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眼眶减压术治疗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改良眼眶减压术治疗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 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诊治的40例 (66只眼) 重度TAO患者的手术资料,分为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CON) 组 (30只眼) 、眼球高度突出 (MP) 组 (30只眼) 和暴露性角膜病变 (EK) 组 (6只眼) 。采用眉弓外侧“S”形切口或上睑重睑皱褶切口,联合泪阜结膜切口,行眼眶深外侧壁、内壁和下壁切除的眼眶减压术。记录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眼球突出度、复视、临床活动性评分 (CAS) 及眼眶CT扫描等其他检查结果,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对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ON组17只眼 (56.7%)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 (U=319.5,P<0.05) 。术后CON组和MP组眼球回退值分别为 (8.1±2.7) mm和 (11.4±3.1) 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73,P<0.01;t=15.52,P<0.01) 。术后CON组CAS评分显著下降 (P<0.01) 。CON组和MP组手术前、后复视程度无显著变化 (U=131.0,P=0.309;U=157.5,P=0.881),CON组7例 (39%) 复视改善,3例 (17%) 新发或复视加重,MP组5例 (28%) 复视改善,4例 (22%) 新发或复视加重。手术还可改善色觉,降低眼压并使EK愈合。重要并发症有术中脑脊液漏、新发复视及眼球下移位等。

结论

该术式切口隐蔽美观,暴露眼眶深外侧壁、内壁和下壁充分,减压效果确切,有助于视力恢复和眼球回退,缓解炎症活动,对复视无明显影响,并发症少,是治疗重度TAO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242-249)

其他文献
基因工程技术为医学科研提供了新的方法,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应用使在生物体整体水平研究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成为可能。转基因小鼠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在眼科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近视动物模型方面研究较少。有学者试图通过基因工程动物模型进一步明确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lumican单基因敲除和lumican,fibromodullin双基因敲除小鼠均出现了眼轴延长,
目的探讨以异体和自体巩膜及生物硬脑膜材料作为引流管覆盖物在房水引流阀植入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行FP-7 Ahmed阀植入术的35例 (35只眼)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各组间各个随访时间点的平均眼压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种不同引流管覆盖物 (自体巩膜、异体巩膜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致死性疾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眼部病变缺乏大样本和长期的系统观察,在不少医院,甚至在一些三甲医院仍时有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不但延误了患者的治疗,而且极易引起医源性传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某些医院对手术前必要的HIV抗体检测重视不够 (以门诊手术
目的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及其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共保存1302份眼部标本,将其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斜面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3~ 8 d。培养阳性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纸片法。2009年和2010年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302份标本的真菌培养阳性数为292株 (22.4%),其中2009年和2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 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9至2010年间的女性POAG患者128例,以及同期非POAG患者142例,调查两组对象的既往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性激素替代的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POAG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AG家族史 (OR
目的评估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 (8只眼) 重症干眼患者进行了自体唇腺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并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包括最佳矫正视力、泪液分泌试验、主观满意度、主观症状评分、人工泪液使用、泪液镜以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移植腺体术后存活率100%。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1、3、6个月眼干、异物感、畏光、烧灼感等评分均值分别为11.17、5.67、4.3
期刊
飞秒激光是一种新型的激光技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的历史,飞秒激光最初主要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用于替代机械微型角膜刀。由于飞秒激光的精确性和可控性高,因此在角膜屈光手术领域显示出优越性。随着相关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开发,飞秒激光在眼科其他领域,如辅助角膜移植手术、辅助白内障摘除术及辅助诊断等都在尝试进行应用。初步的临床效果已经显示出飞秒激光在替代机械微型角
目的比较0.004%曲伏前列素与2%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LPI) 或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研究。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LPI或小梁切除术后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 的52例 (52只眼) 患者,分为曲伏前列素组和卡替洛尔组。分别给予0.004%曲伏前列素 (每晚1次) 或2%卡替洛尔 (每天2次) 眼液治疗。两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