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生产率该如何界定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寒假,再次认真阅读了孙恒振老师就劳动生产率问题质疑高考试题的两篇文章——《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吗——与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24题命题者商榷》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生产率与价格——与2010年新课标文综高考卷第12题命题者商榷》,为孙老师的执着、严谨感动的同时,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疑问,就此笔者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同仁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一、 劳动生产率的相关表述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14页)。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上)。
  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部门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62页)。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劳动者(从业人员)的劳动效率。它表明一个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反映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基本指标之一。社会劳动生产率只能采用价值量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社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 一国的劳动生产率能否成为社会劳动生产率
  孙恒振老师在《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吗——与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24题命题者商榷》一文中提出:“‘某国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同一个概念吗?”又进而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一个国家只是社会(全球)的一部分。”其中二者是有区别的笔者赞同,但认为一个国家只是社会(全球)的一部分,并进而得出2009年那道高考题是错误的,笔者却不敢苟同。
  为增进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2009年全国卷(Ⅱ)文综第24题:
  2008年某国生产甲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 6元 B.720万元 5元 C.600万元 5元 D.600万元 6元
  在随后的分析之中孙老师谈到:只有把“某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当成同一个概念时命题者所给出的答案才能得出。同时指出:是命题者一时的疏忽所致,因为该题漏掉了一个前提条件,全球只有该国从事甲商品的生产。相同理由得出2008年高考海南卷第Ⅰ卷第2题也是错误的。
  高考是国家大考,关系国计民生,命题者如何能一时疏忽?一遍遍阅读孙老师的文章,笔者认为孙老师的观点大致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全球劳动生产率,在其随后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生产率与价格——与2010年新课标文综高考卷第12题命题者商榷》一文中更为明确地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劳动生产率应该是全球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结合我们谈到的相关表述,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中学政治教材里的表述可以理解为部门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一些统计网站上所谈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则有所不同。比如《人民日报》(2000年2月29日第2版)所载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1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4080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6亿元,增长7.5%。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677元,比上年提高6.3%。再如国家统计局网站地方年度统计公报安徽(20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015元(折合1580美元),比上年增加1960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9436元/人,比上年增加2842元。
  一系列问题的指向及商榷的核心事实上只有一个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界定问题。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社会”有两种解释;1.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2.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中的“社会”的意义应该是第2种解释(事实上第一种解释实为社会形态,相信孙老师也不会选择吧),而这里的社会可以是全球,可以是国家,可以是区域,也可以是地区。结合两类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表述及社会的涵义,尤其是当前中学教材中社会劳动生产率侧重于谈的是行业或者部门劳动生产率,因此这里的社会不等于全球。笔者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界定应该结合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实为一个笼统的概念,依所谈背景有所变化,应视背景材料而有所差异,可以是一国或一地区,从现实经济生活来看,没有可能亦没有必要全部国际化。
  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比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24题中某国的劳动生产率,2008年某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区域劳动生产率,比如2010年新课标卷第12题中就应该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劳动生产率;某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比如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甚至可以是更小的地区——某省某市亦或某县,一切随经济联系的情况及材料背景而定。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一般情况下(不涉及国际经济来往时)可以称之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据此笔者认为孙老师对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24题、2008年海南卷第2题的质疑是不合适的;而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2题确实存在不严密之嫌(涉及到两国的经济往来,一国劳动生产率变动不一定能够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作出相应的变化)。
  三、 对“环节劳动生产率”及完善教材的一些想法
  1.对“环节劳动生产率”的一个看法
  关于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问题,大卫·李嘉图谈过: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基于此,商品的价值量应该有两部分:生产商品的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和生产成本价值转移。
  但据此认为生产成本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对应的劳动生产率是生产商品的环节劳动生产率是不合适的,最终产品对于生产成本而言具有不确定性。比如孙老师举例的牛皮的下级产品,可能为皮鞋,亦可能为皮衣等等;环节劳动生产率必须为生产该商品的确定环节,比如螺丝钉生产与螺丝帽生产应该成为螺丝生产的生产环节。笔者认为环节劳动生产率存在,但是不是生产成本的环节并不确定。
  2.问题存在情况下如何完善教材
  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学习,加深理论的深度,深化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而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则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理论,进而较好地认识世界以及用于指导实践。学者的特质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师的责任则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孙老师在探究劳动生产率问题时抛给我们一个问题“生产成本不为0的情况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正比关系而是正相关关系”,事实上也就是大卫·李嘉图的 “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活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则,笔者斗胆建议在教授学生这块知识时,不妨引进一个假设,即在学习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时设置前提为生产商品的成本为0,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同时结合经济生活现实告诉学生商品的价值量由两项组成即可。如果引入一个假设可以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在中学教材中引入太多复杂的概念及设想。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其他文献
人类发展史表明,人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传承文化来促进人类发展,因此,文化性是学校最根本的特征,学校文化意义存在是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文化厚重学校,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成就学校,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履历,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有鉴于此,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在学校文化的个性化追寻之旅上,也迈出了自己果敢、坚毅的步伐。  一、“诚和”文化的内涵与建设愿景  “学校文化是学校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集中体现了教材编者的选编目的,为学生的独立阅读提供必要、合理的帮助,而且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视域导向。在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名著选篇”大都内涵丰富、思想精深,解读空间甚大。对于这种经典文本的解读,助读系统的视域导向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助读系统在为阅读活动提供视域导向的同时,也存在着视域局限
清华英语淮安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2007年,隶属于全国十大品牌教育集团——清华博识教育集团,是一所民办性质的现代化寄宿学校。该中心占地45亩,建筑面积12000平米,办学条件堪称一流。学校确立了“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谋发展,以信誉求生存”的教育理念,以超前的理念、卓越的质量、精致的管理、鲜明的特色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彰显其英语特色,2008年中心就开始了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实践中,
现在的建筑设计都趋向于尽可能地使用既环保又省电的自然光,但自然光无法照进每个楼层。有了Solatube采光系統,自然光就能传送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安装该采光系统时不用改变屋顶结构,只需要将圆形的透光罩摆放在有阳光照射的位置,然后在需要采光的房间天花板上开个孔,将灯片和圆形管道与透光罩连接即可。透光罩是一个半圆形的凸透镜,可以投射任何角度的太阳光。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值得班主任探索的一个永恒话题。常规管理既繁且杂,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既牢牢地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又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从时间、空间和做什么三个维度把工作重点聚焦于课堂的“三维聚焦”,结合抓好班干、抓住典型、强化自身和明确目标、建立制度、引导舆论六个关键点,汇成班级文化的“六点汇文”,是一种轻松高效的班级常规管
人体非常复杂而神奇,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系统,它们各自运作又互相协调。此外,人体还有一些防御机制在被动地保护着我们,虽然这些防御機制有点“怪异”,但没有它们可万万不行。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以下这些现象,说明身体想要“拯救”你。  1.打哈欠  打哈欠是身体在大脑运转过度时让它“休息一会儿”。  2.打喷嚏  当我们的呼吸道吸进太多的微生物、灰尘或其他刺激物时就会打喷嚏。这是身体排除这些“垃圾”的方式。 
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原为丰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北关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进一步解决全县28个少数民族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问题,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第二中学的基础上创建丰县民族中学。丰县民族中学自创建伊始,就确立了“民族特色”的办学目标。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民族”做文章,紧扣“特色”求实效,着力通过建设特色校园环境、开设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构建民族特色学校,取得了优异的
2020年是我国火星探测元年,随着“天问一号”进入预定轨道,人们不断谈论着如何移民火星。然而,有天文学家认为,人类移居火星困难太大,还不如先在天上建一座人造城市,人类在上面生活、生产,作为将来登上火星的“跳板”。他们的大体构想是:在离地面约38万公里的高空建一座太空城,与月球保持10公里的距离,共同绕地球运行。一旦城内发生灾难,人们可以乘坐应急火箭飞往月球避难。  太空城的主体部分是像轮胎一样的环
从1998年长江洪灾到西南特大旱灾、南方特大雪灾,再到2013年春北方地区的雾霾;从2003年“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再到近年的H7N9禽流感;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再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当今社会灾疫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灾疫危害着地球上的宝贵生命,破坏了自然界的秩序,也日益消解着人类生存的安全和稳定性机制。在灾疫这一特定的时空场所里,义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思想的野马难以摆脱现实的羁绊,譬如写记叙文时,有的学生会原原本本地记叙,以致写出的文章,有时既无情节起伏,也无感情的波澜,既无精心构思,也无适当选材,叫人读来,味同嚼蜡,恹恹欲睡。这些学生可能想,自己是在还生活的本来面目,有何不妥?笔者认为,不妥之处是在他们的写作理念中混淆了生活真实与文学真实这两个概念,误把生活的真实等同于文学的真实。生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文学真实则要求感情上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