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研究》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启事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蒙始终关心、支持《教学与研究》杂志建设和发展的广大读者、作者垂询有关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事宜,特周告:本刊拟于今年9月底、10月初,作为中国人民大学76周年校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简朴而隆重的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具体时间和日程安排,一俟确定,即予奉闻。敬请各位留意为感。
其他文献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整体性历史看,理论飞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从阶段性变化到整体性跃迁有机结合的系列复杂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核心主题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集中回答如何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理论设想的情况下,即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次飞跃"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会随着实践的推进而发生阶段性变化,因而需要实现马克思
不断完善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在覆盖更多城乡居民、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也面临突出的问题与挑战.除了其主要依赖于财政补贴、筹资与保障水平较低之外,统筹层次低、地区之间运行衔接不畅、制度便携性较差以及与职工社会保险制度不统一,难以适应大量人口跨地区流动和非正规就业人员日渐增多的趋势,是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文本指出,鉴于不同问题与挑战面临障碍与破解难度存在很大差异,可以采取分阶段重点突破的改革建设思路.近期的重点任务可以选择加强地区间制度运行衔接并不断提高统筹层次,远期的重点任务则是不断探索社会保险
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力量,主动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自我革命话语既是革命话语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政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的主动回应.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以自我革命精神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有效途径,努力建设勇于自我革命、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不仅明确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而且在党的一系列会议文件、法规、决定等文献中形成了对党的政治建设内容和原则的制度化表达,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政治建设对构建制度体系的要求愈加迫切.文本指出构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要遵循政治建设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确构建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着力于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
"赶考"命题既是一个永恒的执政课题,又是一项使命性的现实任务,不仅饱含丰富的历史意蕴,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理论命题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科学把握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从目标指向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从任务要求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增强"四个自我"能力的有效途径;从问题意识看,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克服党内存在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勇于自我革命与应对"赶考"命题之间有机统一、紧密联系
现代国家的制度化水平是国家政治文明外化的表现.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政治文明进步,现代国家就必须进行制度化治理.现代国家的制度化治理就是把国家治国理政的各项事务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加以制度化,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现代制度体系进行国家治理.全面推进我国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走向了制度化治理的新时代、新阶段.推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进行制度化治理,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也要求国家必须进行制度化治理.国家进行制度化治理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挥中
《双语教育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正确学术导向,秉持"以基础教育为本、以中小学师生为本"的办刊理念,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为目标,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探索双语教育规律,为双语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指导.致力于打造凸显前瞻性、综合性、师范性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中小学教育期刊.
期刊
制度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新时代实现道路自信需要建构符合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的制度话语.制度话语建构要充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优势,凸显中国道路的主体性,阐明"中国之治"的有效性,强调时代发展的人民性.通过内容建构为制度话语赋权,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权.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粮食供需格局变动,粮食安全保障也面临诸多现实隐患,包括粮食总需求量增加与生产趋紧、粮食品种品质提升滞后与消费质量攀升、种粮成本上升与种粮效益下降、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市场化改革与政策性粮食储备、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与土地保障机制不足等六大结构性矛盾.因此,需要以供需双轨改革为抓手,提升"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效能,以破解粮食安全隐患.这对于顺利实现开放条件下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并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意义重大.
"十四五"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随着国际经贸秩序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逆全球化态势可能继续发展,更加强化了"立足国内"的战略选择."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发展成就巨大,但也要正视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掩盖的一些问题."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转型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迈进,要牢固树立"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指导思想,坚持"底线思维",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财政对粮食投入稳定增长、创新粮食支持政策与方式、发挥金融保险的保障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