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的应用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b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相结合对提高胸、腹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对71例胸、腹腔积液疑难病例进行钙结合蛋白(Calr)、间皮细胞抗体、细胞角蛋白CAM5.2、广谱细胞角蛋白(CK)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HE染色的良性胸、腹腔积液切片中可见间皮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蛋白成分;恶性者可见异型细胞染色质粗、散在或成团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背景干净,对比度好,阳性细胞数多,阳性信号定位准确.结论 胸、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石蜡包埋技术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对提高胸、腹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13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该组病例术前胃镜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的诊断率达84.8%(117/138),全部病例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年无死亡病例.随访5年以上的109例中,33例行D1或D1+第7、8a号淋巴结清除术,76例行根治性D2手术.两组死于胃癌复发转移的分别占12.9 %(4/3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肝转移是晚期胃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对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文章简要综述了胃癌肝转移早期诊断的血液、影像及病理切片方法,然而目前胃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是困难和复杂的,需要世界范围内的胃肠外科学者加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并最终形成临床实践的指导原则。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体会,提高对脑转移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0年4月接受手术的脑转移瘤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脑转移瘤患者中,22例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缓解22例,部分缓解5例,较术前无变化4例,加重1例.结论 脑转移瘤的表现多样,在确定诊断前必须综合考虑.外科手术是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
为了推动肿瘤的临床研究,总结并普及临床经验及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学术交流,中华医学会《国际肿瘤学杂志》与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决定于2012年11月16日至19日在海南省联合举办“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我国著名专家孙燕、于金明、顾晋、石远凯、吴一龙、毛伟敏、罗荣城、王杰军等作专题学术报告,同时进行优秀论文交流及病例讨论,为肿瘤相关专科医师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
期刊
微小RNA(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生物体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miR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miRSNP)影响成熟体miRNA的表达水平以及对靶标mRNA的选择,miRSNP介导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的发生机制相关,并可能成为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文章就最近研究的热点miRSNP与肿瘤易感性作
目的 探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 GIST)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7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前(治疗前组)、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组)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血清标本IGF-1水平.结果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前组血清IGF-1平均水平为
目的 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合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的诊断、机制、治疗、临床表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明确诊断为局限期SCLC 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SIADH(血钠水平低于130 mmol/L)患者31例为观察组,血钠水平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经化疗后,其中21例血钠水平恢复正常,10例血钠水平未恢复正常,对患者的ADH水平、血钠
目的 总结晚期(NevinⅣ、Ⅴ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晚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并有病理诊断的127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27例患者中,67例行胆囊癌根治术,25例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根治率为72.44%(92/127).根治性切除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23/92),手术死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引起的细胞凋亡改变.方法 对18例上皮异常增生型口腔白斑患者进行rAd-p53局部黏膜内注射治疗15d.观察rAd-p53注射后病变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细胞中p53蛋白、bc1-2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Ad-p53治疗后组织内p53蛋白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 探讨脊椎血管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疗效.方法 脊椎血管瘤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32例均有脊椎局部疼痛、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采用6~8MVX线照射,总剂量30~ 80 Gy,中位剂量40 Gy.7例有明显脊髓压迫症状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3例由于瘤体范围大,术前行介入法栓塞病变椎体供血动脉.结果 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6%(29/32),其中剂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