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可做题时却不会解题”。应该说这是目前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反映一道题讲了几次学生还是不会,学生反映考试时原题做不出。总结原因,我认为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首先,从老师教的层面分析。有研究表明,老师上课时如果一味的去讲,学生被动地听,那么他最多可以掌握所学内容的5%。如果老师在备课时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上课时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结果只是听懂了却不会解题,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因为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的上课应该是使学生产生“眼高手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后,学生的作业应该及时的加以批改、订正、反馈,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科学的指导学生复习、作业,及时的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如不能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说听懂了,会不会做,这时候就很清楚了。
其次,从学生学的层面分析,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几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知道这节课那些是你要重点去听的,做到有准备的听课,不会整节课上都很紧张。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必然影响听课效果,听懂课了,自己没有思考、没有理解、没有消化,不会解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方法有问题,认为自己会,听课不投入,没有集中注意力,上课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课本、课外的习题做的少,缺少顽强的意志力。在作业中,有些学生急于完成任务,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任务、负担。没有认识到课后作业的重要性,考试时的眼高手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层面上简单分析了学生学习中眼高手低现象的一些原因。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如课后的作业老师不能精选,至使学生埋于作业堆里,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预习、复习的时间,也就没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再如我们现在的考试评价,不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试题偏难,和课本上的题目有一定的距离,也就不怪学生眼高手低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老师身上先改变。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老师也应该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第一要改变师生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可坚持师道尊严,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敢于发言。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与技能并重,在学习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第二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合理的进行评价,将赏识成功教育思想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载体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在学习上就很难有突破,解题关键是思路、方法,如果基础知识不很牢固,就很难对题目做出正确的分析。平时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将例题、习题多和生活实际结合,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给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模仿、理解、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其次,学生也要注意学的方法。首先,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时间要合理地安排,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课做好准备;其次,重视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每天晚学习结束前应该对当天的笔记进行整理,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最后,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有必要的记忆,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会眼高手低的情况。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首先,从老师教的层面分析。有研究表明,老师上课时如果一味的去讲,学生被动地听,那么他最多可以掌握所学内容的5%。如果老师在备课时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凭空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上课时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结果只是听懂了却不会解题,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因为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的上课应该是使学生产生“眼高手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后,学生的作业应该及时的加以批改、订正、反馈,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科学的指导学生复习、作业,及时的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如不能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后辅导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说听懂了,会不会做,这时候就很清楚了。
其次,从学生学的层面分析,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几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知道这节课那些是你要重点去听的,做到有准备的听课,不会整节课上都很紧张。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必然影响听课效果,听懂课了,自己没有思考、没有理解、没有消化,不会解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方法有问题,认为自己会,听课不投入,没有集中注意力,上课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课本、课外的习题做的少,缺少顽强的意志力。在作业中,有些学生急于完成任务,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得出问题的答案,对于推理、计算的严密性、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任务、负担。没有认识到课后作业的重要性,考试时的眼高手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层面上简单分析了学生学习中眼高手低现象的一些原因。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如课后的作业老师不能精选,至使学生埋于作业堆里,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预习、复习的时间,也就没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再如我们现在的考试评价,不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试题偏难,和课本上的题目有一定的距离,也就不怪学生眼高手低了。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老师身上先改变。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老师也应该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第一要改变师生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可坚持师道尊严,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敢于发言。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与技能并重,在学习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第二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学习,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答疑解惑,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那些学了还是不懂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他们自己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合理的进行评价,将赏识成功教育思想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以教材为载体研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规律,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只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成绩才可能有所提高,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生自己不会思考不会去“悟”,在学习上就很难有突破,解题关键是思路、方法,如果基础知识不很牢固,就很难对题目做出正确的分析。平时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功能,将例题、习题多和生活实际结合,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给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对学生而言,学习要经历“懂”、“会”、“悟”这三个层次,即模仿、理解、领悟。对教师而言,要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创新方向发展。
其次,学生也要注意学的方法。首先,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时间要合理地安排,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力争抽出时间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课做好准备;其次,重视听课这一重要环节,真正听懂课,上课时听懂学习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重点内容、方法、技巧要记住,即使一时不能记住也要做好笔记;每天晚学习结束前应该对当天的笔记进行整理,以备复习时再用。总之,要注重听课的环节,真正听清楚想明白,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最后,课堂、课后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完成作业;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方法、技巧;解一些相应类型的习题。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有必要的记忆,前面的知识就是后面的基础。如果实在记不住,就要常常温习,等到很熟的时候,自然能“生巧”,也就能自己解决问题了。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能听懂,自己就会了,就放弃了复习巩固,做题时,就出现会眼高手低的情况。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