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去”也“跳出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钻进去”也“跳出来”,触摸到那些“藏着掖着”的语言的“险峰”,或许能完成语文学习以细节教学为呼吸的重构。
  关键词:钻进去;跳出来;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独特感悟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的确,当师生学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认知能力来进行高效的,有意义的,精彩厚重的对话之时,对文本的理解才是宽广的,才能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因此不断地拓展对话的范围,不断地开启“对话”的渠道和路径,是语文教学的要义,也是新课程新理念最为倡导的课改风向标之一。
  那么,如何开启对话”的渠道和路径呢?窃以为,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钻进去”也“跳出来”,触摸到那些“藏着掖着”的语言的“险峰”,或许能完成语文学习以细节教学为呼吸的重构。
  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离别诗。那么,该如何定位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呢?有的说,送友人到如此荒凉的地方,那么感情的基调一定是悲凉的;有的说,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人感到一种孤独、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所以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有的说,“西出阳关”,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所以感情的基调一定是忧愁的……
  警惕,教学进行到这里,就需要教师及时“悬崖勒马”,及时按下“暂停键”,不妨猛喝一声:“这首诗,真的表达的是悲凉的感情吗?”“如果是这样,为何‘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让人感到声韵轻柔明快?为何诗中描写的很多景物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我想,这样的猛喝,一定会让孩子们冷静下来,让他们从一味的“悲凉”的基调中“脱身而出”,进而迷惑:这首诗究竟是表达喜还是忧啊?
  瞧,在学生“不疑”时给予启发,而当学生滔滔不绝时,又“兜头”给学生“一盆凉水”,这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对话机智,也是对学生较大的负责和体贴;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们的言说欲,同时也需挪移目光和精力,在“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反转处”“钻进去”。是啊,既然作品感情的基调不单单是“悲凉”那么简单,那么教师就很有必要引领学生“钻进去”。当学生意识到当时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之时,这样的告别就不仅仅是悲凉的,应该是多种心情的一种综合;再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学生意识到此诗的感情基调不是悲凉的。可见引导学生从单一的感情基调到多样而细腻的情感状态,在忽略掉的,以为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从而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地带进行对话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基础性工程和经常性工作。
  如果说以上的例子是“钻进去”,那么,如果引领学生再“跳出来”,或许更能为课堂教学增值,更能为对话教学开启新的索引,新的路径,新的疆土。或许,“钻进去”也“跳出来”,既是对话教学的切入点,也是整体把握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同样是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可以引领孩子们“跳出来”:关于“西出阳关”一句,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其中的“西出阳关”真是就是“出了阳关”吗?
  不得不说,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后世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是谓“西面出去”,这样的概念化理解不能不说是正确的。但是能不能理解为友人在经历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是谓“西面出来”呢?能不能引领孩子们“跳出来”呢:假如你是王维的朋友,三个月之后,你从西面出來,有何感受呢?
  谁说,这样的理解想象和对话延伸不可以?而且这样的对话想象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开启孩子们的“语文之眼”。想想:难道诗人不可以进行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吗?而当诗人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进而跨越时空和个人后,产生出“西面出来”的感觉,其意境不是更扣人心弦吗——一切似乎变了,但又似乎没变;一切是那样陌生,但又似乎极其熟悉——这样的意境其震撼力不是更强烈吗?其离别之情不是更感人肺腑吗?而且即便是诗人当时没有进行时空的转换,今天读这首诗的孩子们难道不可以进行更有意思的时空旅行吗?
  由此,我想到《唐人万首绝句选评》:“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作也。”既然是所谓的“绝作”,切不可陷入到概念化的阅读之中,就像陈玉琴所说的:“概念化的阅读总是比直觉的感受来得容易,这正是新课改中教师应该警惕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抛开前人的“人云亦云”和感念化阅读,“钻进去”也“跳出来”,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深处,发现词句的多重风貌,注重多元解读、个性解读和独特感悟。这诸多的“发现”应该包括“别人未曾发现”的发现。比如,这个“西面出来”就是“新的发现”,就是对孩子们多重视域的洞开。
  参考文献:
  [1]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02.
  [2]潘文彬.培育儿童的语文情感[J].小学语文教学,2015(12):1.
  ?誗编辑 乔彦鹏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性人物。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班级氛围的基石。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希望给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育管理;小学班主任;师生关系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
摘 要:课堂要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赋予课堂真正的活力,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那么怎样使英语课堂实现自主,焕发活力呢?精心设计导学案,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合作学习,促进能力提升;提供展示交流平台,彰显活力课堂;引入课堂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自主;活力;激趣;合作;交流;促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
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填空题: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意在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能否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我們分别收集了近两年4个不同时期的数据: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期末、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以及七年级入学第一周的学情调研抽测,错误率分别是51.7%、34.5%、36.2%和38%。可以发现,虽然较初学时错误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枯燥的汉字鲜活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汉字滋养儿童的心灵,通过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来提高识字的效率,下面谈谈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科学有趣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直接的方式就是丰富音乐学习情境即创设情境。  小学低年段(1~2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
摘 要:一年级教材习题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推理、函数、数形结合、符号化、分类等,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挖掘;数学思想;培养  一年级数学往往会被定义为简单,因此导致许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是“简单化”,但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一年级数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习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挖掘教材习题中的数学思想,让数学思想在学生的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现代化教育的不断革新,小学数学的教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海战术而已,而拓展到了利用多媒体设备而从课堂角度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高效化。教育是个不断改革的过程,因而小学数学与多媒体的融合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立足于此,探讨了多媒体在推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过程中的作用,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  现代化技术和思路影响下
摘 要: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前后连贯地叙述计算的算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借助数学语言显现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让幼儿自主游戏这一方法,开发幼儿的大脑,实现幼儿健康有序的成长,主要探讨教师如何以话题这一方式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话题;教师指导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幼儿易受周围的环境影响,但当今的幼儿教学却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思考,起不到高效开发脑力的效果,尽管采取的是幼儿所能接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技巧,才能做到有效倾听。在倾听语文课堂教学时,必须做到用心听,全神贯注融入课堂,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要学会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教导学生倾听的正确方法,加强倾听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基于此,对语文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