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防突技术在石门揭煤作业中的应用

来源 :煤炭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突出煤层在石门掘煤时突出概率大、风险高等问题,山西寺河矿3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进行石门揭煤时,采用了定向千米长钻孔瓦斯抽采为主的防突技术,通过利用定向千米长钻孔及密集型穿层普通钻孔对揭煤区域煤层进行有效地瓦斯抽采,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不仅大大缩短了揭煤时间,而且有效地保证了揭煤期间的安全,顺利完成了石门揭煤作业,为类似石门揭煤作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高家堡矿井原生裂缝带发育,水害威胁严重,防治水工程施工难度大.在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完成裂缝预测的基础上,实施原生裂缝发育区采前注浆堵水减水工程.通过对施工现场试验及生产数据分析提出:原生裂缝发育区内裂缝是影响注浆参数变化的关键因素,岩性的渗透性次之;原生裂缝发育区内需根据煤层顶板注浆目的层段内裂缝的发育规模,选择不同的注浆材料或由不同的注浆材料进行科学配比形成的混合浆体;注浆方式采取充填、间歇、快速封堵或相结合的复合方式.目前针对204等工作面实施的原生裂缝发育区采前注浆堵水减水工艺效果明显,矿井涌水量下降
以平煤六矿32010工作面的煤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原煤和氧化煤自燃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煤温下,二次氧化煤在氧化过程中表现出更快的氧气消耗现象,而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产生速率更快,放热强度也明显高于原煤,表明二次氧化煤的氧化速度快、活性高.此外,原煤与氧化煤发生自燃的上限漏风强度随煤温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在120℃左右达到极小值;同时,下限氧浓度与最小浮煤厚度随着煤温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20℃左右达到极大值.从煤自燃极限参数和表观活化能角度分析表明,二次氧化煤较原煤活性更强,在采空区
针对复合顺倾弱层边坡易发生破坏的工程难题,以某露天矿采场东帮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采场东帮的滑坡形式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极限平衡法对东帮边坡稳定性分析后得出最危险区域的稳定系数为1.27,此数值大于确定的安全储备系数1.2,满足生产对安全的要求.顺倾弱层因生产导致剥、采工程的逐渐变化,将被陆续暴露在坡面上,演化为滑体的下部边界,致使东帮滑坡是以圆弧和弱层共同作用的组合形式;边坡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上部岩体会挤压下部岩体沿着顺倾弱层发生滑移.弄清边坡破坏形式和机理,能够为优化边坡
对于近距离煤层群,上煤层开采后底板的变形破坏和应力分布情况是影响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关键因素.矿井浅部资源回收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某矿9煤巷道在掘进过程中是否受到上位7煤回采工作面产生的超前支承应力和侧向支承应力的影响展开研究,对实现矿井安全开采和经济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对张双楼煤矿74104工作面在正常回采期间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设计了深孔预裂爆破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案.在瓦斯封孔“两堵一注”原理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出适合张双楼煤矿深孔爆破现场使用的封孔囊袋以及封孔工艺.通过试验室材料试验配比的方法,对不同掺量主料、掺量外加剂条件下的封孔材料性能进行试验测试,确定了封孔材料的最终配比及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封孔材料浆液配制完成后,0~10 min失去流动性,15~25 min完全固化;(0.5~2.0):1水灰比下浆体结石率可达100%;(0.6~1
随着采掘深度的增加,张双楼煤矿采取高压注水的方式对深部煤层进行卸压,以降低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风险.为分析张双楼煤矿深部煤层的注水效果,重点研究了74104工作面注水孔附近10 m内煤层的含水率变化规律以及注水孔处煤样由浅及深的含水率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距注水孔2、4、7m位置处由浅至深取出的煤样,其含水率随着取样位置深入而逐渐增大,且相较于煤层天然含水率提升了1.66%~3.17%,此规律也验证了张双楼煤矿深部煤层的注水效果较好.
矿山修复选区激光成型用CoCrW合金粉末,因其使用粒度区间较细(一般为14~43μm)时常会发生粉末团聚、吸潮现象而使得其没有流动性,限制了CoCrW粉末在矿山设备修复以及工程机械中的应用.采用超音速真空气雾化技术制备矿山修复用CoCrW粉末,重点研究了在不同加热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对粉末进行烘干处理后粉末的氧化程度(即粉末氧含量对其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CoCrW合金粉末进行适当的氧化处理,粉末流动性可以得到改善.粉末氧化程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粉末烘干温度过高会造成粉末
新疆哈密大南湖五号矿井18煤顶板以上约20 m处赋存Ⅲ-1含水层,该含水层孔隙、裂隙发育,孔隙度高,渗透性能好,地下水储量丰富,因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相对封闭,以净储量为主且量大,成为工作面回采时的首要威胁.为满足哈密大南湖五号井1803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提出“疏、排”的综合治理思路,重点实施了工作面顶板Ⅲ-1下段含水层疏放方案及其他防治水辅助与保障等治理技术.通过对1803工作面水害隐患及治理过程进行分析,验证了封闭水文地质单元条件下工作面顶板水害治理方法的可行性.
采用程序升温方法分析不同粒径实验煤样在自燃氧化过程中的气体发生发展规律,从而确定自然堆积松散煤体(由不同粒径组成)的自燃气体指标及其临界值,为建立曙光煤矿2号煤层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气体指标体系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CO气体的出现显示煤体进入自燃氧化状态,当温度超过80℃后,CO浓度呈现指数型增长,且粒径越小CO浓度越大;C2 H4、C3 H8气体的出现可以作为煤体进入到快速氧化阶段的重要判定指标,CO/CO2、C2 H4/CH4值可以作为煤自燃高温阶段的辅助判定指标,研究结果为曙光煤矿2号
煤炭开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是煤炭生产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俄霍布拉克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湿地生态绿化和矿井废水、矸石综合利用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治理方案,解决了废水、矸石的去向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轻了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增加了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