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ming33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头癣暴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方法

对某学校内所有暴露人群进行实地普查以及对环境进行调查。采用临床检查,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的方法。42株犬小孢子菌,包括从患儿病发分离的40株和从环境中分离的2株,采用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研究,对rDNA的非内转录间隔区(NTS)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部分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共普查71名学员,其中患者42例,41例临床诊断为白癣,1例为脓癣。其中40例患者真菌镜检可见发外孢子,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环境调查:该校体操馆内一块纯毛地毯(多处)和宿舍床栏、枕巾处均培养出犬小孢子菌。42株犬小孢子菌用两种随机引物扩增的带型均一致,NTS区PCR扩增后的带型一致。3株从人分离的犬小孢子菌和2株环境分离的犬小孢子菌的ITS区序列测定片段均为511bp,而且5株菌的相似性为100%。

结论

该校短时间内集中出现42例头癣患者,符合头癣暴发的标准。40例头癣患者的致病真菌为犬小孢子菌,与环境中分离到的真菌一致。且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推测这42株犬小孢子菌可能来源于同一株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抗病毒胶囊治疗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然后对豚鼠的大脑、脊髓、宫颈、阴道进行HSV-2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在各组动物中,4个不同部位均有病毒DNA的存在;不同部位的病毒拷贝量有差异,不同组之间相应部位比较也存在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脊髓、阴道处病毒拷贝量最高,大脑、宫颈处病毒拷贝量相当;生理盐水组与其它各组比较相应部位差异均
从20世纪70年代末,性病在我国重新出现,并迅速蔓延。对此亟需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我国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基本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将性病的防治作为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措施。15年来,在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广大防治人员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对这些年来的性病防治对策与实施作一简要回顾。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一般患儿有脓疱疮接触史,发病部位常见于眼、耳、鼻周,为突发红斑,伴有渗出性浆痂。口周有放射状皲裂,呈烫伤样外观,严重者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导致死亡。
患者男,68岁,因双臀部红斑角化伴疣状增生5年,于1996年9月26日入我院治疗.5年前于左臀部开始出现多个暗红色丘疹,逐渐扩展到整个臀部.并部分在疹融合成片,无痒痛.于当地医院行病理检查诊断为扁平苔藓.皮损逐渐出现疣状增生.曾给予维生素A、维生素E口服,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和维胺脂乳膏.疗效不佳,近1年来面颈部开始出现散在类似皮损.患者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类似遗传病史.
目的 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 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29例,安慰剂对照组129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2.30%、32.79%、50%及60.6
我们应用DNR-300数控热凝治疗系统(湖南奥世计算机公司提供)治疗皮肤疣,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