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案构建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逐渐重视,英语教学成为了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入手,阐述了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研究给出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构建的三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英语 教学 跨文化意识 培养
  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而且也是文化教学。语言是交流的一种媒介,我们通过语言的沟通,来传达要表达的某种信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都体现着特有的文化魅力。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语言在不断的进化和完善,当代汉语就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语言承载着文化,也传承着文化。所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案构建是现代英语教学任务当中的重点,跨文化意识培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1.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不同,中国和西方的英语国家在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没有好坏之分。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时又反映着文化。不同种类的语言会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可以说语言是一种文化的符号,语言彰显着文化。英语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而汉语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也成为了世界上的主流语言之一,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语言之二,有着迥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透彻、深入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让正在学习英语的中学生明白,不能再把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应用在英语上。
  2.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和知识是不分国界的,英语国家中的一些文学大家、科学家所写的书中传递的知识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瑰宝。语言和文字是展现文化的一种方式,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提升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面。现在很多中学英语教学走向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为了提升成绩而学习英语。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宽中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英语,了解使用英语的国家,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要有较强的实用性。一种文化的形成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发展的,文化差异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也是纷繁复杂,所以在构建中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的过程当中要实事求是,遵循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
  2.要尊重文化。文化的形成历经时间的洗礼,不同的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有的只是文化间的差异,所以我们要尊重文化,不可固步自封,不认同英语国家的文化,也不能妄自菲薄,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文化。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案构建
  1.提高中学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英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的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活到老,学到老,为自己的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只有这样,中学英语教学的队伍才会越来越强大,也才能从根本上,推行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案。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可以在网络上了解一些国外的网络平台,结交外国友人,通过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去主动认识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快速的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合理制定课程内容,渗透文化差异知识。合理的构建课程内容,在课程中渗透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能够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过程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使中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适应度、加快学习速度。在制定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着手:(1)词汇渗透: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单位,词汇中渗透着文化,单词所翻译过来的汉语和原有的英语要表达的意思可能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通过词汇渗透文化,最是简单有效。(2)直观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英语歌曲的试听与讲解或者英语电影的观看,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汉语和英语之间所承载文化的不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3.培养教学新观念。英语的文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观念。学校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思维中脱离出来,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从注重英语知识教学到既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培养。同时,学校要多举行和其他国家中学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了解文化,加强对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外教,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直接和外国人交流的感觉,从中了解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结论:语言承载着文化,同时也彰显着文化,文化对语言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英语教育中,每一个学校都应该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遵循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的构建原则,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合理的完成对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案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会平.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甄文燕.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4(5):99.
其他文献
坚持“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的方针,把质量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生命,这是一项根本战略.文章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创作的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科幻题材的小说。玛丽·雪莱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用哥特式的文学创作方法,讲述了一个科学研究者和他所创造出的“怪物”之间既恐怖又悲伤的故事。  【关键词】哥特式《弗兰肯斯坦》复仇  一、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起源于18世纪中后期的新的文学形式,是西方通俗文学中惊险神秘小说的一种。以其神秘恐怖的气氛,迷
托马斯·哈代立足于西方的文化传统,但又不拘泥于这一传统。本文主要研究哈代的小说《苔丝》中反映的生命中荒诞的一面。人生的荒诞和人类不懈的反抗与追求构成了悲壮但不乏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格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地得到了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采用强制性教学的的教育理念,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因此应该改变这样的情况。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主要对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英
【摘要】作业是初中英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不仅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英语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也迫切地需要改变。本文从当前初中英语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进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 英语作业 布置 改进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英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
Recently,the LGBT community(including Lesbians,Gays, Bisexuals,Transgenders)has won big.In terms of their marriage rights,on July 2015,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期刊
There was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that a Chinese young child who immigrated to England,who had no choice,and must start to learn the new language,English as soon as he arrived.His parents felt anxio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因此加强口语教学,满足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扩充词汇量,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加强英语文化知识渗透等途径来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
【摘要】互动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建构的过程,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向主动转化,通过不断探索、思考、尝试,来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英语中引入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生主体 互动 教师引导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小学英语课堂以教师中心的讲授教学法为主。新课程提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urse of Christianity gradually being committed by the Roman Empire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rom Roman monarchs on Christianity in 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