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获得性衰弱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临床辅助治疗、各类生化代谢指标、药物治疗情况、相关并发症及医护人员对ICU-AW的认识情况等.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是治疗ICU-AW的关键.今后ICU-AW危险因素的研究应关注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社会状态,并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病的知信行,可尽早预防该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微片是一种微型的片剂,具有剂量准确可灵活调整、易于吞服等优点,在开发儿童用药方面具有良好前景.本文主要从开发改良型新药的角度出发,对微片的临床应用价值、处方工艺、质量控制以及患者可接受性等多方面的技术评价提出建议,为微片的研发提供若干参考建议.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白蛋白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将培养到85%~90%的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A组)、白蛋白诱导组(B组:5 mg?mL-1白蛋白)、ATO组(C组:10-8 mol?L-1 ATO)、低浓度ATO+白蛋白诱导组(D组:10-10 mol?L-1 ATO+5 mg?mL-1白蛋白
目的:探讨Seminar与案例教学法(C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普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共4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试验组学生采用以Seminar结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两组对比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核的平均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Seminar、CBL结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
期刊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HCCLM3人高转移肝癌细胞体外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HCCLM3癌细胞的增殖作用,选取不具有直接抑制细胞增殖效应的药物浓度进行细胞划痕实验,研究苦参碱对HCCLM3癌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研究苦参碱对HCCLM3癌细胞侵袭的抑制影响;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研究苦参碱对HCCLM3癌细胞E-钙粘蛋白(E-cadherin)、N-钙粘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卵巢癌细胞生长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si-MACC1组;各组细胞转染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MACC1、PI3K、p-AKT、PCNA及cleaved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比较,si-MACC1组SKOV3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均降低(均P<0.
1例对苯二氮类(BZD)依赖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因复发抑郁住院,临床药师参与此患者治疗方案、疗效评估、不良反应鉴定及用药宣教等药学监护,最终大幅度减少苯二氮类的用药剂量,提高其用药安全性、依从性和有效性.
目的 探讨以急性间脑综合征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以急性间脑综合征起病的NMOSD患者[患者血清可检测到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抗体]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 纳入11例患者,男:女=2:9,发病年龄17~47(35.2±8.1)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嗜睡(11/11),其他临床表现包括
龋病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35%,2010 年)?[1].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牙釉质龋将节省大量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尤其是针对治疗不配合的幼儿和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甚至也包括较长时间在外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军队士兵等特殊人群,或在口腔医生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不便开展有创治疗时,亟需一种快速高效地恢复天然/类天然牙釉质硬组织的仿生再矿化方法.本文拟从仿生角度浅谈釉质发生过程与釉质仿生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早期牙釉质龋病的预防和微创治疗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目的 探讨白脂素(ASP)对高浓度葡萄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HG诱导H9C2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5.5 mmol?L-1)、高浓度葡萄糖组(HG,50 mmol?L-1)、Ctrl+ASP(20 nmol?L-1)组和HG+ASP(20 nmol?L-1)组.Ctrl组和Ctrl+ASP组细胞先用含正常浓度葡萄糖(5.5 mmol?L-1)的完全培养基处理36 h,HG组和HG+ASP组则先用含葡萄糖50 mmol?L-1的完全培养基处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