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一双慧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这一学科,其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直接关系到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正确培养学生如何炼就一双慧眼,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素材,从而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为此,基于这种问题,本文对作文教学中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 素材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16-01
  前言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其运用的材料是否丰富以及是否具有说服力等等,其直接关乎到一篇文章的好坏。一般情况来说,素材是否丰富、独特、有深度以及新颖是决定一篇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去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以及运用素材,从而炼就一双慧眼,达到灵活运用素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素材积累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不能忽略素材的重要性。在课堂上,通过素材的深入剖析,师生一起共同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从课内外获得更多的素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性的去挖掘素材,并教会学生经常使用教材中出现的事例、诗词、典故,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好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以及运用素材的能力,逐步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从而能水到渠成地写出内容充分以及有底蕴的文章。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作文。一提到写作,大多数都存在这种情况,老师不好教学,学生无从下手,每当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会一头雾水,感觉难以下笔写文章,在写文章时咬笔头,老师讲评时他们皱眉头,在这种不良的发展趋势下,就会导致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于作文教学来说,首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那么,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选材,注重筛选,以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产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与练习。所以,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炼就一双慧眼——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
  如何写一篇好的文章?这就关乎到一篇文章的素材是否具备新颖、有深度、有内涵等等要素。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正确培养学生去发现素材、积累素材再到运用素材,其中发现素材与积累是基础与关键,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才有利于在写作过程中,达到“材为我用”。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了一下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
  1.善于挖掘课内素材
  很多学生经常出现觉得写作无素材,但是又不善于去利用身边的课本,课本是我最直接的素材来源渠道。此外,能够作为语文课本内的选文,其定有写作的特色与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业余时间少,课程繁重,学业压力大,比较忙碌。那么,我们何不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呢?语文课本中選编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积累写作的素材的途径就主要可以是充分利用课本内的素材,善于挖掘课内素材,例如课本内的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优美语段都可以结合到行文过程中来,让文章锦上添花,更具文章特色。总之,就是多读课本,多寻亮点,多积累素材。
  2.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阅读是一个获取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一个人的阅读品味和他的写作水平与他个人的修养密切相关。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从阅读中能了解不同文章的作文风格,对文章情感、内容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学习,将阅读的内容运用到写作当中,给写作提高选材、构思以及语言的积累,从而实现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那么,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多阅读,广泛阅读,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著作,并且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积累素材,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例如,名言警句是人类不竭的精神财富。如果学生能有目的的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或化用,往往能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3.关注生活,挖掘素材
  写作是对生活的一种表述。人们常说,文章来源于生活。所以,多关注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引发联想与思考,将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所见所感转化为写作的素材,这样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学生一定要善于观察生活,从身边的微小细节入手,多接触自然、社会,发现其中的真、善、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挖掘写作素材。
  三、写作素材的运用
  素材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积累与总结。每当我们积累了一大堆素材的时候,可能还是会存在,无法良好的运用所积累的素材。所以,有必要将素材分类,划为一个一个的专题,这样就会变得条例清晰,利于我们在行文的过程中灵活运用。
  通过不断的积累素材,同时要不断消化素材,全面地占有素材、理解素材,体会材料的本质内涵,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素材,运用素材,最终实现“材为我用、巧用素材”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素材,达到信手拈来,将素材灵活地纳入作文之中,使作文更加丰富,凸显文章特色。为此,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素材运用能力,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文从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及写作素材的运用三个方面有力的阐述了关于如何去炼就一双慧眼,达到巧用素材的目的。作为一名作文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培养学生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以及运用素材的能力,还要学会还要指导学生独具慧眼、灵活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解决学生写作难的核心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向着写下一篇优质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彩兰.发现素材交流素材运用素材[J].珠江教育论坛2017年03期.
  [2]张海萍.处处留心皆素材——浅谈培养学生捕捉习作素材的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23期.
  [3]周惠娥.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的做法[J].新教师2017年10期.
其他文献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对地方高校“外语+”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国际化标准。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外语+”人才培养需以“地方行业+国家战略、创新+平台、机构+载体”深度融合,用转型地方高校供给侧改革推动辽宁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供给,增强国际影响力,以适应“一带一路”和辽宁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外语+”人才 国际影响力 辽宁“一带一路”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物遗传育种技术》课程思政育人为例,从教学理念转变、优化教育内容、做好课程育人设计、深化课程思政内容及课程思政考核等方面对农业技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了的实践及探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业 课程 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65-01  农业类专业如何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探索并实
期刊
【摘要】课堂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创新,新时代的一线教师,跟上新课改的脚步,精心耕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单调的数学课上得活泼有趣,平凡的课堂将会成为培养社会所需创新人才的一片沃土。  【关键词】平凡 课堂 创新 沃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12-02  时下,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速度好快,要想使得学校
期刊
【摘要】高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处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校做好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我国教育业也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要求高中类学校形成面向新时代、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学科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长时间实践中发现,采用集體备课的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理性的人生观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的主要觀念之一,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自身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这就离不开理性的思维。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培育学生理性精神的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与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实现共同培育高中生理性精神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期刊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  从一个话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的途径、方向,以新的视角去探索,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出多种设想、答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寻求多个答案。作文体现在多个构思多个素材。  实质
期刊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模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对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身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与理论依据,分别从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两个方面探讨了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期望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 高中地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61
期刊
【摘要】鉴赏古诗歌,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理解作品本身的意,再加上读者切身的体会,达到比较准确的理解诗人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分析意象 挖掘意境 把握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49-01  中国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中,诗词潜移默化,对于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兼具理论优越性与实践可行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本文中笔者立足于自身实践教学经验,首先概述情境教学这一概念,其次探讨了运用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最后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期望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境教学 创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教学成了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更好地落实语用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打算结合教学实践例谈。  一、品悟文本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祖国语言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经历几千年文化奠基的语言文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得非常恰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