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附红细胞体病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对人附红细胞体进行了观察,在光镜下可见附红细胞体能在血浆中作多方向运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附红细胞体为多形态单细胞微生物,其形状可呈球状、卵圆状和杆状等,附红细胞体大小为0.15~1.40μm,有的附红细胞体有1~2根纤丝,通过纤丝附着在红细胞上,使膜骨架发生改变。透射电镜发现附红细胞体仅有细胞膜,无明显的细胞器及核状结构。

其他文献
期刊
用与M-bcr 3'端同源的bcr-HE探针检测了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情况,发现CML均有bcr/abl基因重排。断裂点定位分析表明:bcr/abl基因重排时BCR基因的断裂点均发生在M-bcr内,断裂点的位置与CML临床慢性期病程长短相关。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遗传性红细胞匍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可引起慢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国内最近报告1例,现报告另1例。对本例红细胞18种酶及谷胱甘呔(GSH )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双亲作了同样酶活性检测后,确认本例为遗传性萄糖磷酸异构酶缺乏症。结合文献对本病作了介绍。
采用小鼠脾细胞检测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和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 (IL-2 )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 R)表达能力,并与正常组、增生性贫血组和白血病组比较。发现再障组患者IL-2活性和IL-2R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MDS组和其它对照组(P<0.001)。认为测定IL-2活性和IL-2R表达水平,对鉴别难以区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