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表象,回归非功利的美育本质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将来到不惑之年的门槛,如今的陈治更加坦然而松弛。那是一种身心放平的笃定,源自对经行过的生活沉甸甸地把握。对他来说,艺术已经成了人生的一种背景色,只有从对生活的反思中汲取养料,才能不局限于“术”的表达,从美的宏观层面寻找自己的创作坐标。这也是美育的开展与学习中,教师与家长需要把握的基调。
  从生活中参悟艺术规律
  作为一个终日和“美”打交道的人,陈治将挖掘美的根脉扎向了生活深处,化作工笔人物创作里颇有意蕴的亮点。2009年,他和爱人武欣合作的全国第11届美术作品展银奖作品《零点》,以初为父母的小夫妻为蓝本。那种身份转换所带来的无序、压力与责任,让不少同龄人找到了共鸣。而5年后,新一届大赛到来,陈治夫妇又将创作的触角探向更为本质的日常琐碎中,展现离家奋斗的年轻人与翘盼游子归来的老人团聚的场景:父亲坐着的轮椅、两组分散的构图,揭示出隐藏在团圆表象下令人伤怀的真相,缓缓诠释着当代家庭历史转型中所面临的冲突和困难;母亲圆润的手臂上扬,象征对整个家庭的托举和情感的维系,似乎在诉说着,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生活的坎坷。
  这样一幅厚重而不失明快的《儿女情长》,打动了评审团和观众,一举夺得了第12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的唯一金奖,成为天津美术界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
  手握大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治被如何在审美道路上进一步形成独立性所困扰。用他自己的话形容,“身份在变化,年龄在增长,人就开始不满足当下的状态,觉得自己学有所成,想要摆脱束缚或是建立自己的秩序”。
  攀登传统的大山,试图找准自己的位置,几乎是所有绘画艺术研习者都要回答的命题。从不断学习、调整状态,到反复受挫、再思考,几个来回过后,陈治终于豁然开朗。在他看来,从认识美、发现美再到由“不知足”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是在学习中体悟艺术规律,并将其内化为个人认知的转换过程。“绘画样式的改变是容易的,可若只停留于表象,缺少了内涵,便意味着同规律背道而驰。”三矾九染是工笔画的程式化语言,也是学习这门艺术的通路;如何在提笔运墨间真正显示出对规律的把握,才是考验一个画家能力和底蕴的时刻,往往需要终生求索。
  打通了关窍的陈治,虽然“情绪偶然会起伏”,但离浮躁越来越远。艺术不能醉心于表象,陈治深諳,任何年龄段的学艺者都要谨记此要旨。一些心高气盛的家长总是急于看到孩子学画的成果,“像不像老师要求临摹的”“画错了是不是要从头再来”,身为教师的陈治耳闻目睹过太多强求孩子超越规律的行为,“浪费的不仅是家长的金钱,还有孩子的生命时光”。
  自己的童年里,没有丰富的艺术学习资源,对美的认知从朦胧体验出发。美是身为画家的舅舅整日与丹青打交道,让陈治知道“画画可以作为一份职业”,艺池边的启蒙应运而生;美是物质并不丰盛的年代里,沉醉在一本争相传阅的连环画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直到追随当代工笔人物画巨擘何家英,陈治推开了艺术的大门,逐步在专业路上夯实了基础。
  如今忆及,他觉得那是最初自发接受美育的幸福。虽然父母不懂艺术,家庭却充满了自由生长的快乐。现下,许多家长依然对艺术一知半解,但是对回报的诉求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带来的除了泰山压顶般的压力,还有前途未卜的风险:许多美院学生面临着“毕业及失业”的尴尬,与入学前不了解所学专业基本方向不无关联。盲目地走上求艺路,影响的正是孩子的未来。
  金钱只是简单的付出,如果家长只凭借这一点就索取巨大,无疑是偷懒的做法。如何做好孩子艺术学习路上的陪伴者?不是要求所有父母成为精通艺术的人,陈治知道,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悉心关注孩子的性格与发展所长。
  以“天赋”这个与艺术关联度颇高的概念为例,“许多人将其等同于‘聪明’‘反应快’,实际上,吃苦耐劳、厚积薄发、品行高尚,都可以作为天赋的内涵”。艺术学习需要天赋,但天赋的定义不拘一格。陈治认为,在伴随孩子学艺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不断观察和了解孩子,根据性格辅佐其经营未来,孩子的发展就会有更多五彩纷呈的可能,这正是一个普通家庭能够给予的高性价比投入。以发现孩子个性之美为出发点,受益之处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
  厚植审美综合素养
  20世纪80年代初,大众“美学热”悄然兴起,从工厂到理工科学院,青年人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后,艺术界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欧美现代艺术和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以强势姿态席卷了艺坛,对圈子里的各门类艺术产生了冲击。这就是著名的“八五新潮”,批判、反思、重组、回归,成了接下来十几年里国画界主潮。
  彼时陈治尚且年幼,没有像前辈一样经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峥嵘岁月。不过,从懵懂到做出选择,都是一段“慢艺术”的年代。没有“市场”的存在,只凭纯粹的热爱,便能不计成本地投身艺术的世界。陈治觉得,艺术不应该那么快,某种程度上,“快”会抵消美的存在。美育也同样,“最重要的是非功利,遵循孩子的喜好因势利导,才能持续保有热情”。他尤其强调教师和家长需有意识帮孩子体验成功——遭遇不顺畅的环节或是出现“败笔”,不要急于放弃,而要鼓励孩子坚持,三五张画下来,孩子就会发现置于整体画面中该如何审视局部,为未来的成功积累下经验。
  “如果想走专业道路,有两点必须重视。一是注意时间节点,大概中考之后,可以开始专项的艺术学习,”陈治说,“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不难发现,但凡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学习能力和素养很强的人。”曾经有一次,学生在“水”的表现上犯了难:勾线太过古意,同画面整体的现代意境不契合;如果纯粹染色,又舍弃了中国画的元素,精致却少了韵味。面对学生的求助,陈治瞬间联想到欧阳修在诗中描绘的场景——行旅所至,静谧的水面映着云朵的倒影,饱满圆润,如梦如幻。何不绘一幅水天“倒置”的图景?联觉通感汇聚笔尖,难题就这么迎刃而解。
  化解的办法可以集中突破,而自我认知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朝夕之功,被陈治视为美育开展中最重要的一点。“割裂化是审美教育的大忌”,文化素养的厚植能够帮助人找到稳定自我的精神主轴,不可从艺术学习中剥离出来,才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美育不是某类学科或者教师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临摹《仕女图》《捣练图》时,觉得古人的生活是美的?因为角角落落的器物、环境、人文气息,都传递着美感。”陈治心目中理想的美育氛围,是不设限的无处不在,润物无声,一件校服、一间教室的桌椅摆放方式,都能融入美的目光,渗透育人者的深心。这个过程需要全民完成,而专业要发挥引领作用,“要给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把美育真正当作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校长到每一名教师,都要参与到美育工作的创建中。
  美的标准并非单一的。时代变迁,多元审美的价值愈发凸显,家庭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求在不断提升,也需懂得为孩子提供更多空间。以陪伴女儿成长为例,陈治建议成年人不妨为孩子营造浸润于美的氛围:屋中触手可及的经典画册、睡前播放的古典歌曲、杯盘碗盏中的格物之气……自幼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长大,这个初中姑娘对艺术有着天然的领悟力,喜欢文学、歌剧,也会说相声、演话剧;有些偏科,选择未必会同父母完全一致,但令陈治揣着一份信心,觉得成长的大方向不会偏航。
  在他看来,美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工程,多给孩子提供真正有内涵的艺术养料、进行有底蕴的综合训练,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是,培养出来的就不是匠气,认识与创造美的脚步,才能不止于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互为前提.因此,把数学课程内容生活化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数学学科的逻辑培养目标,提出强化生活化意识、课前导入生活化、教学环节生活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和课后作业生活化等策略,认为这些策略能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策略;实效
【摘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教育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除了要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其后续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实验展开深入研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总结出几点对策,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综合成绩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摘要】想要完成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就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稳固地基的同时还要注重楼层是否合适.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空间理念、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践应用价值都是课堂设计的重点,因此,这也逐步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弱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勾股定理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其所揭示的就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初中生已经明晰了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在掌握勾股定理之后,能够有效解决和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初级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与数学思维热情.
对残疾儿童的成长而言,随班就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以及城郊地区,当前的农村小学的随班就读教育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需要采取家校联动的模式,进一步发挥家庭与学校的联动有优势,就能够加强重视对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 此种模式的优势之处在于形成一个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普通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应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师德师风建 设常态化。一位优秀教师,不但要言语优美、博览群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还要有爱、有德。
文章认为,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消极心理、习惯差与能力欠缺等方面.针对这些形成因素,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尊重激励,养成习惯;评价适当,培养能力.
【摘要】作为启蒙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幼儿教育对个体成長具有重要的影响。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游戏化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构建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思维水平,为其日后的成才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文章主要研究了幼儿游戏化教学中主题构建活动开展的意义和措施。  【关键词】幼儿游戏化教学;主题构建活动;开展  一、前言  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天性,而且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不具备认知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充分的掌握课程知识。而游戏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玩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对此,文章就学前教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展开探讨,以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利用好这些生活化的资源,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因此,教师要善于再现生活化场景、生活类活动等,引导孩子们进行最为积极的学习观察、思考和互助学习等,从而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资源下愉快学习、高效学习,使得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加真实、有效,也让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在深入学习中不断发展、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