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课标下九年级化学的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面对改版的新教材,如何实施教学?对每位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怎样以积极的心态从容应对。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得失,浅析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以向同行们抛砖引玉。
  关键词:主导性与主体性 环境保护 创造性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41-01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位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下面就谈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
  
  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褒扬,教学中的民主氛围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堂上该点拨时未敢点拨,似乎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缺少了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我认为新课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依教材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实验,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对CO2性质的教学,设计“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探索性实验等。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中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生活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接触到,从而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环保教育。(2)、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酸雨的介绍便成为新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酸雨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酸雨形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四、教学中要重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与生活、社会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老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荷兰政府鼓励人民开发太阳能、风能,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尤为重要,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五、设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灵活地运用科学探究,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在早白垩世被动裂陷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主动裂陷盆地,走滑作用贯穿始终,特别是在兰聊—盐山断层以东,使这个裂陷盆地具有鲜明的走滑特征.伸展和走滑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部,是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中新生界沉积最厚的凹陷.本文基于大量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从凹陷主控断裂活动性、沉积沉降中心分布
大歧口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是在中生代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新生代构造单元,是我国最具勘探价值的大型富油气凹陷.前人对大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方面有了较
重力异常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缘西秋构造带深层发育有基底隆起。本文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确认了西秋构造带深层占隆起的结构,分析了占隆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西秋构造带南侧边缘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乌伦古坳陷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与盆地其余地区相比,其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仍较低.本文通过构造特征和断裂发育过程对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规
要培育一大批业务素质高、履职能力强的校长队伍,除需要校长个人努力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校长管理制度,来激励、促 To cultivate a large number of scho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一条北西西向活动断裂带.本文选取ETM+光学影像和SRTM高程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资料研究发现该带断裂构造的北西西向线性特征明显.从
前陆克拉通与造山带增生楔在地壳结构、力学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挤压作用使盆山地壳横向变化通过构造变形表现出来.本文设计了具有深浅两个滑脱层“克拉通”与不同能干性
和颁布实施以来,县域民办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特色日渐显现.然而,在对民办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级政府要想做大
滇西无量山北段回龙山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呈弧形分布的飞来峰构造.通过野外详细路线地质调查及室内的整理分析,结合先构造后地层的研究方法,重点对飞来峰的几何结构和变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