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人才数量与质量的有效方法。基于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科技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人才培养中,政府要以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为核心,给予我国人才培养无限的发展动力。本文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旨在提高我国人才质量,促进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科技人才;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14-02
引 言
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技兴国战略是我国一直实施的战略目标,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实际的发展中,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要确立共同发展的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科技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科学的利用政策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人才教育能力。
1 科技人才概述
科技人才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具有盖度科学探索精神,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其中科技人才要具备以下四种素质:①要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②从事科学技术工作;③要具备高度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④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1]。
科技人才要求其具备全面的素质以及系统的理论体系,能够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并具有专注的精神,能够打破成规,向权威挑战,其需要具备相应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与普通的人才不同,科技人才要具备坚毅的品质,并在从事科技工作中能够投入无限的热情。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将科技人才培养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包括创新性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在政策上给予科技人才培养高度的支持。
2 科技人才培养重要意义
科技人才培养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发展项目,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能够开阔科技人才的研究视野,为科技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以及能力。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人才得到了重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科技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并在不断的学习之中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希望可以得到他人乃至社会的认可。我国曾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资,并实施了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千万人才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等,并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在教育中培养一代又一代应用型以及符合型人才。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社会以及政府都给予该政策高度的认可,促进科技人才在科技研究成果上的成功。科技人才培养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③在科技人才培养中,促进国家内部的人才竞争,提高人才的竞争实力,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中国在世界中的竞争实力。
3 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3.1 科技人才分布不均
我国科技人才数量过少,在各个城市内部分布不均,导致我国社会发展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在科技人才成长路径上,其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其中以大都在一线城市发展,据统计,我国科技人才在研究所以及高校占据比例最多,达到80%以上,其余人才在各大城市企业中分布。就以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科技人才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人才分布不均衡,对我国各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2 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中,在资金投入上比较上,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以及成型的人才中,忽视了成长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人才质量,但忽视了我国人才数量的增加,并对刚起步的潜力型科技人才的发展造成了阻碍[2]。
3.3 缺乏人才激励机制
在企业发展中,人才得不到重视,在发展中仅仅想着如何利用人才,却缺乏稳住人才的意识,导致科技人才大量的流失。很多人才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导致其放弃了科技研究,从事企业单位工作,使其价值无法得到完全的发挥,缺乏人才激励机制是科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4 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以及成长路径分析
4.1 加大对核心人才的培养
在各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引进人才,还要重视核心人才的培养工作,将科技人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使各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大对核心人才的培养能够具有以下优势:①内部人才培养具有极高的信誉度,领导对人才具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在短时间内预估科技人才的发展潜力,在了解其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养,能够提高人才使用效率。②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培养对象对企业的发展规模以及运行模式具有一定的了解,在适应企業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好的磨合。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核心科技人才的培养:①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下,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素质的考核,针对其平常的工作表现以及人物完成度对其进行评价。企业要选择最适合其发展模式,并具有一定潜力的员工进行培养。②在核心科技人才培养上,企业可以采取学徒制的方法,在企业高端科技人才的带领下,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符合核心人才的发展要求。③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培养科技人才,促进人才成长,企业定期派遣员工外出实践,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进而促进核心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2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培养目标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中,我国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功能,并制定科学、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规划。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和转型阶段,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功能。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政策,满足不同行业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需要,针对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加大其政策资金的投入。在人才培养中,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构,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便利的基础性条件。 在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制定中,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政府要注重各城市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加大对弱势地区的政策扶持,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②政府要在各部门之中建立人才培养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措施,例如,在工业发展地区致力于工业科技人才培养,在农业发展地区致力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的培养政策能够减少科技人才的流失,并发挥科技人才成长的最大价值。③各地区在科技人才培养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将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撑点。
4.3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数量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在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将科技人才的培养模融合到各大院校的发展之中,加强对创新型以及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在科技人才成长路径中,各大院校要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便利的教育条件,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①在科技人才培养中,各大院校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实验器材的投资。②各大院校要重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中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③各大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促进教育机构内部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在教学改革中,各大院校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路径。
4.4 基础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发展
科技人才培养要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家庭教育中,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重点在于孩子思想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努力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另外,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在社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为学生在社会上的继续深造提供便利条件。在科技人才培养中,要在基础上对人才进行培养,并在各个层面上促进科技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3]。
5 结 论
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机构,所以,在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人才教育功能,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能力。我国处于发展阶段,政府要及时的发现我国人才培养的弊端,找到影响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人才培养计划全面的支持,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的全面深化。
参考文献
[1]张永宏.“互联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8(03):29~32.
[2]胡 玮.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90~91.
[3]本刊讯.自治区教育厅举办全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法研讨会[J].广西教育,2017(47):193.
收稿日期:2018-4-21
作者简介:杨镇本(1987-),男,汉族,云南昌宁人,大学本科,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科普工作、科技人才培养、承接科技局各项日常业务工作。
关键词: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科技人才;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014-02
引 言
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技兴国战略是我国一直实施的战略目标,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实际的发展中,社会各阶层、各行业要确立共同发展的目标,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科技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科学的利用政策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人才教育能力。
1 科技人才概述
科技人才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具有盖度科学探索精神,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人。其中科技人才要具备以下四种素质:①要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②从事科学技术工作;③要具备高度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④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1]。
科技人才要求其具备全面的素质以及系统的理论体系,能够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并具有专注的精神,能够打破成规,向权威挑战,其需要具备相应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与普通的人才不同,科技人才要具备坚毅的品质,并在从事科技工作中能够投入无限的热情。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中,将科技人才培养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包括创新性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在政策上给予科技人才培养高度的支持。
2 科技人才培养重要意义
科技人才培养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发展项目,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能够开阔科技人才的研究视野,为科技人才提供交流的平台,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以及能力。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人才得到了重视,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科技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并在不断的学习之中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希望可以得到他人乃至社会的认可。我国曾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资,并实施了人才培养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千万人才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等,并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在教育中培养一代又一代应用型以及符合型人才。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社会以及政府都给予该政策高度的认可,促进科技人才在科技研究成果上的成功。科技人才培养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③在科技人才培养中,促进国家内部的人才竞争,提高人才的竞争实力,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中国在世界中的竞争实力。
3 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3.1 科技人才分布不均
我国科技人才数量过少,在各个城市内部分布不均,导致我国社会发展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在科技人才成长路径上,其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其中以大都在一线城市发展,据统计,我国科技人才在研究所以及高校占据比例最多,达到80%以上,其余人才在各大城市企业中分布。就以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科技人才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人才分布不均衡,对我国各地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3.2 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中,在资金投入上比较上,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以及成型的人才中,忽视了成长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人才质量,但忽视了我国人才数量的增加,并对刚起步的潜力型科技人才的发展造成了阻碍[2]。
3.3 缺乏人才激励机制
在企业发展中,人才得不到重视,在发展中仅仅想着如何利用人才,却缺乏稳住人才的意识,导致科技人才大量的流失。很多人才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导致其放弃了科技研究,从事企业单位工作,使其价值无法得到完全的发挥,缺乏人才激励机制是科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4 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以及成长路径分析
4.1 加大对核心人才的培养
在各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引进人才,还要重视核心人才的培养工作,将科技人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协调,使各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大对核心人才的培养能够具有以下优势:①内部人才培养具有极高的信誉度,领导对人才具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在短时间内预估科技人才的发展潜力,在了解其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养,能够提高人才使用效率。②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培养对象对企业的发展规模以及运行模式具有一定的了解,在适应企業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好的磨合。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核心科技人才的培养:①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下,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素质的考核,针对其平常的工作表现以及人物完成度对其进行评价。企业要选择最适合其发展模式,并具有一定潜力的员工进行培养。②在核心科技人才培养上,企业可以采取学徒制的方法,在企业高端科技人才的带领下,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符合核心人才的发展要求。③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培养科技人才,促进人才成长,企业定期派遣员工外出实践,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进而促进核心科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2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培养目标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中,我国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功能,并制定科学、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规划。我国处于社会发展和转型阶段,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功能。政府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政策,满足不同行业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需要,针对人才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加大其政策资金的投入。在人才培养中,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构,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便利的基础性条件。 在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制定中,要注意一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政府要注重各城市以及各地区之间的平衡,加大对弱势地区的政策扶持,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②政府要在各部门之中建立人才培养机构,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措施,例如,在工业发展地区致力于工业科技人才培养,在农业发展地区致力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的培养政策能够减少科技人才的流失,并发挥科技人才成长的最大价值。③各地区在科技人才培养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将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支撑点。
4.3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数量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在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将科技人才的培养模融合到各大院校的发展之中,加强对创新型以及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在科技人才成长路径中,各大院校要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便利的教育条件,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①在科技人才培养中,各大院校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实验器材的投资。②各大院校要重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中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③各大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促进教育机构内部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在教学改革中,各大院校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是实现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路径。
4.4 基础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发展
科技人才培养要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家庭教育中,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重点在于孩子思想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努力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另外,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在社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为学生在社会上的继续深造提供便利条件。在科技人才培养中,要在基础上对人才进行培养,并在各个层面上促进科技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3]。
5 结 论
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机构,所以,在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人才教育功能,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能力。我国处于发展阶段,政府要及时的发现我国人才培养的弊端,找到影响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人才培养计划全面的支持,实现科技人才培养的全面深化。
参考文献
[1]张永宏.“互联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8(03):29~32.
[2]胡 玮.基于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90~91.
[3]本刊讯.自治区教育厅举办全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法研讨会[J].广西教育,2017(47):193.
收稿日期:2018-4-21
作者简介:杨镇本(1987-),男,汉族,云南昌宁人,大学本科,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科普工作、科技人才培养、承接科技局各项日常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