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膜孔灌入渗特性与致密层形成特性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中带沙是浑水灌溉较清水灌溉的本质区别,为揭示浑水灌溉的节水减渗机制,通过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室内试验,以清水入渗为对照,研究了浑水膜孔灌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含水率、致密层土壤颗粒组成及落淤层厚度等随入渗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土壤含水率与湿润锋运移距离之间的量化模型,分别建立了落淤层厚度与入渗时间、滞留层的滞留量与滞留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浑水泥沙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较大,在入渗结束时浑水较清水的累积入渗量减幅达27.83%;土壤含水率从膜孔中心到湿润锋面逐渐减小,其减小的速率逐渐增大,湿润体半径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分布服从椭圆曲线分布.落淤层土壤细颗粒相对含量较浑水泥沙少,其物理性黏粒含量显著低于浑水泥沙.从土壤表面到6 cm入渗土层深度为浑水膜孔灌入渗滞留层,滞留层土壤细颗粒含量较原土壤增多,随着入渗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颗粒组成与原土壤差异逐渐减少,泥沙细颗粒滞留量随着滞留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为腐植酸尿素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石灰性潮土上进行土壤培养试验,设置8个处理:不施尿素(CK)、普通熔融尿素(U)、0.5%添加量的腐植酸(HA0.5)、5%添加量的腐植酸(HA5)、腐植酸添加量为0.5%的掺混腐植酸尿素(HA+U0.5)、腐植酸添加量为0.5%的熔融腐植酸尿素(HAU0.5)、腐植酸添加量为5%的掺混腐植酸尿素(HA+U5)、腐植酸添加量为5%的熔融腐植酸尿素(HAU5),分析转化过程中的尿素残留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
准确识别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规律和轨迹特征,对科学推进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年、2005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序列,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各项指数、弦图可视化、标准差椭圆方法,从地类总量变化特征、数量变化轨迹特征和空间变化轨迹特征3个方面开展,揭示近30年来鄂西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土地利用总量变化稳定性特征明显.林地和耕地始终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活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降雨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土壤酶是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能够快速反映土壤环境的变化.因此研究亚热带土壤胞外酶活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可有效评估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影响.以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隔离30%降雨(TE1)和隔离60%降雨(TE2)3种处理,于2020年9月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 cm)土壤进行取样,研究9年的隔离降雨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程度隔离降雨后,4
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对于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然而,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中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研究仍有限.以安徽省为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碳源/汇角度评估了安徽省净碳排放,分析了碳排放时空特点,从碳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3个方面阐明了安徽省碳排放效应.结果 表明:(1)从2000-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表现为增加趋势,年均增加503.92万t,林地是碳排放的主要碳汇,但其碳汇总量年际变化不大,建设用地是
土壤水分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过程和生态承载能力关键因素之一,掌握其变化特征对于高寒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HOBO土壤温湿度仪器监测数据,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ND)、轻中度退化(LMD),重度退化(HD))下高寒草甸表土层土壤3个层级L1(0-5 cm)、L2(5-15 cm)、L3(15-30 cm)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含水量季节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夏季,低值区分布在冬春季.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表层含水量
以铁皮石斛\'晶品一号\'幼苗为试材,分别于叶面喷施不同稀释倍数(500、1000、1500倍)的海藻肥,研究其对4℃低温胁迫下铁皮石斛抗氧化生理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表明:1000倍稀释浓度的海藻肥有效缓解了低温胁迫下铁皮石斛叶片失活、叶绿素降解和丙二醛(MDA)积累;促进了脯氨酸(Pro)含量的增加,以及抗氧化系统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POD、SOD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同时海藻肥处理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CAT基
为了解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内冻融期土壤水盐状况及运移规律,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实测土壤水分、盐分、温度及相关气象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土体表层温度波动较大,随土层深度加深土体温度变化逐渐平缓.冻结期气温下降速率低于消融期气温回升速率,加之土壤温度变化的滞后性,冻结期比消融期长10天左右.季节性冻融冻结作用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升高、深层含水量降低,消融解冻时期,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两侧林带农田边缘(0.3 H、4 H)土壤表层含水量相比农田内部(1H、2H、3H)含水量低,近林带
探讨减氮模式下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氮素积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麦区滴灌春小麦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中筋型“新春6号”(XC 6)和强筋型“新春37号”(XC 37)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0∶0,2∶8,3∶7,4∶6,5∶5共5种氮肥基追比处理,研究氮肥基追比例对滴灌春小麦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同一品种下,随氮肥基追比例的增加,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肥利用率(NUE)、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前氮素转运率、花前氮素贡献率
以库布齐沙漠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评估该防护林系统的土壤改良效益,为库布齐沙漠防护林的管理与养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库布齐沙漠防护林营建15年后,在植被改良的作用下,原有的流沙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变.与流沙环境相比,研究区土壤的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分别提高了243.95%,37.89%,108.84%,138.71%,118.77%,42.41%,45.77%.与其他类型植被
为比较不同小龙虾壳基土壤改良剂对砷、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施用1%(w/w)小龙虾壳粉(CSP)、甲壳素(CT)、小龙虾壳炭(CSB)及甲壳素-小龙虾壳炭配施(CT-CSB,CT∶CSB为1∶1)对土壤养分、酶活性、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改良剂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含量,施用CSB对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的效果最显著,较对照降低了35.3%;添加CT、CSB和CT-CSB均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含量,其中,CT-C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