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典型硫铁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硫铁矿开采对周边农田土壤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龙游县硫铁矿区周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20 cm)42件,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As、Cd、Cr、Cu、Hg、Ni、Pb和Zn)及pH,采用统计学、地累积指数(Igeo)、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来源解析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发现,表层土壤中平均ω(Cd)、ω(Cu)、ω(Pb)和 ω(Zn)均超过浙江和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相比,土壤样品中Cd、Cu、Pb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82%、49%、42%和31%.土壤重金属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显示,研究区污染最严重的是Cd,其次为Cu、Pb和Zn.PMF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来源包括:自然来源(As、Cr和Ni)、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和成矿地质体开采引起的综合污染源(Cd、Cu、Pb和Zn)及人为来源(Hg),各种来源的综合贡献率占比分别为32%、46%和22%.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显示,土壤Pb是引发非致癌风险的主要因素,Cr暴露对成人存在致癌风险,Cr和As暴露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
其他文献
为探明宁南山区小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污染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采集并测定了 26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重金属Pb、Ni、Zn、Mn、Cu、Cr和Cd.基于宁夏土壤背景值,通过单因素和Nemera综合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使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生态环境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和Kriging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ω(Pb)、ω(Ni)、ω(Zn)、ω(Mn)、ω(Cu)、ω(Cr)和ω(Cd)均值分别为31.42、36
本研究以沸石为重要原料研制新型沸石悬浮填料,并将其用于启动沸石悬浮填料移动床反应器(ZMBBR),与装填普通陶粒的陶粒悬浮填料移动床(CMBBR)对比考察其亚硝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游离氨(FA)抑制的方法快速实现两种反应器的稳定亚硝化,两个反应器出水亚硝酸氮积累率均能达到90%以上;沸石对铵离子的吸附解吸作用使ZMBBR比CMBBR更快缓解FA对AOB的抑制,更有利于快速实现亚硝化;当ρ(NH4+-N)分别为350 mg·L-1和1 050 mg·L-1时,CMBBR与ZMBBR均能保持长期稳定的亚硝化
以三峡库区万州段干流及典型支流澎溪河为研究对象,监测2019年4~9月水华期间水体中CO2浓度以及12个环境指标,估算水-气界面CO2通量并进行支干流对比.将12个环境指标分为气候因子、水环境因子、碳源因子、营养因子和沉积物因子,探讨5类因子对CO2通量的影响途径和贡献率,进一步为控制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数据积累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内高阳、黄石和万州平均CO2通量分别为(1.445±1.739)、(3.118±2.963)和(2.899±1.144)mmol·(m2·h)-1,表现为:澎溪河支流
为实现室温下长期储存的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快速恢复,采用3组反应器分别对在室温(15~30℃)且无基质的条件下储存9个月的厌氧氨氧化污泥进行活性恢复,其中R2和R3反应器分别添加彗星纤维填料和K3填料作为生物载体,探究不同填料添加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恢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2和R3反应器分别在第8 d和第10 d开始出现厌氧氨氧化反应,TIN去除率分别达82.25%和80.92%,明显优于未添加填料的R1反应器(第15 d开始出现,TIN去除率80.26%).经过42 d的运行,进水ρ(NH4+-N)
沿海城镇化地区地下水中碘来源复杂,高碘地下水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含水层和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浅层地下水中碘的赋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ρ(I-)介于未检出~2.34 mg·L-1,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研究区1567组地下水样品中,ρ(I-)>0.1mg·L-1的高碘地下水检出120组.其中,孔隙和裂隙高碘地下水分别检出84组和36组,岩溶含水层未检出高碘地下水.对比2005~2008年历史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污水厂二级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采用铁氮共掺杂生物炭材料(Fe-N-C)作为新型吸附剂,系统分析了该新型碳材料对于二级水DOM的吸附性能、动力学过程、选择性和作用机制.此外,通过固定床吸附装置深入考察了该吸附材料的长效性和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Fe-N-C对于二级水DOM具有突出的吸附性能,投加量仅为1.0g·L-1时,TOC、UV254和UV280的去除率分别高达40.18%、76.92%和78.26%,远远高于纯生物炭和常规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Freund
农产品是重金属经土壤-作物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的直接途径,其质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农田重金属分区研究对农产品考虑的不足,以农产品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其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为指标,构建了基于农产品视角的农田重金属风险分区体系,同时以黑土地中重金属污染风险更高的城郊地带为研究区进行实例探讨.结果表明,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IICQAP)为1.09,整体呈重金属微弱累积状态且以Pb和Ni这两种元素的积累为主;人体健康风险高危指数(QHI)为0.61,即无风险;分区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仅有无风险安
随着活性氮污染负荷增加,河流已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氧化亚氮(N2O)释放源.由于许多研究的监测数据较少以及现行方法存在中间参数估算困难和难以表达时空变异性等不足,估算河流水系N2O释放量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浙江永安溪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06~2019-07对10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结果,分析了河流N2O溶存浓度[ρ(N2O)]和释放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河流N2O释放通量估算的二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永安溪水系ρ(N2O)(0.03~2.14μg·L-1)和释放通量[1.32~8
为研究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废渣-土壤-蔬菜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特征及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对电子垃圾废渣样品采样3个、废渣旁的农田土壤和蔬菜分别采样10个和18个(油麦菜6个、四季豆6个和圆白菜6个).废渣、土壤和蔬菜中PCBs含量测定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表明,总PCBs水平:废渣(11 938ng·g-1,以dw计,下同)>土壤(45.54 ng·g-1)>蔬菜(11.51 ng·g-1);生物-沉积物/土壤富集因子:油麦菜(0.18)>四季豆(0.05)>圆白菜(0.01).废渣与土壤检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进步,ICU患者的存活率升高,ICU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增加了家庭与社会负担.本文将从ICU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预防策略及康复治疗各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