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不同水位梯度对湖滨湿地底泥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阐明湖滨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湿地淹水之间的差异响应,进行了不同水位(0、7、15 cm)及窄叶香蒲不同生长时期(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和枯落期)的盆栽模拟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对高原湖滨湿地底泥有机碳(SOC)、全氮(TN)、总磷(TP)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泥中SOC、TN、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随不同水位梯度均呈显著差异(P<0.01);(2)随植物生长期,底泥中SOC、TP、C/N和C/P呈逐渐减小趋势,TN和N/P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相关
其他文献
填埋垃圾是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填埋过程中,垃圾渗滤液渗漏会污染当地土壤、水体以及空气环境。垃圾渗滤液又被称为渗沥液,是一种具有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加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减少生活垃圾渗滤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残留危害,然后分析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旨在提升垃圾渗滤液处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基于成都市2017年7月O3浓度及气象数据,本研究采用WRF-CMAQ模型对成都市夏季O3进行模拟评估,并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夏季O3对气象因子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成都市夏季O3浓度对温度、绝对湿度和大气压强的灵敏度分别为0.6271 ppb·K-1、-0.0326 ppb·%-1、-0.00335 ppb·%-1。O3浓度对气象因素
葫芦口水库是内江市威远县、自贡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对保障当地人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葫芦口水库2010-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本文采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该水库水体富营养状态进行评价,运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从而提出防治对策。结果表明,2010-2019年,葫芦口水库水体的富营养指数介于36.8~42.7,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而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总磷(TP)。
为研究福建省龙岩市臭氧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点,本文统计和分析了2018-2020年龙岩市7个县(区、县级市)16个环境空气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研究结果显示,2018-2020年,龙岩市各个地区第90百分位O3-8 h年平均值均可达标,但超标天数中O3作为首要污染物引起的污染在不断加重,并且处于上升趋势。龙岩市各个地区臭氧污染趋势各不相同。龙岩市臭氧超标天数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特点,春季和秋季臭氧污染最严重。2018-2020年,龙岩市各个地区O3
利用1949—2019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京津冀地面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影响环渤海地区的北上台风及各类典型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1 a间影响环渤海地区的北上台风共47例,平均约6.6个/10 a,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8月,在福建、浙江到江苏南部沿海登陆次数最多,登陆转向点一般位于115°E以东。按登陆填塞、登陆北上、登陆转向、沿海路径和西折路径进行分类,登陆填塞类大暴雨区主要位于河北南部太行山前;登陆北上、登陆转向或沿海路径大暴雨主要位于京津冀的中东部,大暴雨落区与西太平洋副高、
本次监测利用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2018年、2019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2015年、2018年、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测绘高新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监测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用地变化,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用地的影响程度。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1月南极长城站气象台观测资料,对我国极地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风速、降水、气温和气压预报进行了检验。统计结果表明:预报风速误差呈正态分布,平均误差随预报风速增加有变大的趋势,短期预报好于长期预报,6级及以上大风时预报结果偏大的概率逐渐增大。预报降水量约是观测降水量的两倍,且在时间上和各降水量级上的误差分布特征一致,降水预报明显偏大。气温和气压的预报能够较好地反映天气形势变化,但存在明显的系统性偏差,其中气温的平均值偏小2.1℃,气压的平均值偏大2.4 hPa。
【摘 要】 为减少航道通航风险,针对航道网络结构复杂性以及通航风险的多源性,引入航道网络概念,在分析网络结构及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双层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航道网络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出航道网络通航风险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联,并识别出航道网络中的关键薄弱节点,同时可得出各风险影响因素对航道网络安全通航风险的敏感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比起单一的事故风险概率,考虑到航道网络结构因素的薄弱节点识别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发现生活、理解生活的有益窗口,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问题表象,探索本质现象,聚焦网络搜索,创设质疑环境,采取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问题生成意识、问题探索精神以及问题创新思维,落实育人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教学整体框架中的两个重点,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合而为一的读写教学,能够有效融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中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而言,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将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与绘本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在获得充分快乐体验的同时,有效发展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