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寿胎丸方治疗复发性流产12次验案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发性流产(RSA)病因复杂多样,且临床不具有特异性,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又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在其中占40%~50%,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单纯西医免疫治疗效果一般。参芪寿胎丸方有补肾健脾、固冲安胎之功。介绍参芪寿胎丸方配合西药对早期复发性流产12次患者进行保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参考。
其他文献
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咳嗽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痰、瘀、热贯穿于疾病始终,治宜清热止咳化痰,理气活血化瘀,补气健脾益肾。本病的诊疗,传统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有时疗效不尽如人意,宜结合六经辨证,因时制宜,辨证立方。六经欲解时,揭示的正是时辰节律。其时正邪交争最为激烈,若正邪同盛,症状也最明显。临床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咳嗽多夜间发作,将辨时辰与辨证结合起来,认为其多为少阴、厥阴合病,应用黄连阿胶汤、乌梅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医家王冰对《黄帝内经》原文的注语,虽被现代医家奉为温补肾阳的圭臬,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尚有存疑。笔者基于理论层面的分析并结合临床案例,提出益火之源在于助心阳,强调了助心阳在指导针灸扶阳抑阴、温脾散寒、温补肾阳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AAV患者67例,记录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数据、病情活动评分,进行中医证型的判别,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AV患者中痰热互结证为23例,占34.33%,其次为脾肾亏虚证18例(26.87%)、热毒炽盛证14例(20.90%)和痰瘀毒滞证12例(17.91%);各证型在入院科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以女性患者为主;高发年龄段为61~7
目的:系统评价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章的风险进行评价。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文献,共961例患者
目的:探讨筋膜手法松解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在颈源性头痛中的治疗应用和价值。方法:共纳入12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筋膜手法松解联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评估治疗前后疼痛缓解、颈椎功能和总体健康情况。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颈椎功能JOA评分,观察组治疗后
异病同治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特色,不同的疾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出现大致相同的病机与证候。介绍了曹晓岚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自拟解郁清心安神汤治疗肝郁脾虚型郁病、不寐病、头痛病、眩晕病、胸痹病等疾病的典型医案,总结经验,并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参考。
许芝银教授认为甲状腺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本病病机初期以风热上扰、痰瘀互结为主,久病则转为肺阴亏虚、津不上荣。在临床辨治甲状腺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时,总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原则,强调辨清虚实,分期论治,临床收效甚佳。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长期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愈后产生极大影响。肿瘤相关性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贾英杰教授治疗本病多立足于“少阳主枢”的理论基础,认为少阳枢机不利是导致肿瘤患者不寐的病机关键,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上,结合脏腑辨证,着眼于肝、胆、三焦的综合调理,或主以利胆,或主以疏肝,或畅达三焦,临床常以黄连温胆汤、柴胡疏肝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方随症加减运用,以疏利少阳、调和枢机,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目的:观察任脉灸疗法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配合间歇导尿治疗,治疗组联合任脉灸治疗。康复治疗日1次,每周5次,任脉灸每周3次,均治疗4周。使用24 h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测定和尿失禁程度量表记录患者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次数和失禁次数较前减少,单次尿量和最大膀胱容量增加,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残余尿量减少,尿失禁评分下降明显,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
总结魏志军教授基于伏邪学说以“温补托清”四法辨治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经验。结合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征,魏师认为本病多由伏邪所致,主要归因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和“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从伏邪学说认识肛门瘙痒症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病分期,以温补托清(欲擒故纵)四大法则为治疗总纲,以托里愈疡汤为临床特色用药。举例验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