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与生育和盆底保健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状况并分析其与生育和盆底保健行为的相关性,为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6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最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持续时间(DUCD)、Valsalva漏尿点压(PVLP)、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及功能性尿道长度(SFL)]、生育及盆底保健行为。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评估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程度,比较不同生育次数和盆底保健行为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ICI-Q-SF评分与生育次数、盆底肌电生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MDUCP[(26.1±5.7)cm H2O]、DUCD[(12.3±3.2)s]及SFL[(26.9±4.2)m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8±3.5)cm H2O、(8.1±2.0)s及(22.4±3.1)mm],PVLP[(85.6±7.1)cm H2O]、MCP[(56.0±4.8)cm H2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4.8±8.4)cm H2O、(60.8±5.3)cm 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39、14.297、11.073、10.745及8.623,均P<0.05);观察组患者生育次数[(1.6±0.4)次]显著多于对照组[(1.1±0.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1,P<0.05);观察组有盆底保健行为的患者比例(12.12%)显著低于对照组(2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P<0.05)。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为(8.4±1.1)分,其中轻度尿失禁48例(29.1%)、中度尿失禁73例(44.2%)及重度尿失禁44例(26.7%)。不同生育次数和盆底保健行为的患者ICI-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盆底保健行为的患者盆底最大肌电位和Ⅰ、Ⅱ型肌纤维耐力均显著高于无盆底保健行为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ICI-Q-SF评分与生育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5),与盆底最大肌电位和Ⅰ、Ⅱ型肌纤维耐力均呈显著负相关(r=-0.315、-0.294,均P<0.05)。结论 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异常,生育和盆底保健行为对其具有显著影响,ICI-Q-SF评分与生育次数、盆底最大肌电位及Ⅰ、Ⅱ型肌纤维耐力均有显著相关性,能够指导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防治工作,对促进围绝经期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应用参芪温阳膨胀栓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2家医院收治的124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试验组62例给予参芪温阳膨胀栓治疗,连续治疗60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漏尿量、24h漏尿频数、国际尿失禁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LF)、盆底肌肌电评分、不良反应及治
初中美术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材料,同时,生活的材料也是美术创作的源头,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现能力,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和引导,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重点解析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研究对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2段核形石发育段的宏观及微观描述(564块薄片)的基础上,分析了核形石组构、类型及垂向分布。该剖面核形石发育段共分为上、下两个亚段,厚度分别为109.53 m、126.2 m,核形石累积厚度分别为22.6 m、49.5 m。核形石核心及壳层的成分、组构、形态多样;核形石类型包括不规则状核形石、椭圆状核形石、
《凡卡》悲剧性审美意蕴通过展现命运的苦难引发学生的恐惧、期待及自省,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审美情趣和实现精神超越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非指示性教学和朗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悲剧性审美意蕴的感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深刻的生命认知。
为了降低新收入准则对建筑行业的不良影响,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新收入准则与EPC项目税务筹划工作展开概述,分析当前筑行业EPC项目的核算难点,详细阐述了新收入准则下建筑行业EPC项目面临的税务风险,包括延迟纳税风险、采购环节风险以及施工竣工阶段的税务风险等。基于新收入准则构建新的核算与税务筹划体系,从多方面入手维护企业经济利益,为建筑行业EPC项目税务筹划提供借鉴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将游戏化教学法运用到自身课堂中,这意味着教师对游戏化教学价值的认可.但是,目前有些教师不够重视游戏化教学,导致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整体成效与预期教学成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将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意义及其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展开讨论,并基于多元化教学、深度学习、快乐教育等诸多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法是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并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外宣工作对助力陕西文化“走出去”并提升陕西形象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外宣翻译在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传播学理论“7W”要素的视角,提出陕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传播路径。
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如火如荼进行,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数学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发生着改变,新课程理念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分层设计的理念也更加深入地被数学教师应用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
外宣翻译的目的在于使外界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将生态翻译学与甘肃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相结合,有助于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交际层面对甘肃非遗文化进行深入解剖,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文章主要探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甘肃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基本原则,只有掌握了翻译原则,才能保证后续的翻译质量,才能确保译文的"长存",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