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多方言语音识别及共享识别模型探索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语音输入方式准确识别蒙古语主要方言,并为其人享识别模型,对实现方言间的信息自动交换及语音识别技术的实用化具有实际意义。针对蒙古语多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以采取独立的或者共享识别模型进行识别。本文介绍的抽出初步模型和建立共享模型的方法,简便易行,但识别精度有待提高。文中探索了通过借用数据量和质较完备的语言的语音数据提高识别率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百越神话中反映出人类经历过的和民冰川后期的景象,属“冰川神话”,比个大多数只反映了洪水、多日和射日内容的“高温神话”所产生的晚早。
对《福乐智慧》的研究范围大多都集中在了对黑汉王朝的政治、法律、宗教、天文、文学等方面,而对其在戏剧历史方面所占的地位考虑的甚少,《福乐智慧》的结构特点、叙述形式、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对话独白等,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戏剧特征,它是一部生动的诗剧。
高校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四新”要求,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黑齿常之先为百济大臣,后为唐高宗、武后时边关大将,入唐后除西拒吐蕃外,还讨伐徐警业叛逆和北击突厥,因周兴等诬害谋反下狱,缢死。然而黑齿常之为唐代做出的贡献,及其对百济国的贡献,不仅赢得了百济国民对他的拥戴,也使他成为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效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藏族文学与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发展与衰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藏族文学史的分期应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及称谓的五大阶段,即:远古时代至赞普统治时期的藏族文学、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萨迦王朝时期至藏巴第斯政权崩溃时期的藏族文学、甘丹颇章政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藏族文学和社会主义时期的藏族文学。
山林鄂温克族民歌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性文学特色,显现出博大而顽强的生命观,热爱和崇高大自然的思想观,启蒙后代和开发智慧的教育观和忠贞的爱情观,歌词多以高山、树林、花草、野生动物等山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植物为依托,使用似人、对比、夸张等手法表述主题。
“丝绸之路”是从汉代的张骞带人访问中亚时开辟的。张骞回国后报告大宛有好马,在贰师域。贰师城就是今日的奥什城。奥什在“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位置。
公元7世纪印度古代文学理论家檀丁所撰诗学理论著作《诗镜论》译为藏文以后,藏族学者争相传习,蔚成风气。它和藏文古体诗的创作相结合,经过漫长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藏族文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对蒙古族古代文论产生了巨大影响。蒙古族喇嘛学者用藏文撰写诗镜论注释和诗例,极大地促进了它的传播并扩大了其对蒙古文学的影响。这些注释著作作为蒙古族古代书面文论文献的最初篇章在蒙古文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黔东苗语中有部分语法规律和现代汉语不同,但和古代汉语《诗经》、《楚辞》中的特殊语句有惊人的相似,而古汉语专家对古汉语中的特殊语句的解释和翻译不尽相同,依苗语语法分析则可得到较圆满的解释。这是两千多年以来,第一次按苗语的语法规律对楚辞近百个特殊语句做出的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