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中国:知识话语与历史书写(专题讨论)——中国历史疆域的形态与知识话语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建勇认为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可用于解释西欧国家历史疆域和当代世界国家边界形成的一般过程,但亦应观察到民族国家体系、殖民主义理论是由特定经验条件催生的规范性体系。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国历史疆域问题并不具有历史应然的超越性,对于中国而言,前近代王朝国家“天下主义”的疆域观维系中国历史疆域形态的解释,尊重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无疑更具历史合理性。李鸿宾认为唐建立了兼跨长城南北两种(或多种)迥然有别的地域及其族群为一体的政权,并成功地实施达五十余年,主要建基于传统的天下观的思想意识,尤其是统治集团北方胡系文化血脉的促动使然。南北的兼跨,使得长城边缘地带的特性丧失,它转而成为沟通南北东西的战略要地。这样的尝试为后来蒙古和满洲贵族势力构建一统化异质型帝国奠定了新的基础。长城地带意涵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不断建构与变迁的展现。姚大力认为面对边疆民族史研究的主位取径以及对于族群认同问题的新认识,现地语史料的重要性只会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大量的主位叙事,以及与主位叙事密切相关的其他种种历史信息,事实上是蕴藏在现地语史料之中。历史书写往上走必须上升到理论的宏观层面;向下走必须坐落在细部考察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精密技术的基础上。高亚滨认为新疆南疆绿洲社会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就现代国家的发展要求来看,这种文化结构则成为落后、保守的象征,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完成社会的现代化。从生态环境、文化网络的角度理解绿洲社会的权力结构,则为探讨边疆地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一种知识话语的可能。
其他文献
神学最原初的意义是关于神的科学。但对于亚洲人,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与“神”打交道,则是为了他们自己当下和将来的生命。这与西方学者对神学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不同。亚洲神学重在关心生命而较少关心“神”,只有在人们关心生命时,“神”才会参与进来。为了生命,人们必须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并把它们作为对象。因为,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生命;正是神、大地、人的和谐,决定着人的命运——只有和谐状态下的和谐方式,才能赋予生命、维持(延长)生命、发展生命。所以,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可以用“和谐”来表述——“和谐”是生
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可再生能源外部性的合理评估,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阻碍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效的激励政策是,通过价格、补贴和强制消费等手段刺激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促进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纵观世界各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模式在控制成本、创造需求、降低风险及稳定性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而政策的激励效果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根据现实的能源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的政策模式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潜
两千多年来的西方关学经历了从“有美无学”到“有关有学”再到“有学无关”以至当下企图彻底“消解美学”的演变过程,呈现出解构与重构不断交替的发展轨迹。其间形成了某些基本的趋势,如在关的本原问题上由实体论转变为非实体性的生成论,在审美活动性能上由他律论经自律论而演进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取向,以及美学学科自身由“形而上学”的一分支转向“形上”与“形下”两个方面的互渗,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建设是在接受西方美学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行程的,百年之中也经历了多次解构与重构的交替,有自己独特的处境与问
相比于2010年的聚讼不休,2011年的文学研究界看起来波澜不惊,但阐释焦虑依然如影随形,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矛盾也折射其中。在这种情况下,革命抑或改良的悖论,因“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本刊讯2012年3月1日,东方讲坛学术特别版邀请了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黄仁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了题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的专题报告。
热点一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入选理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成为社会劳动力、寻求就业机会和谋求个人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为此,科学教学应坚持如下原则:教学应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要专注于核心科学思想;教学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教学要充分考虑学习的复杂性;教学应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教学应将科学内容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都寄予积极的期望;教学要注重减轻学生的焦虑。这八项教学原则及其教学实践建议,为改进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及可资
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规范、稳定的制度体系,使科学发展观能够得到持久、有效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建设包括理论学习机制建设、工作实践机制建设和保障评估机制建设。今后还要在巩固已建立的体制机制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培训、实践落实和组织保障机制等,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常抓不懈,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陪审制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在陪审制改革与试点的今日,我们进行陪审制的实验测试,以同一刑事案件的证据材料,对“十二人陪审团”“六人陪审团”和“4+3陪审团”三种陪审模式进行实验比较分析,并对一批司法审判人员的个体进行参照测试。通过三种陪审团的集体合议和表决结果,我们发现陪审团在事实认定方面并不逊色于法学专业人士。我们进一步发现陪审员个体在证据证明力的认知以及罪名是否成立的判断方面,与法学专业人士的差距也不大,而且陪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高。实验和实证调研表明,法官指示、证据规则和陪审团合议过程等要素,显著影
《学术月刊》杂志社、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传播视野下的中国研究论坛”于2016年11月26-27日在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以“媒介、交往与近代化中国”为主题,以媒介、交往关系建构为主线,探讨近代媒介、社交网络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反思各种话语建构与背后的结构,来自大陆和香港高校的30余位学者在媒介变革与近代知识变迁、媒介变革与近代政治生态、媒介,交往与文化建构、媒介与社会传播形态革新等议题逐一进行了坦诚深入、热情激烈的学术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