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黄鹤楼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359483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时期的黄鹤楼,一直巍然卓立长江以南,它建于城墙高台之上,一改唐代楼阁样式,强化了旅游功能,赋予了清新雅致的风格。整个建筑群由主楼和数十处台、轩、廊组合而成,如同一个大庭院,其中主楼两层,顶层为十字脊歇山顶,琉璃瓦面呈黄色,周围坐落着小亭画廊,气势雄浑,被誉为“天下绝景”。宋初的大臣王钦若、哲宗时期的徐兢出生于黄鹤楼上,后者曾出使高丽,著有《宣和奉使高麗图经》。南宋中期,黄鹤楼被毁,遗迹成为文人墨客凭吊之处。南宋后期,大约在宁宗一朝,黄鹤楼浴火重生,再次成为宴客、会友、赏景的佳盛地,时时有诗人登临赋咏、唱和流连。
  春日花下人,亦有蝴蝶心。怀着如此情境的苏轼,写下了《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一词:“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一月,43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身处风景旖旎的长江之畔,他却难以排遣郁闷,只好以浪漫主义的雪花去覆盖大地上的伤痕。给黄鹤楼下的友人写几句贴心的话,既是在慰人,更是在慰己。黄鹤楼的意象给了词人美好的一日,至少,一只鸿鹄,尝试着给自己的羽翼疗伤。
  千古名楼,最是凭吊感怀处。绍兴八年(1138年)春,35岁的抗金名将岳飞率军自江州(今九江)“还军鄂州(今武昌)”时,填写了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面对半壁河山,他多么渴望能救民于倒悬,多么渴望早日收复汴京,结束刀锋舔血的日子。一座楼,寄寓多少憧憬;一首词,写尽多少梦境。岳飞初次屯军鄂州,应当在绍兴四年,其职位为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汉阳军制置使,府衙设于黄鹄山下临江处,抬头即见黄鹤楼。镇守武昌的七年间,岳飞屡败南犯之敌,并乘胜进逼河南,取得朱仙镇大捷,眼看直捣黄龙府的理想就要长出翅膀,谁知风云突变,英雄被召回临安,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于风波亭。黄鹤楼这位历史老人,再没有等来壮怀激烈的将军。
  相比而言,51岁的范成大登临黄鹄山后,虽然也有“国破山河在”之恨,但更多的是“眼看时事力难任”,萌生退隐田园之意。时为淳熙四年(1177年)中秋,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使的范成大乘舟东归,于八月十四日抵达武昌,次日参加鄂州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楼南楼的赏月宴会。他即席写下《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此时,距离岳飞遇难不过35年,曾经的黄鹤楼也灰飞烟灭,作为现实主义的写作者,范成大不可能不想起岳鹏举的往事,只是,那又如何,百无一用是书生,他无非发发“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而已。
  秋水长天间,江湖诗派代表人物戴复古的身影也出现在江城,时间为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十月。担任湖北运判兼知鄂州的好友吴胜之即将出使金国,戴复古在黄鹤山设宴饯行。素来以诗词记录心路的他自然将黄鹤楼纳入笔下,有《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道:“龙山行乐。何如今日登黄鹤。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此怀祗有黄花觉。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南宋的文字,多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之慨叹,戴复古一生不出仕,其骨子里却浸透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半壁河山,生灵涂炭,偏安的朝廷里议和与投降的声音甚嚣尘上,戴复古以戏谑的口吻告诫友人,与其向敌人摇尾示媚,不如酬酢江山、归隐田园。身处乱世,戴复古依旧对诗歌的迷恋几近痴狂,这个“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写下了一代布衣传奇。我曾经多次试图探微戴复古的心灵轨迹,追随其四十年的游历行踪捕捉细节,我甚至想,戴复古与徐霞客当为隔世知音。先生最少三次远足武昌,并在另一首《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中再次提及黄鹤楼:“……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是时,嘉定十四年,南宋军队在黄州、蕲州一带击败金兵,朝野振奋。处江湖之远的戴复古喜忧参半,叹出“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的名句。
  在黄鹤楼众多的诗词大家中,我关注到了来自江西吉州太和籍的刘过。他竟然写了一首《浣溪沙·赠妓徐楚楚》:“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席间谈笑觉风生。标格胜如张好好,情怀浓似薛琼琼。半帘花月听弹筝。”刘过四次应举不第,一生布衣,空有抗金抱负,词风与辛弃疾相近,与刘克庄、刘辰翁并称“辛派三刘”。这首词是青年刘过初出茅庐漫游武昌时邂逅歌妓徐楚楚所作,红楼绿窗,莺莺燕燕,颇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劲头。遗憾的是,造化弄人,刘过终究与仕途无缘。二十年后,他写下了那首久负盛名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黄鹤楼分明就是时光的容器,它收留了一个人的青春火花,也收留了一个人的孤独残梦。
  风雨三百年,宋词为黄鹤楼锦上添花,黄鹤楼也成为赵宋王朝蹒跚前行的缩影。这个春天,我像黄鹤楼里的一个宋人,净手,焚香,闻一闻书卷,等待着鹤鸣声声。
  选自《齐鲁晚报》
其他文献
雨下得更大了。我紧紧攥着伞,逆风走在冷雨里,鞋子早已被积水浸湿了,湿漉漉的凉意从脚底一路袭上心口,整个人仿佛一块被雨水泡得肿胀的海绵。  风很大,街道空旷,店铺再没有平日里热闹的气氛。偶尔擦肩的几个行人也戴着口罩,低着头,步履匆匆。记不清走了多久,我终于发现一家开门的药店,绿色的招牌亮闪闪的,像一片小小橄榄叶。  虽然才七点钟,可是药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沉默不语,彼此默契相隔,自觉站
我中学毕业后去曼哈顿的一家百货公司做推销员,但我的工作并不顺利,我总觉得向客户推销产品是一件丢人的事,总担忧别人会因为我想赚他们的钱而排斥我。  大概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卖出产品,也没有拿到任何佣金。由于工作做得不好,我无法在曼哈顿继续生活下去,只能回到家乡小镇。我的祖父和父母一起经营着小农场。在家里,我不至于挨饿,但我难道总是靠父母生活吗?我终日郁郁寡欢,觉得生活毫无乐趣。一天
专注的聆听和随心所欲的听,是完全不同的。做个小测验吧。你和你的朋友,算作一个小组。你是A,她是B好了。第一个回合,她说,你听。  第一小节,她认真地说,你仔细地听。注意啊,是聆听。“聆”在字典上的意思是:书面语的听。当我端详这个字的时候,总觉得不是那么简单。“聆”是由“耳朵”的“耳”字和“命令”的“令”字组成的,我一厢情愿地相信这是对耳朵的一个指令,好像在说———耳朵,你可要好好地听,千万不可以走
到中年之后,我喜欢上了“少”。年轻时崇尚“朋友遍天下”的感觉没有了,朋友嘛,多固然是好的,少一点也没关系。没朋友也没什么,中年心境里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享受得了孤独,并且能在安靜中自得其乐。  有几年了,我恐惧出去参加饭局,尤其是人多的那种,过于喧闹,结束之后满身疲惫不说,单单是点满了整桌子的菜吃不掉就很是让人难过。不去参加,眼不见心不疼。  有一次我回乡,中学时的一位同学是当地富豪,他没有请我去大
写出一部好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常问自己,也常被问到。想了想,以下几点是必须的:思想,才华,激情,阅历,以及知识储备。但我以为,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因素,往往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写作时具有的定力,换句话说,就是凝神聚气的能力。  作家也是寻常人,难免会被各种欲念打扰,或者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裹挟淹没。要想在写作时凝神聚气,在我看来首先要干净。这个干净包括了环境和内心两个方面。  大约十多年前,我
金圣叹曾把雪夜读书视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雪夜读书的美妙之处,我认为在一个“静”字。漫天的大雪拭去了白天的肮脏和喧嚣,“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雪的纯净容易使夜读的人返回一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境。耳听雪落的天籁,而看在眼里的是另一种文字的“交响”,更兼身旁的一个红泥小火炉将温暖荡向每一个毛孔,这种感受大概也是“妙处难与君说”。  书中的思想散发阳光的热量和火眼的光芒,温暖着那颗裹在寒凉与寂寞的心
我小時候生活在非常快乐的想象世界。在小小的平房里,有我的画笔和小书桌。与我同住的是窗台上的蚂蚁军队、蜘蛛侠客,树丛里的花朵精灵、躲在床底下的梦妖精,和整天在厕所跳舞的小怪物。有了孩子后,我和太太常带着他去找虫、爬山、看树、玩水。有一阵子他和我们在或新或旧的城市街道行走。他一边走,一边念念有词地讲着他所幻想的故事。我也很喜欢听他在晚餐桌前描述他前一晚梦里的怪物。直到现在,二十几岁的他,还常和我热烈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十二生肖中有几种动物,平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扮演反面角色的,最典型的就是鼠。只要读过书的中国孩子都会念那句古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但是,到了鼠年,鼠的形象就大翻身,变得可爱而吉祥起来。有一次过年,一个叔叔给我看了一幅《老鼠嫁女》剪纸,我那好奇和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得。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老鼠对传统的婚嫁仪式有所了解,也第一次觉得老鼠挺可爱。上海郊区有的地方认为正月十六是老鼠嫁
读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间草木》,里面有好多让人惊艳的句子,尤以“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为赞!和花坐一会儿,不就是静听花儿私语,或与花儿对话,作一次心灵的沟通吗?人的一生里,很多时候都是在做时间的旅人,奔波于忙碌的生活。所以,真应该“浪费”点时间与花语———和野杜鹃坐一坐,与山桃花、狗尾草等聊一聊,顺便闻一闻阳光的味道。一年四季里,倾听春
喝茶论水,雪水为上品。下雪时若真能扫些雪来用以煮茶,那绝对是件风雅之事。朋友对此想法十分赞赏,打电话来说他打算送黑釉大瓮给我,专门储雪水。这位仁兄家祖传三代开酒坊,最不缺那种黑釉大瓮———晋北地区,家家户户腌咸菜都用这种大瓮———个头远比武松在快活林里一把将蒋门神的老婆扔进里边的那口缸还深还宽。大不大?  古人喝茶,品水为首位。《红楼梦》有一回里写妙玉,从地底下挖出“鬼脸青”的花瓮,给宝钗斟了一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