氨基酸,丰富环境对卒中后小鼠谷氨酸受体的影响和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丰富环境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光栓法制作小鼠脑卒中模型,通过Y迷宫与假手术组小鼠对比,筛选出具有认知障碍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假手术+标准环境组)、卒中后认知障碍+标准环境组、卒中后认知障碍+丰富环境组.各组小鼠在相应环境下分别饲养14 d后,采用Y迷宫检测小鼠额叶工作记忆能力,新
背景: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当前正畸研究中的热点,目前关于牙根吸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下牙周组织胶原纤维的重塑过程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在正畸源性牙根吸收过程中,压力侧不同时间点牙周组织中胶原纤维重塑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3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牵拉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右侧第一磨牙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加力后1,3,5,7,14,21 d,利用组织形态学技术观察分析牙槽骨和牙根表面、牙周组织胶原纤维
背景: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及骨破坏的加重密切相关,该类抗体阳性患者的病情比阴性患者更严重而且更难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和佐剂诱导型关节炎等是典型的2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但都不表达或不能稳定高水平表达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从而严重影响了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研发的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高表达的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以“Rheumatoi
背景:氧化应激被认为是骨质疏松发生的最重要的始动因素之一,氧化应激除直接激活经典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凋亡途径外,还激活细胞自噬信号通路,而骨质疏松发病中成骨细胞抗氧化功能的调控机制并未被清晰阐述.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改善氧化应激与自噬对骨质疏松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影响.方法:7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及手术组48只,去除卵巢造模;术后3个月两组各取12只检测骨密度及血清中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骨保护素水平.剩余手术组的3
背景:苦寒中药川楝子具有小毒,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在实体瘤中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在血液肿瘤中报道较少,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医“以毒攻毒”理论探讨其主要成分川楝素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目的:探究川楝子醇提物抑制白血病CEM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CEM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经5种浓度梯度川楝子醇提物作用24,48,72 h后,通过MTT实验求得各组细胞抑制率.考虑到受渗透压影响并保证后续实验的开展,筛选出川楝子醇提物低、中、高质量浓度(16,80,40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