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来源 :中国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角度出发,首先对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的总体需求进行分析,包括建库流程、技术架构、功能模块、设计原则等,然后对数据库的内容分类以及检索功能的设计加以具体阐释;最后总结了“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的海量资源存储、基于元数据的著录体例设计、分类聚类体系、图表化数据等特点.
其他文献
应尚能(1902年2月25日-1973年11月22日)是我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家(男中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①本文通过梳理其艺术人生,总结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声乐演唱实践与特色,音乐创作概况与特征,声乐教学方法与原则,音乐理论著述与价值.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中,可见欧洲传统歌唱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国新型声乐作品中西音乐语言的融汇方式及中国声乐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求索、争鸣、繁荣之路.
南音北京传播可分为演出、教学、讲座、会议等多种方式.传播内容方面,考虑到观众接受能力,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创新.进京团体主要为新型的、现代化的南音组织,多数受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国有单位邀请而来.南音的北京传播具有双向影响,既增进人们对南音的了解,又令南音人倍感荣耀.笔者认为,南音的北京传播还应更加多样化,除了方式、曲目多样化外,进京社团组织也应该多样化.
老子“大音希声”的“希声”,就其文本原义来说,它同“大方”之“无隅”、“大象”之“无形”等一样,就是“无声”.但这“无声”之“希”,并非毫无声响,而是“听之不闻”.“听之”即意味着有“声”,有“声”而又“不闻”,是因为此“声”与人的听觉心理完全吻合,一如庄子所说“忘足,履之适也”.在老子看来,“声”并非音乐本身,而只是音乐的载体、手段或工具,它的功能仅仅是引导人进入音乐的意境,亦即人的生命自由、充实、美好的体验.当人们体及此“意”、进入此“境”之后,引导所用的工具(声)便显得不再重要而不为人注意,于是便有
传统的西方音乐史是专业/艺术音乐的历史.流行音乐是城市化的20世纪民间音乐,在非技术方面,它有群众性、社会性、商业性、媒体性、科技性、融合性、时代性特点,在音乐上也有其独特特点.在音乐发展史中,流行音乐无疑应占有一席之地.“全音乐史”意在重建人类的全部音乐活动,面对真正完整、全面的人类音乐文化历史,流行音乐是其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纯音乐的内涵极具争议.本文试图指出,“纯音乐”术语反映了纯器乐美学与历史地位的提高.美学上,它藉由浪漫主义初期形而上学的超验理念、汉斯立克的形式自律论、瓦格纳的音乐思想提升其美学价值;史学上,纯音乐不仅指纯器乐这种音乐类型,而且指以贝多芬交响曲为代表的古典器乐思维,体现了一种音乐价值典范.交响曲的发展是纯音乐观念形成的历史基础.如何继承与发展贝多芬交响曲的伟大成就,导致了“纯音乐”术语的提出及嬗变.
本文通过对西方歌剧理论研究的整体概况分析,结合学科建构及其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外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歌剧学”学科概念:“歌剧学”是研究歌剧艺术中相关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的学科,是对歌剧艺术及舞台实践的理性观照,并由此形成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歌剧学”建构的学理依据,提出学科基本属性:1.“歌剧学”属于以音乐研究为主体的相关艺术学科;2.从知识构成的角度,“歌剧学”属于复合型学科和交叉学科;3.“歌剧学”是具有网状知识结构特征,并指向歌剧实践的理论学科.据此进一步明
作为朝鲜半岛雅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庙祭礼乐,其乐队编制在雅乐文化圈已经形成了具有朝鲜半岛特色的“雅唐乡交奏”现象.虽然现在韩国学界普遍认为朝鲜半岛的宗庙祭礼乐不间断地传承至今,然而笔者通过梳理其乐队编制多次嬗变的历史背景和动机,发现在宗庙祭礼乐的数次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乐队编制的衍变是中国雅乐文化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转变中最显著特征之一.朝鲜半岛的宗庙祭礼乐乐队编制经历了“雅乡交奏”早期本土化转变、“雅唐乡交奏”完全本土化变貌、朝鲜王朝中期的三次重建和乐队编制缩减等中国雅乐文化在朝鲜半岛的变貌过程,具有“变
当今的“清永陵祭祀大典”是由“模拟清乾隆谒陵祭祖展演”发展而来,其依据为清帝东巡至关外三陵的祭祖活动.通过分析,证实清帝谒陵祭祖所用音乐为中和韶乐,而当今仪式中所用音乐为[朝天子].时代的变迁使宫廷音乐的功能发生变化,当下清永陵祭祀大典主要起到塑造满族文化认同的功能,反映了满族的“英雄圣祖历史心性”.
新时代基础教育音乐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为满足新时代以美育人以及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职前音乐教师教育和职后教师培训与实践中动态发展与形成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应必备的关键能力、品格与价值等的综合.其结构模式为“同心辐射式”,即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音乐教师为核心,包括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师德素养、内省素养四个维度,学科专业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职业认同、反思实践、终身学习共八个要点.新时代基础教育音乐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及结构建构旨在为职前音乐教师
如果将音乐视为一种活动,那么学校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应该着力将不同差异背景的师生团结在一起,让学校成为“包含多样性的整体”.在一个社会中,只有其成员中存在足够的“同质化”过程才能持续存在,教育通过音乐这种特殊而又普遍的工具,从一开始就可以将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相似性固定在孩子身上,从而使这种同质性得以延续和强化.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国家资产,要有助于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理想,需要换个角度审视其独特的本体论价值,从之前强调用科学测量的工具区分音乐等级和能力差异的技术取向,重返其“社会熔炉”的功能取向.音乐的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