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叫陈家的村子的村边,
  我看到远处白鹭飘起。
  不是一只,
  而是一群。
  一个家庭?
  一个组?
  一个公社?
  这才是乡村的标配。
  它们在烤烟田飘过,
  在熟了的油菜花田飘过。
  我喜欢水田里的白鹭,
  它们单腿直立、遗世独立,
  在守株待兔。
  我喜歡古诗里的白鹭,
  无论老杜的,
  还是李清照的。
  在我还未看到乡间白鹭的时候,
  它们启蒙了我。
  它们的白,
  如白露皎洁,
  也如白领一样高傲。
  但我还是喜欢陈家的村子里的白鹭,
  我喜欢贴近群众的白鹭。
  它们都是古诗里的白鹭,
  我看做那是诗人泄露的诗。
其他文献
古代的中国有着独有的味道,不论是在思想还是技术上都散发魅力。  回首望去竹林间,文人骚客吟诗作对、把酒当歌、倾诉衷肠;戏台上,生旦净末丑挥甩水袖、唱念做打、唱腔嘹亮……现代的中国仍有着自己独有的光芒,各类高新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就像是一辆时代的列车,高速而平稳地驶向远方。  红墙绿瓦,大街小巷,一阵阵咿咿呀呀的戏曲声飘了出来。在它悠扬婉转的曲调中,世间的一切浮华与焦躁似乎都得到安抚,心中那一潭沸腾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去年春恨卻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杨万里《舟过安仁》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 秦观《好事
读过一首詩,写的是雪。关于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浮现又消失的间断回忆;关于在雪闪亮的寒意中,想起《大屠杀》的恍惚的思绪。  最后的一句是:“那一年我3岁,母亲抱着我,院子里有一棵树。后来我们不住在那里,母亲在1982年死去。”像轻轻的一声叹息。  最强烈的感动,如同风暴的中心,不是呼啸倾诉,而是奇异的静默。  寂静中爆发出来的凄厉声响,和凄厉的声音消失之后的无边寂静,都会震撼人们的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枝鏡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一  雪天的纽约,59号公寓。  我从窗口望出去,正好能看见对面楼里舞蹈学校上课的情景。那是我开办的学校。在大块的玻璃窗子后面,我的女儿——那里的助教——正在给学生们示范爵士舞动作。他们刚做完脚尖点地和双腿交击的练习,现在需要放松一下肢体。  待一会儿,我也要去跟他们一起练舞。  这群孩子里有一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每次开始上课前,她都会摘下眼镜,搁在椅子上,跟我当年一模一样。不过那时候我的老师叫狄丝
在精神意义上,做真正的公主  孩提时,各种充满着浪漫、梦幻的公主童话让每个女孩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公主梦,希望自己便是童话中美丽的公主。《公主传奇》取材于格林童话《放鹅姑娘》,并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完美的深度加工。真正的公主因为心地善良被恶毒的侍女设计,两人的身份进行了对调——真公主变成了假侍女,真侍女变成了假公主。假公主怕自己的身份遭到泄露,一直都在想方设法除掉真公主。侥幸活下来的真公主沦落为放鹅
面对崭新的生活,因为我们别无選择。  我走进昏暗的店铺,形销骨立、蓬头垢面。理发师拧开开关,一个歌手开始在老式收音机里轻声歌唱,电风扇在头顶吱吱作响,传递着一丝生机。我想要怎样,不知道。几个月前我就停止打理自己。现在,我的脸上,荒草丛生。  终于修剪完毕,我看见镜子中的自己,这是一位失去父亲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了新发型的年轻男子——我似乎从来没有这样修饰整齐过。理发师满面笑容地打量着他的作品,启
翻开千百年来泛黄的书卷,常常能发现,古来文人最尚从细微之景中描摹生活趣味。  春来如孟公卧席春眠,悠悠转醒之时,细数落花几朵,是为童趣;潮水初涨,青草漫过河堤时,看四野无人,横舟自渡,是为景趣;雪夜深深,围一红泥小火炉,与友对饮,是为雅趣。  然而写诗作文并非易事,字句笔法越是浑然天成,不留雕琢之迹,越费苦工。  用汪曾祺先生的话来说,真真有趣又十分自然的诗文,都有几分“苦心经营的随便”味道。  
老作家吴泰昌有“文坛活化石”的美誉,笔下多文坛掌故、文学史料。这篇散文描写了吴泰昌童年时代一段阴冷灰暗的生活,文字诚挚灵气、朴实洒脱。在阴冷灰暗的色调下,一个红红的小辣椒构成了一个温暖的、贯穿始终的意象,成为一笔亮色,暖了他的童年,也暖了读者的人生。吴组湘称赞吴泰昌的散文“是随随便便、毫不作态地称心而道,注重日常生活和人情事理的描述,读来非常真切、明白,又非常自然而有意味”。  一九四六年春天,我
一个人喜食黄瓜,已不是什么秘密。  清晨,坐在院子里,不抽烟、不喝茶,将一盘黄瓜切成细段,慢慢吃着,也是一件趣事。黄瓜,是一种家常菜,或者说,是一种另类的水果。许多人吃不起水果,便拿出一根黄瓜,大快朵颐,看似一件幸福的事情。黄瓜,似乎应该属于乡下。城里全是钢筋铁骨,黄瓜的枝蔓无处安置。你看,城市里楼太高,遮住了阳光,完全没有土气供黄瓜呼吸。  生在乡下,骨子里对黄瓜有一種亲近感。  我熟悉黄瓜,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