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学习,通过唤醒学生的需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有效思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等方式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需求;学习方法;有效思考;动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62-1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流畅,也很热闹,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与模仿,严重地制约了孩子的双手、头脑和小嘴,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命活力。这些现象造成的结果是,“热热闹闹”的课堂表象背后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那么,怎样改进这种状况呢?11月22日,在江苏省蓝天杯送培暨我校“躬勤”教学节活动中,我执教了《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通过备课——磨课——试上——展示,让我心中有答案。
  一、唤醒学生的需求
  教师要精心呵护每个学生心中的“火种”,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学习、求知、探索的欲望,从而产生创造的意识。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是五年级上册的一次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按照已有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力求让所有学生都经历探索的过程,经历探索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不完全归纳,发现规律。所以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按教材顺序上课的形式:首先从多边形内部有1枚钉子入手,帮助学生慢慢体会,经历探索的过程,因为内部有1枚钉子的多边形包含的面积数正好是边上钉子数的一半,相对于多边形内部有多枚钉子或没有钉子的情形而言,学生更容易发现,也更容易表达。探索a=2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要求完成研究单(一),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在探索内部有多枚钉子或没有钉子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它边上钉子数的关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彻底激发,我干脆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从扶到放,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了规律,验证了规律,经历了探索规律的全过程。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少走弯路,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来说,“学会”比“学到”更重要,对其终身发展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本节课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时,我选取了一些不规则图形,让学生体会到既可以通过算一算的方法得到面积、也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知道面积,方法虽然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学生根据图形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真正感受到了钉子板上多边形面积的判断方法,自主走进了数学学习的世界。
  三、启发学生有效思考
  与知识的学习相比,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为此,课堂上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投入质量和教学的思考性,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充满思考的学习过程。
  以《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为例,当学生发现了a=1、a=2的规律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发现联系起来看有什么感觉?起初大多数学生看了之后并没有感觉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我并不着急,而是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探究,如果多边形内部有3枚、4枚钉子时,多边形的面积与边上的钉子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联系呢?问题一抛出,学生恍然大悟,欣喜地举起手来,“哦!哦!我有感觉了,我知道当a=3、a=4时的规律了”。
  所以我觉得课堂上的“动与静”都只是表象,学生思维的深度才是更重要的。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由原来的“听数学”、“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用数学”,真正體验感悟数学。
  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中,当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得到当a=1时,s=n÷2后,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多边形的面积不仅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有关,还与多边形内部的钉子数有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此时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果脱离直观动手操作,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份研究单,让学生通过画图去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进行猜想,最后举例验证。虽然图形内部的钉子数变多了,但是因为有了研究单的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大了,有了和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因而学习兴趣也变得相当浓厚,探索规律的思路也变得非常清晰、明了。
  通过《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一堂真正的数学课,教师一定要以开放、宽容的态度,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教案的落实走向关注学生的思维,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唯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在生成中左右逢源、真正“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乐学化学,即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初三化学,就要打破常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乐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62-1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
摘要: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问候都会使他的学生产生一种拉近距离的感觉.如果一个教师缺乏爱心.那么他的学生也就无法怀有一颗仁慈怜悯的心。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教师要以一颗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后进生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要将“动之以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作为班级管理的原则。  关键词:爱生;责任;呵护;心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古人云:“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笔者采取“以人写事 以事带史”的教学方法,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人物和事件的讲述,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62-1  历史
摘要:开展学生自主性评价活动,在于唤醒每个生命的自觉,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一个学生自持责任担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塑就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为学生自携永不枯竭的“燃剂”,在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强劲地远航。  关键词:唤醒;启迪;激扬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0-005-2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教育质量的
摘 要:随着课程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所以,教师要想将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应用主体性教学法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论述了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中职生作文水平不高,有诸多原因。通过对中职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生并非是惧怕作文,而是遇到了切实的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相信中职生也会爱上作文。  关键词:中职生;作文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124-1  中职生也有作文的愿望和表达的需求。中国作协会员、河
摘 要:本案例属于《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认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关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在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和运用观看新闻视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摘要:教研转型就是打磨主题。主题的选择应具有关键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关联性。主题的研究过程完整,一般可以包括:课后说课、观点呈现、交互议课、分享收获、总结评述五个环节。主题的提升应产生效应。  关键词:主题的选择;主题的研究过程;主题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6-077-2  主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是研究活动的主线。没有主题,就没有灵魂
摘 要:新时代的关键词是“创新”,我们知道,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批判性思维的支撑,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高中英语阅读的学习也已经不是单纯的停留在“段落式”学习和一味的复制作者或者教师的想法,而是更加深入的探索新的天地,将学生的质疑与新的想法融入阅读的过程,更加充分的挖掘文章中值得学习的方方面面,大胆质疑,努力寻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英语;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在教学交流互动中创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问题活动和活力。  关键词:交流提问;时代性;关键性;灵活性;层次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