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家庭的遮风挡雨人

来源 :家庭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歹徒闯进家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挺身而出。但是,如果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给孩子造成威胁,那么,很多父母会把孩子推向险境。
  
  从物质层面看,家是由几堵墙、几块天花板围成的空间,风霜雪雨被阻挡在这个空间外,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安全、温暖。从心理层面说,家庭是每个家庭成员躲避外界压力的地方。对心灵还很脆弱、无力抵御各种外界压力的孩子来说,家或者家中的成年人是抵挡压力的万里长城。
  举个例子,如果有歹徒闯进家里,理所当然是父母挺身而出面对歹徒的威胁,把孩子挡在身后,使孩子免受伤害。但是,如果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歹徒”给孩子造成压力,或者说如果是来自外界的心理压力给孩子造成恐慌和威胁,那么,很多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有问题。他们往往在自己无法面对的情况下把孩子推到第一线面对“腥风血雨”,最后不仅不能达到希望的效果,反而使孩子心灵破碎、“遍体鳞伤”。
  作为心理医生,经常会遇到逼迫孩子“上前线”、而自己躲在孩子身后只管吆喝的父母。当然,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那些父母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能够勇敢地改变自己的。以下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叶先生是机关干部,母亲刘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财务,儿子叫涛涛。
  涛涛很聪明,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总是保持在班里的前几名。但涛涛有个毛病,那就是贪玩,他不但下课玩,连上课也玩,或玩小玩具,或跟邻座的同学动手动脚。幸亏他的历任班主任都有点“以成败论英雄”,看在他成绩不错的份上,对他网开一面,只要他不是太离谱,也就不深究。叶先生夫妇每次去开家长会,班主任都说:“你家的孩子太调皮,可能比较适合在美国上学。”这句话是笑着说的,语气中包含着欣赏的成分。叶先生夫妇也就没有怎么在意。
  小学毕业后,涛涛上了一所重点初中。重点中学的学生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老师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涛涛的班主任是30出头的女教师,她是学校优秀的青年教师之一,两年前中考时考出全市第一名的就是出自她带的班。
  新到一所学校,涛涛老实了几天就“旧病复发”,很快成为“坏孩子”的中心。在第一个学期里,能够做的“坏事”——上课找同学说话、到处递纸条、偷看课外书、玩掌上游戏机、跟同学打架等等,他都做了,而且屡教不改。班主任周老师忍无可忍,多次叫叶先生夫妇到学校,要求他们协助老师管好涛涛,以免涛涛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其他同学。
  叶先生夫妇多次严肃地跟儿子谈话,要他遵守学校纪律,可是没用。叶先生不得不动用武力,痛打儿子,开始打的时候还能起几天作用,但后来儿子反抗得越来越强烈,有一次竟然出手还击。
  一个学期下来,涛涛的成绩下降到班里的最后几名。叶先生当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只上了中专就早早参加工作,这使他的工作能力和升迁机会远远不如有较高学历的同龄人。如此的切肤之痛,使他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刘女士心高气傲,儿子在学习上不如其他孩子,是她绝对不能接受的。
  涛涛的处境每况愈下:由于班主任进行“分化”,在学校跟他亲密无间的“战友”越来越少;几乎所有的代课老师都对他另眼相看;一些很看重学习的女同学甚至给他取绰号为“光光”,意思是他外表挺光亮,心里却一塌糊涂,当然还有讽刺他一考试就输得精光。这让涛涛心里极其难受。
  像很多有类似处境的孩子一样,在家里和学校都无法呆下去时,网吧成了天堂,涛涛旷课成了家常便饭。只有在因特网建构的虚拟世界里,他还可以找到一些自信和尊严。当然父母不会让他这样下去:父亲经常用暴力把他从网吧拖回家,母亲则在网吧里当众跪下求他回家。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不发生奇迹,涛涛的一生似乎已经注定失败。幸亏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奇迹,但有科学,而且科学达到的效果一点儿也不逊于奇迹。
  有一天,叶先生从报上看到我们医院的名字,便建议儿子去看心理医生。谁知涛涛一听就怒发冲冠:“你们才有病!”迫于无奈,叶先生夫妇只得自己到医院咨询。
  我接待了叶先生夫妇。在第一次50分钟的谈话里,我了解到涛涛的状况和学校、家庭的情况。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和叶先生夫妇谈了四次。在第四次谈话中,我开始了治疗性干预。
  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家里来了歹徒,你们会让涛涛面对而你们自己躲在后面吗?”叶先生夫妇有点愤怒地回答:“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我们怎么会那样!”我说:“那就好,证明你们很爱儿子。我现在想让你们看一幅图,这幅图是我根据和你们谈话的内容画的。”叶先生夫妇认真看起来。
  图是这样画的:在最上方画着一朵铺天盖地的云,云上写着“以高分数、升学率为指导的学校教学理念”;云压着涛涛学校的校长;被校长压着的是涛涛的女班主任,女班主任的肩上画了一块石头,上面写着“维护既往荣誉的压力”;跟女班主任处在同一平面都压着涛涛的还有其他科目的老师,每个老师身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好老师的压力”;在涛涛的左右方,分别画着一些男女同学,他们做出挤压涛涛的姿势,身上也都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超过他人,争取第一”;在涛涛的下面是叶先生和刘女士,他们双手向上顶住涛涛,叶先生身上的牌子写着“没上大学之憾”,刘女士身上写着“不能丢面子”。涛涛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画面上表现得惊心动魄。稍微替涛涛想想,都会觉得他能好好地活着已经很不容易。
  我对这幅图作了些解释,然后继续对叶先生夫妇说:“涛涛也许天性比别的孩子活跃一些,所以他需要比其他同学更宽松的纪律。一个好的、以人为本的学校,当然在纪律上也应该个性化一些,不能‘一视同仁’。这不仅不会乱套,反而会增加班级的活力。不过,要实现这样的理念需要好多年。我们不能等了,我们马上要做点什么,才能扭转目前的局势。”
  我接着说:“我们暂时无法减轻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但我们可以很快减轻家庭给孩子的压力。看看这幅图,如果你们不从下面给儿子施压,那就网开一面,他起码有地方可以躲一躲。比如,如果班主任再找你们谈话,你们可以像以前一样应付,免得形成对抗,但回家以后‘阳奉阴违’,把老师的话置于脑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外面的和自己的烦恼、担心和焦虑劈头盖脸地抛到儿子身上。”
  叶先生夫妇面色凝重。我知道,这种转变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难,而且他们会担心这样“放儿子一马”,会使儿子越跑越远。我安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是让你们用肩膀帮儿子承受一部分外界压力,抵挡一些具有伤害性的风风雨雨,使他从容不迫地改变自己。”
  最后,我给叶先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每周和涛涛一起做三件与学习完全无关的事,比如购物、上网、玩游戏等。
  作为父亲,有亲情垫底,一旦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保护孩子,他做起来就会不遗余力。叶先生做得非常好,刘女士也配合得很好。任外面惊涛骇浪,夫妇俩都把家庭的气氛调整得平静而温馨。在接下去的半年里,叶先生不仅替涛涛承受了来自学校的压力、成绩不好的压力,而且暂时把自己对涛涛前途的忧虑抛到一边,仅仅是陪涛涛玩。父子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好。
  有一天,父子二人又外出玩。回家的路上,涛涛突然问:“爸爸,我这样下去,如果成绩总是不好,将来怎么办?”叶先生听完这话眼泪差点儿流下来。他想,原来儿子也很担心这个问题,以前我总是试图用暴力让他明白成绩不好就没有前途,结果适得其反;现在我假装不担心了,他却把自己的忧虑说出来。他镇静地回答儿子:“我们不着急,离考大学还有四年多,来得及。即使第一次考不上,复读一年也没关系。”涛涛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们可以说涛涛“疯”够了,也可以说涛涛就这样开窍了,或者说他心情一好,干什么事情都很专心。总之,在接下去的一年多里,涛涛自觉地拿起书本,并且多次拒绝父亲出去玩的邀请。涛涛无疑是聪明的,初中课本也就那么点东西,他一旦没有干扰地用心学,成绩很快就上去了。班主任见到涛涛的改变,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更加努力学习。中考时,涛涛的成绩是全班第三名,他考上了省重点中学。
  叶先生夫妇来医院向我报喜,说是我救了他们的孩子。我说:“应该是你们救了他。你们打败了外面的‘歹徒’,使儿子免受伤害。你们是天下最好的父母。”
  
  【作者简介】
  曾奇峰,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98年)。
其他文献
“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相濡以沫一生的老年夫妻的共同愿望。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低,往往只是一厢情愿而已。老年伴侣中一方的突然去世,对另一方造成心理创伤是难免的,甚至是相当严重的,在短期内可以产生忧郁、痛苦、焦虑和情绪压抑,这种现象称为“居丧综合征”。  心理方面: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多种心理障碍现象,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
用拍拍打打的方法健身可以说源远流长,北魏时期的《易筋经》就有类似记载。清代的《医宗金鉴》中的振梃疗法,实际就是拍打疗法。该书的《正骨疗法·外治手法篇》指出:“振梃,即木棒也,长尺半,圆如钱大,或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气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梃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痛渐消也。”拍打疗法其实就是用木槌、木棒或者拍子及双手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上行轻重不同而有节奏的拍拍打打,以健身
首先要感慨一下,马上要过年了,大家出门一定要小心。昨天和朋友一起吃饭,我提醒她别随便把包放在凳子上,可她说我们坐的靠边,看她丝毫不在意,我也只能说句“随便你吧。”我们聊得起劲,直到另一个朋友来了,想挪个位置的时候才发现朋友的背包不见了。而这个不算小的东西就在我们两个大活人面前消失了,我们却没有任何察觉。真是“佩服”小偷们的技术啊!朋友很着急,里面现金到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单位只配了一把的钥匙
男人不爱逛街源自远古?    对所有不爱逛街购物的男士来说,将购物的重任交给他们身边的女性,现在也许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借口。近日,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女人喜欢购物、男人不喜欢逛街的本能源自远古祖先的活动。  专家分析,这种能力可能形成于农耕以前的狩猎采集时期,当时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集。男人他迅速地杀死猎物,然后马上回家。所以现在,男人还是喜欢以同样的方式来购物。自然而然,男人就被描绘成不喜欢逛街
前不久,英国一家媒体公布了一则上世纪早期的招聘启事。这则招聘启事很快便成为各大公司的“宠儿”,人们争相套用或直接搬用它,为公司招才纳贤。    这则招聘启事是这样写的——    现招聘男性一名。他要坐立笔直,言行端正;他的指甲缝里不能乌黑,耳朵要干净,皮鞋要擦亮;他习惯于勤洗衣服,梳理头发,好好保护牙齿;别人和他讲话的时候他要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但与己无关的事情不要过问;他要行动迅速,不出声响;他
摘 要:针对目前物理复习课仍较为普遍存在过分强调教师知识重述而忽视学生主体参与、抑制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一节物理专题复习课例的评析,阐述了复习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多重感官参与,激发学习兴趣、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复习教学;主体参与;核心素养  许多教师觉得复习课难上,因为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并不像探索新知那样充满新奇和乐趣,难以引起
神奇的背后,有时只是藏着一颗了解爱的心。  前天早上小弟打电话给我,说父亲一早起来,原本要刷牙的,拿着牙刷不会使了,目光呆滞,整个人傻了。  父亲已近八十,平日血压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的脑部出了问题。急送父亲去医院检查,果然是中风。  医生说还好,无大碍,只是语言功能受影响,一时说不清话。  刚入院,我紧张,看到连在父亲身体上测血压、测心率、吸氧的各种管线,直到半夜我也睡不着,唯恐身旁仪器上的
文 沈阳东方生殖中心男科主任 许蓬    现代医学是以西医的病理、病生为基础的循证医学,任何危及人类健康的疾患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会给临床医生为患者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不孕不育领域内,还有很多患者的特殊情况是目前循证医学无法解释的,经验性的单一西医的内分泌调整或是单纯的中医药物的调理均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男子死精子症不育或女性盆腔炎症下的免疫性不孕主要是体液偏酸,是
研究表明,人的生命中存在“魔鬼时间”,人在这些“魔鬼时间”里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所击倒。专家特别提醒,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一天之中的“魔鬼时刻”    清晨醒来,便进入了一天中的第一个“魔鬼时间段”(清晨6-9时),诸如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乃至癌症等疾患,就在你的身边蠢蠢欲动,例如,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为早晨7-8时;心律失常
文辽宁中医药大学杨连生    花卉疗法是指通过亲手种花养草,常在花间走动,饱赏花色、花香,选择花卉,以花代茶防治疾病的方法。我国民间中很早就用花卉疗法防病治病,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春夏之交,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流行季节),各家各户用蕲艾、菖蒲等插入门窗,意在祛邪,实为芳香辟秽、防疫健身。  花卉以那缤纷的色彩美化生活、装扮四季,调节人的精神情绪。就色彩来说,有冷、暖色之分。白、红、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