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镇坡地农业生态环境调查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11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访问的意义
  
  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植被、土壤、水分、大气和地形等,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各个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构成环境的因素与生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构成自然界里的农业生态系统。
  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为多山地区,平原极少,这里有广阔的坡地。通过调查、访问西城镇坡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可以了解这里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否保持平衡状态,懂得构成农业生态系统主要因素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提高对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特别是保护自然重要性的认识。
  
  二、调查访问的主要内容
  
  1.森林方面
  森林是构成自然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坡地的林木种类和数量等状况应当作为调查访问的重点。调查内容包括这里现有林木分布面积、主要树种、长势以及林业发展规划等。首先,需要计算出该镇森林的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的计算方法是:如某一片坡地有森林60亩,其土地总面积为600亩,森林覆盖率则为10%。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应在20%以上。坡地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是分析这里自然条件改变的重要依据。其次,要知道当地森林的兴衰状况,还要通过访问,了解该镇以往各个时期当地林木的数量、种群、分布情况以及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等。
  2.土壤方面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要到坡地进行实地野外调查,了解该镇土壤的类型、结构、湿度、颜色、质地、厚度、有机质、PH值、土壤流失和土壤改良以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等方面情况。
  3.水文、气象方面
  除了到该镇气象站收集气象资料外,还要访问当地老农,了解该镇历史上的旱、涝灾情,到野外调查河流、塘堰、井、泉等水源方面情况,如水量、水的性质以及地下水埋藏情况。
  4.地质与地形方面
  岩石是土壤母质基础,要了解该地岩石的类型、风化程度;要调查地形的形态,地面坡度,阴坡或阳坡,坡地上沟谷与河流的数量、分布及沟谷切割地面的程度等方面情况。
  5.动物方面
  森林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动物的数量及种群等情况是森林变化所引起环境改变的反映。通过访问了解当地历史上和现在鸟类、昆虫、蛇类、野兽和鱼类等主要动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遭到灭绝或减少的人为原因。
  
  三、调查访问的基本方法
  
  1.收集当地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农、林、牧、副、渔的基本资料,人们收入增减情况。据调查访问,在该镇的土地面积中,林业用地占82.6%,耕地面积占7.1%,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是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林业用地多,为该镇林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由于耕地比重小,加上人均耕地面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后在农业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做到地尽其力。
  2.通过访问老农民及查阅尤溪县县志,了解历史上当地自然条件的变化情况。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但气候存在差异现象。从地形上看,位于河谷(坡底)自然村的气温高于山地(坡顶)自然村的气温,从历史上看,三十几年来,气温有较明显的升高,尤其是冬季,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冰期每年长达约一个月之久,冬季水田结冰是常有之事,近二十几年来,这里再也没有发现结冰现象了。
  由于人们一些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原因,三十几年来,该镇河水由清澈逐渐变混浊,河塘由深逐渐变浅,河水水位季节变化更大。
  由于地形的影响,山坡有利于林木生长,河谷(坡底)对双季稻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这种气候差异便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生产。近年来,文峰自然村利用高海拔的气候资源优势,建立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但近二十几年来,洪涝、干旱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很大。
  3.野外实地观察。首先,选择调查区的最高处(如西城镇的九阜山),纵观那里地形特点、林木分布、水源多少、作物长势和聚落布局等。其次,纵穿或横穿该调查区,观察沿途的土壤、林木、草地、庄稼及水土流失等情况。最后,分别选一农作物长势最好和最差点,详细探讨其原因并研究各自然要素之间或自然要素与人为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四、调查访问的综合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获得了很多与坡地区域有关的资料和感性认识,为我们认识该坡地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我们通过讨论、研究、总结,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坡地自然生态规律,巩固并加深了所学的农业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通过目前农业生产的现状表现出来。因此,要从现实入手,从历史找原因,全面分析,才能总结出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干预环境的经验教训。如西城镇山连村有片坡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农业生产状况很好,然而现在出现了不旱就涝的灾情,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这一带在1958年“大办钢铁”以前,森林覆盖率很高,多山的地形,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森林茂密成为福建省自然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五十年代大炼钢铁,大肆毁林,七十年代农业学大赛,又大面积开荒,现在除了农耕地外,尽是荒地。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运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分析森林遭到破坏后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变化,使我们懂得,毁坏林木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贫瘠、水土保持能力大减,造成农业生产条件变差。由此可见,毁林开荒对坡地带来的危害。应当退耕还林,贯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治理方针,走以发展农业为主、粮、林、牧结合的路子,使坡地植被覆盖率迅速提高。这样,恶化了的农业生态环境才有可能转化。讨论分析后,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调查访问的成果,还应及时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一中(365100)
其他文献
一、 回顾试题,整理思路        二、地理试题简要分析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相结合  试卷体现了区域地理搭台、系统地理唱戏的命题思路,综合了气候、等值线、自然灾害、河流的水文特征、人地关系、地球运动等,表现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征。  2.强化文科综合能力  试卷中的材料突出了新颖性、现实性、创新性、时代性,尤其是对学生信息解读的能力要求较高,信息的获取、答案的来
一、文昌文化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文昌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所产生的淳化世风,净化人心的思想结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佛、道的精华,但又独立于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其主要内容为劝善、劝孝、劝学、劝养生等,主要传播方式为洞经音乐。文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代替的民间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世俗精神关怀的层面。  文昌文化虽源于儒、佛、道,但是比儒更加仁爱,
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的“第31届国际地理大会”(31st IGC)于2008年8月12日至15日在北非国家突尼斯共和国首都突尼斯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地理学者出席了大会,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地理学者60多人。会议由突尼斯地理学会(ATG)组织。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理学会发动和组织了由刘昌明院士、王颖院士、陆大道院士和秦大河院士等60多位中国大陆地理学者组成的中国代表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处在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有主动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教师为了未来而教,学生为了未来而学,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必须互相尊重。  一般来说,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一声粗暴的呵斥,一句不当的责备,往往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创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曾主持过一项调查,表明经常遭受心灵施暴的学生在智力和心理发展上比经常
“我们所提倡的艰苦奋斗是基于对职业的信仰和热爱,和劳动者被迫、变相加班是两个概念。”  岁末年初,多则有关过度加班导致职场“打工人”身体亮“黄灯”、在个别案例中甚至致人猝死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旗下产品多多买菜一名女员工凌晨1点半下班途中猝死,据报道其死因与加班过劳有关;今年1月6日,一则“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的话题登上热搜,话题阅读人数截至目前超过2亿,“9
一、说教材    教材前后联系。地理是一门知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单元、章节、课时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教学中要联系以前的旧知,以便以旧引新,促进迁移。还要考虑以后要学的内容,以便早做铺垫减小梯度。教师不仅要掌握本节课的教材,还要掌握本单元、本册乃至全部教材的内容。如以高一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下同),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人类目前观测的宇宙;②宇宙中的地球。根据实
一、科学认识地理事物,感知做人学问    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学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学生通过学习地理,了解大自然的造化,认识生命的可贵,做一个真实、远离浮躁、勤奋努力而积极向上的人。  近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如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理想与意志是第一
教科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媒介,作为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资源,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口粮”,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地理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地理教科书多样化建设得到发展,深入理解教科书的功能有助于地理教科书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在阐述高中地理教科书对学生作用的前提下,比较分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和湘教版对学生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地理教科书对学生的作用的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科书对学生的作用   
在敦煌,时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时间是静止的,上千年的文明仿佛凝固在一尊尊雕像、一幅幅壁画上;时间又是流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在这里孜孜以求,奉献青春。  据敦煌文献《莫高窟记》所载,十六国前秦建元年间,禅师乐僔途经敦煌三危山,在此地开窟修行。此后渐渐有僧人、民众来此开窟造像。有人认为,“莫”原指“漠”,意为“沙漠的高处”。后因“漠”与“莫”通用,故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对游客来说,是新鲜的奇
一、我国资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实践教育对培养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开办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状看,各个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都相当广泛,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参差不齐。多数院校该专业偏向理论分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影响了市场择业。而从就业情况较好的一些高校来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