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视角下的高校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fafaa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目标上,高职院校与基础教育相比差异性颇多.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具体方法探索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可从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入手,深化数学文化和思维,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活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建构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教师可通过“嵌入生活思维,涵养数学文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做合一’”“探究学习小组化,成果分享互助化”等教学策略,实现数学教学方法由传授知识向方法建构转变,由解决问题转向探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在原有数学学习的基础上,逐步适应“理论—实践—应用”的数学学习方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高校数学;新视角
  一、前 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数学源于生活中的发现和总结,服务于生活改造,指向现代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遥相呼应,价值指向对自然、社会之改造.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需要指向数学应用的数学教学与研究体系,充分利用代数、立体几何、函数、微积分等内容相互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突破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在数学课堂融入生活化理念,强化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所独有的生活化思维方式,让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回归生活,面向现代生活,服务职业发展需求.
  二、嵌入生活思维,涵养数学文化
  培养数学思维是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学科中完善数学思维的方式很多,而基于生活实践完善数学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亟待完善.对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教师宜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如何探寻数学思想与生活的联系,无疑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理念,转变思维,拓宽视野,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文化,增强数学文化的感染力,找寻生活中的数学原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以“某种流感病毒,以每小时传染一人的速度在某市进行传播,若无任何预防措施,那么一天以后会有多少人感染流感呢?”建构问题引导,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为224,得出算式和最终结果.然后以“这个数值究竟有多大”引发思考.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前提下,不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是不可能很快地知道这个数值是多少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学科之间的融合来近似地得到这个数值.为了使得学生更加贴切地知道此数的大小,利用生活中所掌握的二进制常识很容易得到210=1024≈1000=103这个算式,而224这个算式就可以转化为224=24·(210)2,又由前面得出的算式210≈103,所以此算式可以转化为224≈24·(103)2=16·106这个约数.学生立刻感叹这个数值很大.这个呈几何级数上涨的数字给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提高了其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兴趣.
  这道例题符合学生当下的生活情境,利用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答此题的参与度,得出的数字近似值直观而令人震撼,再对应当地当年的人口总数,学生不难发现数据的可怕和不控制病毒传播的可怕,这就再一次激起了学生探究数学模型的积极性,在调动主体性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依此类推,举一反三,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中类似的数学问题很多,大都可以与生活中的实例融合起来,以开放性的体系构建新型的数学模型.可见,基于生活化问题建构良性的数学学习发展,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体悟数学理论和方法,拓展或整合数学学科资源,优化教学方法,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三、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做合一”
  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已知的数学知识应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变革方面.信息化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它构成了新的生活方式,日臻改变着诸多领域的运营模式,促进各行各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已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局面,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学流程实现了优化.不容忽视的是,当下依然有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为主要资源构建课堂,忽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生成的新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导致教学课堂改革与发展滞后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陶行知先生强调“与时俱进”,要用好的生活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前向上”的生活力.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跟随时代,乘势而上,以自身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为数学课堂现代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基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利用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工具,边讲边作图,与学生一同建构出数学模型,并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增强讲解中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引出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指数函数的性质.尤其是学生在操作几何画板和电子白板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操作性,兴趣点、主体性被充分调动,在“亲知”“闻知”“说知”的互动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见,基于信息化融合的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相长的模式能够彰显数学与生活的契合程度,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双向联动,实现师生“教学研”的有效融合.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基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是建构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基本逻辑.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可转化性是核心;生成和现实学生的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是关键.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题材,既需贴近生活,又要有数学意义;既需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已知,又要激发创设生动数学情境的价值;既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又需指向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既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可见,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一个智慧化的过程,能够促成学生感受数学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探究学习小組化,成果分享互助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方法的核心是“即知即传”,其操作的关键在先学后教和“连环教学法”.数学学习需要焕发精神、合作探究和学习成果分享.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基于“小先生制”生成“即知即传”和互助连环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是很有价值的.该方法以先掌握数学学习内容的学生为中心,在“知”“传”和分享的互动融合中,生成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和互助分享,生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教师则成为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形成“大先生”与“小先生”的互动,在平等的对话中释放“助力”,帮助学生克服“阻力”,融合师生关系,建构民主和谐的环境.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自助产生“小先生”.“小先生”的任务有:(1)积极组织成员预习指数函数,汇总成员提出的疑难问题,矫正组员合作学习的不良习惯;(2)“小先生”讲解学习内容,就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组内讨论;(3)汇总组内问题的不同解答,做好班级内交流的准备;(4)在班级成果汇报中分享小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及其收获.在成果分享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基于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引导与适度点拨结合、“小先生”与学生互动、知识点与难点融合、过程方法与学习效果匹配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先生”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小先生”在课外做好“学困生”的小老师,课前、课后帮助辅导学困生,形成“生教生”的辅导模式.可见,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数学学科学习按照“预习—课堂—课后”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在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又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相长局面.
  六、“教学做”趋向合一,核心素养取向综合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生活法”“教学法”.他曾针对传统教授法指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不应该分离,核心是“做上教,做上学”.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在教学流程中建构数学模型之后,教师安排学生作图,学生利用生活中流感病毒的实例,得出指数函数的雏形并在作图纸上画出图像,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所得充分地表达出来.如此做法,教师将教和学、学和做、教和做进行了无缝衔接,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做”促进学生沉浸在愉快学习过程中并完成对知识的发现、理解和掌握.可见,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发现构建“教学做合一”的知识点或核心问题,将学生的教、学、做集中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平台上,实现教、学、做在数学学习中的不同功能并生成一定的学习效果.
  七、小 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仍有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实现生活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的两个重要渠道,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活用数学知识理解生活、解决生活问题颇为重要.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贴近生活、符合生活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生成更加灵活的、指向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运用数学理念.学生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数学的信息、数学的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学习数学的生活大视野、“教学做合一”的好方法、“小先生”式的合作探究启示,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探究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深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尽管看到本期杂志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2021年的3月,但按咱中国人的习惯,春节之后,过了元宵,新的一年才算真正的开始。这不,春节假期刚完,2021年的移动世界大会(MWCS)就已经在上海召开,当我身处人头攒动的会场时,不禁感慨:也只有防控措施做得如此到位的中国,才有这样的底气举行如此规模的大展,挺自豪的。  从展馆面积和参展厂商的数量来看,2021年的通信展并不如在巴塞罗那的会场,同时,因为很多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通过影视作品的引入能够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全面积累,让学生对语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运用有着更加全面的 认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之中对课堂内外的知识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学生语言知识应用的效率,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接下来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深入探究影视作品引入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对策,希 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起到应有的参考作用。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数学知识的第二课堂。学生在数学课后作业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新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质量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数学学习素养。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并通过实际的教育案例,为广大教师提供课后作业优化策略。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结合企业需求将人工智能的计算思维与高职数学相关课程内容相结合,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比如借助各种教学平台资源、借助数学Matlab软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慢慢渗透一些人工智能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增强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自主性、发展其个性的理念,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成性,在关注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打造动态生成空间;关注新旧文脉,可以促进深度学习,播下动态生成的种子;重视设问引导,关注对话交流,可以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应用平台,可以强化动态生成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如何让“互联网 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进行信息化的有效学习?如何优化教学活动?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文章对如何用电子书包优化小学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子书包;优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用电子书包优化小学教学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这种不受时空限制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虽然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不长.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型教学法既能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特点,分析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前 言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不断更新自身的
易地搬迁子女进入到新的校园环境中,身心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异常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对待这一特殊的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注,采取一些必要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防微杜渐,帮助学生度过这一艰难的时刻。本文分析了易地搬迁子女的心理特征和需要,站在数学教师的角度分享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摘要】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这一设计比较新颖,它貌似与教材内容有点“疏远”,其实是拓展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个特殊“区域”,是培养小学生“创客思维”的“发源地”,亦是“创客”精神的“启蒙者”.教师唯有精心地“开发”,智慧地重构,灵活地搭配,有趣地运筹,“数学广角”的视域才能更加广阔,学生的思维之“花”才能更加娇艳,数学的探究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关键词】创客思维;数学广角;思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