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动态与协同: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构建的应然思考——基于英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经验

来源 :当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47312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中关于企业参与学徒培训的激励与保障举措,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构建具有诸多启发。通过对英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历史回顾、激励制度以及支持系统的探究,展现英国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然样态。参照分析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存在的差异化认证机制有待完善、过程管理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外部支持缺乏协同的系统性等现实“短板”,提出应从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梯级”认证与激励体系、构建经费投入动态调控机制、协同完善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促进
其他文献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呈高发、频发态势。据调查,工伤事故大多发生在工人开始上班前6个月,90%以上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1]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达43万人。[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3]可见,职业院校安全应急教育与人才培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前期安全应急教育基础上,加强职业院校安全应急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开
不同教育类型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收益,而教育收益的变化又会影响群体的教育选择。基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通过对“60后”“70后”“80后”三类群体中等职业教育收益变化的对比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收益变化具有明显的群体效应;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中高职衔接不畅,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未来,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应合理制订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扶持和舆论宣传力度;推动中高职衔接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主体互动和要素耦合的逻辑关系。基于2010—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探析中等职业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研究发现,2010—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地区经济增长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态势;2010—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为平稳上升期;2016—2018年为快速上升期;未来五年全国各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良好上升态势,由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程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是当下职业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两年理实一体化的行动研究中,我们初步探索形成了实施课程思政,提升立德树人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及总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也表现为由于中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所加剧的城乡间、地区间、校际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和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而制约教育的整体提升。当然,这与现实条件的阻碍和相关主体对教师流动价值的认识不足不无关系。因此,新时代需要正确认识教师流动的价值,充分做好教师流动保障工作,提高教师流动的质量和效益,不断释放教师的潜能和促进教
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但其转化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却不容忽视。通过分析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故事,发现他们在转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活挫败感、职业自卑感、人生迷茫感和相对剥夺感的心理困境。为切实破除这些心理困境,提出正视触发性事件,强化“减负抗挫”能力;自觉接受城市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精准匹配学习内容,发掘个人创业潜能;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加强批判性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交往能力等策略。
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是社区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了解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结合《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指南》,并借用学习型城市“帕提侬神庙”评价体系模型,构建了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指标体系,编制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并对上海市静安区三级办学网络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师资供给不足、师资服务能力不均衡、机构支持不充分等困境,亟待通过构建社区教育师资共同体、强化社区教育教师自我成长意识、加强社区教育师资培
面向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以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以高质量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为依托,以高层次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型。依托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反馈,获悉某一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的排名和差距,找准人才培养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与总结经验,制定相应对策和可行措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闭环修正。以T职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闭环模型有规划、可执行、有分析、可反馈,可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科学观念是“办好继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观念决定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激励利益主体的行动积极性、调适成人院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行为。当前,私益性观念、恶性竞争观念、“普教化”观念和国际趋同观念等错误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应大力破除。新时期,要兼顾多方参与主体利益,树立“办好继续教育”的科学观念,必须在经济投入上,坚持“准公益性”观念,构建继续教育多元经费筹措机制;在办学主体上,坚持“协同”观念,构建继续教育责任共同体;在教育模式上,坚持“继续化”观念,构建成人学员关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