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图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ua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過创设现实的生活场景等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让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两种思路]
  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主题图的使用情况(如下图),谈谈自己对这幅主题图的认识、探索与开发的过程。
  “找规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许多教师常常依据教材中的主题图这样组织教学:
  第一种思路:首先,创设游“小兔乐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三组里每两种物体的个数各是多少,讨论、交流它们的个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再次,让学生比较、讨论这些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归纳出主题图中所蕴涵的规律;最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发现的规律。
  第二种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再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验证。
  [思考]
  两种思路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较简单的思维活动就顺利地“找”出了其中的规律。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种思路,我们不难发现:
  问题一:思路一中教师虽然创设了游“小兔乐园”的情境,但整个教学过程紧扣主题图中的问题,按图教学,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局限于这一幅主题图中,让学生的目光紧紧抓住这三行物体排列特点和具体数量,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流于形式的讨论、交流就能顺利地“找”出规律。思路二中把主题图作为学生验证规律的学习材料,既缺少了童趣,也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所蕴涵的全部价值。
  问题二:“找规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开展多项思维活动,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然而,两种教学思路在教学中留给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太小,都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找”规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问题三:思路一主题图中的三组物体的同时呈现,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利于规律的发现,还是限制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人的各种感官的感知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学生在某一瞬间注意事物尤其注意较复杂的多种事物时,往往并不能清晰、准确地感知,把握本质。
  [探索]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以及教学的多样化。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题图,深入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再在此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在深入领会《找规律》主题图的“内在魅力”后,我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过程如下:
  出示主题图,学生对各组物体的个数及排列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
  师:这一行中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
  (学生利用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说明。)
  师:(演示:增加两只小兔,排在第八只小兔后面)这是两只调皮的小兔,刚才那八只小兔排队的时候,它们忘记了排队。
  师:你们欢迎它们排到队伍中来吗?
  生:欢迎。
  师:如果还是这样排列,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学生讨论)
  (增加两只调皮的小兔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增强了童趣,又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如果这八只小兔围成了一个圆形,那中间有多少个蘑菇呢?
  ……
  师:“小兔乐园”中一共有100只这样的兔子,如果它们都这样排列,那一共需要多少个蘑菇呢?围成一个圆形呢?
  (此时,已没有学生再去画图或动手操作,而是根据刚才活动积累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另外两组物体,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学生举例说明)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主题图首先创设了一个游“小兔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组物体,初步感知其中蕴涵的规律;其次通过两只调皮贪玩的小兔,使原本静态的画面生动活泼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兔子与蘑菇的排列特点以及兔子只数与蘑菇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再次进行假设,乐园中的8只小兔围成了一个圆形,那有多少个蘑菇呢?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等活动积累的经验,合理地进行解释与应用;再通过合理的想象,这100只小兔都这样排列或围成了一个圆形,那该有多少个蘑菇呢?最后,引导学生自学另外两组学习材料,交流自己的发现;联系生活实践找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找”规律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找”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体会]
  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新生事物,在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中的主题图?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数学课堂呢?我们可尝试以下策略:
  1.理解内涵
  色彩鲜艳、又富有童趣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师千万不能被主题图的“美丽外表”所迷惑,要正确的认识主题图,领会它的“内在魅力”,才能把握教育教学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价值,真正有效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2.动手操作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头上。”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亲身体验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灵活改编
  主题图是为教学呈现了一个例子、一种线索、一个载体,是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教师要在充分理解主题图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合理地进行改编,使主题图发挥最大的价值。
  除上述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动态展示;分层呈现;适度增删以及把准时机等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中一幅幅有着丰富情境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和教师,但我们教师不要被主题图的“美丽外表”所迷惑,要正确认识主题图,使其充分体现出主题图所蕴涵的内涵和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魏光明.让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从一幅主题图的再度开发谈活用教材.小学教学设计,2007(26).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河头中塘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当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或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往往采用桩基础。桩基础由桩身和承台组成,桩身全部或部分埋入土中,顶部由承台梁连接成一体,在承台上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本文现简述关于桩基础施工的工艺及重点讲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桩基础 预制桩 灌注桩  桩基础工程  一、桩的分类  桩按承载性状不同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前者桩顶
白音华露天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700万吨,隶属内蒙古白音华煤田。2015年经过技术改造验收合格后改为生产矿。为了完成年度生产目标以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需要合理的安排采
从上党梆子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了上党梆子武场音乐(即锣鼓音乐)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设想。
本文以餐饮建筑在矿区中的重要性为出发点,介绍了矿区食堂的总体设计与构思、平面布局及设计要求、食堂的设计步骤。将矿区食堂做到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使其成为矿区的一道风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认真阅读,阅读的次数多了,其中的内容自然也就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也随之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要树起学生的阅读观念。  关键词:挖掘优势;探讨问题;鉴赏观念;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念呢?  一、挖掘自身优势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因为学生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中学生,他们还力求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体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自主创新”。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中的“进入情境,提出问题→尝试实践,体验感悟→交流小结,总结学法→拓展延伸,情感升华”的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材分析】  《放弃射门》一文向我们描述了足球场上激烈的比赛场面。运动员福勒为了避免对手受伤,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
摘 要: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的一种课堂规划,从每节课的基本知识到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效果都有所展示,因此说备课是教师上好每堂课的要件之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备课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备课就成为当前的关键所在。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的一种课堂规划,从每节课的基本知识到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效果都有所展示,因此,备课是
摘 要:小学科学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被重视,课堂效率低下。对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升课堂效率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课堂效率  若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去科教兴国、发展知识经济、科技强国,学校就一定要去通过教育来为我国塑造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公民。在教育工作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尤为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要对
摘 要: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自信心都发挥着无穷的魅力,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想教育取得成功,必须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信的广阔平台,教給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积极;主动;自信;乐观;成功  我曾在书中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选择一个班级,随便在点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