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耐蚀绝缘性能研究

来源 :功能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铝酸盐电解液体系在铜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并考察了其腐蚀防护与绝缘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组成。利用电动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盐雾试验箱综合评价了氧化膜的腐蚀防护性能。通过耐压测试仪测试了氧化膜在交流和直流模式下的电压与漏电流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铜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生长以向外生长的化合物沉积为主,呈现明显的边缘效应,并随氧化电压的升高,铜合金基体参与氧化成膜的程度越高,氧化膜的厚度也越大,其腐蚀电流密度相较于铜基材降低了3个数量级,中性盐雾测试732 h后无明显腐蚀产物,在直流和交流模式下的耐击穿电压分别提升至750 V和600 V,说明铜合金微弧氧化膜在高电压下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优异的耐腐蚀与绝缘性能。
其他文献
提学使司是清末废科举后新设的管理一省教育事业的行政部门。1906年提学使司制度颁布以来,各省设立的提学使司在管理实践中呈现出复杂的样态。反思历史,其经验教训在于,"管办评一体"模式是提学使司施政的促进与阻碍因素;官绅合作是提学使司施政的必要条件;加强制度建设与监督考核是提学使司施政的重要基础。从历史影响来看,提学使司不仅对清末省级教育管理产生过影响,也对民国省级教育管理,乃至对新中国省级教育管理产
Cu作为一种导热性和成型性都好的材料,以及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换热器材料。然而,Cu在海水中非常容易腐蚀。因此,在Cu材质上制备耐海水腐蚀和高热导率的防护涂层非常重要。本文在Cu衬底上电镀Ni层、磁控溅射沉积Ni-Cr层和Ni-Cr-Al-Si层以及Ni-Cr-Al-Si/a-C纳米多层膜,研究了制备膜层的微观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Cu衬底和Cu焊缝上制备的电镀Ni层、N
为提高齿轮箱故障诊断的准确率,本文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一维残差网络(Resnet)相结合的齿轮箱故障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磷虾群算法对VMD中的惩罚因子α和分解层数K进行寻优,其次使用VMD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产生若干条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并通过使用相关系数对IMF分量进行筛选,并将筛选
研究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对于提高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过渡金属化合物掺杂碳电极材料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首先以两种不同结构与组成的镍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i-Co-MOFs)作为前驱体,将其通过热处理,分别得到了一系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掺杂碳材料,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然后,又以海藻酸钠作为碳源,含有过渡金属元素的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硝酸钴为交联剂,硫脲为硫源,通过交联法
余华的《文城》由两个故事组成,其各自形成心理层面上不同的“U”型结构。两个叙事结构因相似对称而成的“U”型图式又反映了余华创作的走向:从“残忍”和“温情”的身份书写获得社会认同到《兄弟》的“争议”和《第七天》的“滑铁卢”,形成余华的创作与被评价的“共振”历程。这个“共振”的“U”型结构中可以看到余华的写作历程和构成“创作共振”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余华在未来文学写作情感上的转向。
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共享制造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对共享制造平台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共享制造平台进行关键技术分析,从而运用共享平台,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共享资源及相关能力服务化。
<正>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要求。之后,各地中考命题呈现情境化命题的鲜明倾向,有一些积极的探索。2022年4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期刊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布鲁氏菌病,这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固有免疫是保护宿主抵抗细胞内布鲁氏菌感染的首要防御措施,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如来自病原体布鲁氏菌的非自我DNA)来发挥固有免疫。研究发现在布鲁氏菌感染中发挥作用的DNA受体包括TRL9、AIM2、STING,DNA受体感知布鲁氏菌DNA后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细胞因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区。针对当地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广种薄收,效益欠佳的农业产业现状。灵石县把核桃作为“一县一业”转型发展的主攻产业,充分利用各类造林绿化项目,在全县10个乡镇,291个行政村,累计栽植核桃树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了全县农民人均面积2亩核桃林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灵石县核桃树管理较为粗放,主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