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只意味着毁灭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我们将平稳与安逸的生活视为一种常态。但无论是从自然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这种“平安”都是稀有物,而推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却恰恰隐藏在各式各样的灾难中。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大多数章节里,灾难不仅仅来自外部,也来自人类文明本身。科幻作品作为一种以人类共同命运为终极关怀的文艺形式,自然也对各种现实与想象中的灾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科幻作品中主角常常对地球深处充满好奇

  一望无际的星空,一直是人类恐惧的来源。英国科幻作家H.G.威尔斯在他的小说《世界之战》中,描写火星人对地球的入侵,险些让人类灭亡。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以“福尔摩斯探案”闻名于世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创作了科幻小说《有毒地带》。文中描写了太阳系运行到宇宙中的一片有毒地带,地球也被裹挟其中。好在,这片有毒地带范围并不广,地球很快摆脱出来,一切又恢复如常。而在其姊妹篇《地球痛叫一声》中,柯南·道尔又借主人公之口,提出一种奇怪的理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生物,它不仅有自己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地球的“暴跳如雷”就是地震的根源。这一骇人听闻的言论一经发出,公众哗然。一位钻井专家觉得这个观点很荒唐,决意要“让地球感知一下”。他用钻机打了一口深井,结果世界各地的火山几乎同时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人类世界又一次遭到了可怕的“报复”……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奇哥斯拉”系列科幻电影,就借用了“地球有机生命论”这个概念。
  说到科幻史上杰出的地质灾难题材作品,不得不提到日本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小说中,位于日本外海的一座无人岛,在一夜之间沉入水中。海底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们为了调查此事,一起乘坐深潜器海神号,潜入日本海沟。当深潜器抵达8000米深的海底时,透过照明弹的光亮,深潜器里的人们目睹了像云团一样从海底裂谷中涌出来的乱泥流。这是日本海沟发生巨大变动的预兆。根据计算得出,日本将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中彻底沉入海中。起初,人们对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故事嗤之以鼻。但此后接二连三发生的灾变证明了这个预言。最终,当预言中的“超广域震源地震”造成的超级大海啸袭来时,日本列岛沿中央构造线产生了大断层,被彻底劈成两段。
  科幻世界中还有些灾难场景则完全来自作者惊人的想象力。比如,193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的英国作家詹姆斯·巴拉德,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成名作“毁灭三部曲”。在第一部《燃烧的世界》中写道,由于海面上产生一种特殊的膜,使水分不能蒸发,结果导致了世界性干旱。随着内陆河流、湖泊相继干涸,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海岸聚集,与原本就居住在海岸边的人产生了激烈冲突。在第二部《沉没的世界》里写道,由于太阳磁暴,强烈的太阳辐射直抵地面,导致两极冰山融化,沿海城市沉没到水中。地处内陆的城市则迅速被热带雨林覆盖,人类无法继续居住。到了第三部《结晶的世界》,由反物质构成的河外星云与银河系相遇,造成了时空扰动和结晶化,太阳系和地球也在劫难逃,世界上的人和物,都在毫无规律地结晶化,所有人都陷于恐惧之中。


科幻作品里,从“丧尸病毒”灾难中逃过一劫的女孩抱着她的玩具熊

  本期刊载的科幻作家阿缺的作品《彼岸花》是一篇“丧尸”题材的科幻灾难作品。其实,所谓“丧尸”是多时代、多地区流行文化的混合体,其中既有欧洲中世纪人们对于狂犬病的误解,也有大航海时代对于中美洲海地“巫毒教”的传言,甚至还混合了中国东南地区关于“僵尸”的民间故事。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丧尸病毒”逐渐成了此类题材科幻作品的创意核心。抛开其中的惊悚恐怖元素不谈,所谓“丧尸围城”反映的难道不是人类对于未知传染病大流行的恐惧吗?而黄舒雯同学的《此生,无悔》则描绘了一个劫后余生的文明,自我修复的艰难历程。
  人类是幸运的,至今都没有遭遇足以造成彻底毁灭的大灾变。但科学也告诉人类,我们不可能永远这么幸运。要想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宇宙中继续生存下去,人類能依靠的只有科学。科学或许不能让我们避免所有灾害,但却可能为人类文明留下一线生机。


科幻作品中想象的太阳磁暴概念图
其他文献
无人机视角下的博格达群峰和冰川。博格达群峰孕育着雄壮的冰川和无数条大小河流浩瀚銀河全拱之下的博格达群峰日出时刻,博格达峰顶飘荡着瑰丽的粉红色帽子云走近神山  站在海拔3540米的登山大本营营地,眺望并立的三峰,中间的那座看起来比两边的略微高一点点。中峰海拔5445米,是博格达群峰的最高点,也是天山山脉东段的最高点。3座雪峰肩连着肩,几乎分不出彼此地紧紧依偎而立,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大山墙;又像一个从
期刊
玻璃的“秘密”  在了解玻璃弹球之前,我们先了解玻璃的基本信息。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化学组成主要是硅酸钠(Na2SiO3)、硅酸钙(CaSiO3)、二氧化硅(SiO2)等。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只有软化温度范围。  玻璃的应用很广泛,用于建筑物可以隔风透光。加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就可以制造出有颜色的有色玻璃,这种玻璃
期刊
打针是生病的快速治疗方法,但同时也是小朋友们的噩梦。近日,新型的儿童专用无针注射器在中国被首先获批,应用于儿童生长激素的肌肉注射,这让打针不再是孩子的“至暗时刻”。没有针头也能注射,这是如何实现的?其中蕴含了怎样的科学原理呢?针头这么吓人,能去掉吗?  每一个足月健康新生儿出生后都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这是小宝宝来到丰富微生物世界的“保护卡”。以此为起点,小朋友会注射很多次疫苗。于是,医院里经
期刊
最近,一則因家庭矛盾导致孩子与母亲发生冲突的案件引起热议。家庭中的沟通交流问题再度引起大家的关注。本期让我们们跟着心理学家的分析,拉开距离、改变焦距来看一看,怎样和父母沟通更有效,更能拉近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案例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你了解爸爸、妈妈最近的烦恼是什么吗?爸爸、妈妈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对爸爸、妈妈影响最大的童年事件又是什么呢?不知道你是否可以正确回答出以上这几个问题。当
期刊
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史留下大量历史遗迹,其中一些被深埋于地下不见天日。当代很多考古学家一直在探索利用新科技及时发掘并保护这些珍贵遗迹。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克里斯·费舍尔博士(Chris Fisher)希望通过考古学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当考古勘探遇到激光雷达  多年前,克里斯博士在墨西哥研究某个古建筑群时曾遇到大麻烦。他按照考古基本规则,想要先去摸索出一个考古点的
期刊
智慧路灯通过先进的信息感知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灯光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实现大数据交互环境下的智慧交通、无线城市、信息发布等智慧城市管理的核心功能。  智慧路燈具有根据车流量、时间、天气情况等条件设定方案,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等功能。这可以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大幅节省电力资源,让公共照明管理更加精细,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为打造低碳环保型城市作贡献。  把充电服务纳入智慧路灯的功能之中
期刊
浑浊的半透明面罩,套在一个渐渐变得惨白的面孔上,它的使用者吃力地在这片荒芜的外星大地上挣扎前行。向远处望去,灰黑的土壤如火山爆发后留下的灰烬,似乎是危机四伏,又似乎在等待生命。  然而面罩中的人已顾不了这么多了。他愈发吃力地喘息着,一双眼睛死死盯着面罩上不断跳动的数字——能源将耗尽的警示灯,目光似乎要穿透那些催命般蜿蜒闪烁的橙色倒计时灯,直抵记忆深处。300  这是他的母星银球在TM—3080大爆
期刊
2021年8月30日,运-20运输机启程飞赴韩国,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是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的高规格礼遇。整个过程中,运-20运输机表现出强大的技战术性能和非凡的可靠性。“胖妞”其实是个大力士  运-20运输机是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大名“鲲鹏”,绰号“胖妞”,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2021年是运-20运输机列装空军5周年。5年来,上高原、飞远海、跨大漠、出国门,
期刊
预制房屋,也被称为预制建筑。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建筑不同,它的建造、装修、配置都是在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的。比如,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楼梯、预制梁等,连水电管线都预先做好,“折叠”后用特殊的车辆把房子运输到目的地,组装并接上管道。这样,“一键打包”新房就实现了。  生产线原理制造的现代产品成本低、质量好。同理,将它们应用在预制房屋上,并将组件做成可折叠式,房屋就可以像其他产品一样,快速满足人类的需求。
期刊
薄膜晶体管(TFT)是当今平板显示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元器件之一。随着显示技术向着大尺寸、超高分辨率、3D显示等方向不断发展,传统的a-Si TFT因其迁移率低而p-Si TFT因其大面积制备均匀差等缺点而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因其具有较高的迁移率、良好的透明性、大面积制备均匀性好等优点而被人们寄予了厚望。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中,以InZnO、InGaZnO、HfInZnO为代表的含In的InZnO基薄膜晶体管最受人关注并被广泛地研究,这是因为相对于其它不含In的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来说,In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