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大血管损伤36例的救治与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肢体大血管损伤救治的相关经验.方法 对36例肢体大血管损伤患者实施积极救治,根据不同伤情行血管修补7例,直接端端吻合14例,自体静脉移植8例,游离皮瓣移植4例,分别处理合并伤.结果 36例中无死亡病例,截肢4例,肢体大血管修复33例,成功30例(90.9%);肢体功能良好者27例(75.0%).结论 对于肢体大血管损伤,院前与院内及时救治是挽救生命的前提;CT三维血管成像是明确诊断和指导手术探查的有效手段;血管修复不应严格限制缺血时长,尽早重建肢体循环仍是保存肢体、恢复功能的关键;妥善处理合并伤及并发症能提高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UCBSC)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UCBSC外周静脉血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UCBSC治疗2周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评价器械吻合和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食管胃吻合时采用吻合器吻合者为器械组,采用传统丝线全层间断缝合者为手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器械组吻合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手工组缩短(P<0.05),术后进食较手工吻合组早,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组无吻合口瘘发生,两组术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5年至2011年对58例6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其术后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 62眼青光眼术后94.83%眼压得到有效控制,随访6~12个月,眼压仍保持正常者81.03%,未发现眼内组织损害的迹象.结论 MM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于滤过性手术中应用MMC,可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4例腹股沟嵌顿疝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从嵌顿至行手术时间为4~50 h,术后观察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成功,无切口感染、切口积液、排异反应,随访4~6个月,均无疝复发.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安全有效,恢复时间短,复发率低,避免了二期疝修补术,减轻了患者
目的 观察银杏叶片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方法 5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依据不同给药方法分别为两组,试验组26例采用口服氨氯地平5 ~ 10 mg/d,银杏叶片6片/d,治疗3个月;并与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标准组)治疗的24例进行等效性评价.结果 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8.5%,降血脂总有效率为84.6%.标准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1.7%,降血脂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两种给
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增加,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的发病率随之增多,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妇科急腹症.本病极易误诊,应予以重视.2006年9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所致急腹症患者79例,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刀灼烧治疗气道良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6例气道良性狭窄的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采用高频电刀灼烧治疗,以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46例患者共进行了84次电灼烧治疗.完全有效14例(30.43%),部分有效19例(41.3%),轻度有效12例(26.09%),无效1例(2.17%).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刀灼烧治疗气道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
目的 探讨P-选择素水平、血小板计数在评价、预测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ICU病房重症感染患者80例,按ACCM/SC-CM1991年芝加哥会议上提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40例(A组)和非SIRS组40例(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各组间的P-选择素、血小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人群208例,分为正常高值血压组112例和正常血压组96例,常规测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应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baPWV;并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及尿微量蛋白(mAlb)检测.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比较,正常高值血压组LVMI、IMT、mAlb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 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收治的16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5例行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5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l例.结论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青壮年多见,多为车祸致伤,且常发生于对冲部位,发病率较低,致残率较高.CT扫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外伤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