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与控制条件下供应链的成本分析

来源 :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委托代理理论建立起两种约束框架,即个人理性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按这种框架采用具体的约束形式和合理的控制变量,对销售系统不同环节的供应链进行成本分析。以合约参数为控制变量分析固定支付与适当比例分担成本;以产品订货量为决策变量分析分销商的作业成本;以预期服务水平要高于目标服务水平为控制条件研究分销网络后勤组成成本;以选址、设施配置和市场份额为约束变量,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函数;以制造商的商业折扣和广告费用为控制变量建立约束动态方程、利润适应度函数和利润优化模型。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5个年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使新农村建设具有区别于以往任何农村建设运动的全球化背景、全球化思维与新的知识内涵。确立全球化下与国情农情相适应的本土化战略,旨在以乡土型技术创新促进乡村自主发展和乡村竞争力提高。乡土型企业是乡村自主创新与自主发展的“实体”与实现形式,是全球化下对传统乡村企业的超越,是全球化视野下对乡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全球化思维下乡村企业的适用性发展模式。当今以乡土特色产品创新和优势农产品创新为主的乡土型技术创新、当地人创业、新发展理念下的乡村企业
本文主要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理论、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和微观经济学的产品分配净尽定理进行评述,同时对三种分配方式的效率和公平进行比较。分析过程尽力用数学模型进行表述,以便说明剩余价值是如何进行生产与分配的。
循规与违规都是人的理性行为。本文通过对循规与违规的特质和内在机理分析,指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循规未必是合理行为,相反。违规却存在深刻的必然性。关键是所循、所违之规是计划经济之规还是市场经济之规,制度规则是不是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循规和违规具有两面性,体制转轨需要违反计划规则,遵循市场规则。但违规的路径依赖性使计划体制的违规者有可能转化为市场经济的违规者。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违规与权力关系日趋紧密,并向循规转化。
政府信誉的建立必须基于一定的制度基础,由于现代协会具备制衡职能,因而协会制度是树立政府信誉的一条有效途径。与西方相比,中国自古延续“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民间自治组织从未能够起到应有的制衡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要求发达的民间社会和信誉良好的政府,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当前存在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本文在博弈论框架内推导了现代行业协会以游说政府为手段实现制衡的机制,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承诺获得了理性基础,从而政府信誉得以建立。
劳动价值理论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晏智杰教授的《劳动价值学说新探》一书后,卫兴华教授在《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3期)发表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兼与晏智杰教授商榷》一文。本刊2003年第3期同时发表了晏智杰教授《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式——答卫兴华教授》和卫兴华教授《错解与曲解马克思不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与晏智杰教授商榷之二》两篇论文。两位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理论方面的争论,引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家们的
囿于静态和比较静态的框架,使新古典的货币理论难以处理历史时间和货币,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动态的货币经济关系。而凯恩斯则提出了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力图建立不同于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但遗憾的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则错误地发展了凯恩斯的方法,最后又复归新古典。在货币理论中所涉及的均衡有三种,即新古典的均衡观、凯恩斯的均衡观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均衡观。
近30年来,折衷范式作为一般分析框架,其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它解释了企业的外国价值增殖的水平和模式,以一种独立的、前后一致的方式补充和发展了国际经济学理论。折衷范式在最终产品的不完全内生结构市场与中间品不完全的外生交易市场的分析框架下,区分了“中间品与所有权优势的内部化”同“中间品与所有权优势市场的内部化”。这样,折衷范式能够更有效地在一个经济分析框架内整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理论。
将各种价值论整合为“泛价值论”,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精神;用以解释无人工厂和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源泉与决定,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屈先生在《再商榷》中提出的人类劳动的特征属于以偏概全;所做的抽象劳动二重性规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误读:所说的部门内和部门间的竞争“与供求毫无关系”违背了经济常识;供求对价值的参与决定作用既表现在供求相等之中,也表现在供求不等之中;效用价值论填补了劳动价值论的空白;把与指挥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的大脑机能界定为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是“思维错位”;新的科学思想的胜利需要人们冲破自身的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