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文章里主张的的是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的方法措施,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处。
  关键词:学习兴趣性,激励性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教师从理论上应该提高自我,从实践上应该从课内互动动和课外互动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目前,有许多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个别同学还把语文课当成一种休息课。
  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也就是说:兴趣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语文兴趣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对语文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1.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情绪的表现;2.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积极的自觉的进行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3.语文学习兴趣总是由学生指向语文学习的自我活动
  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何真正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即做到课堂互动和课外互动的统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我区已经进入好几个学年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言教师,在参与课改实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洗礼中加以更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的发展形势,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这当中,急需更新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因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新课程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要改变仅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进步,从而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最好的言行表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激发和鼓励所产生的效果则尤为显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十分必要。
  那么,什么是“激励性评价”呢?“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尊重、信任、肯定、赞许、鼓励、嘉奖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答案正误、思维水平、学习效果及进步幅度、努力程度有无创建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许,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评价方式。
  那么,怎样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吧!
  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同一个班集体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过去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上去,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硬灌给学生。我们只能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而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刚进入初中,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初中学习所需要的新的学习方式尚未形成,学习分化已经出现且在乡村初级中学有的学生还较突出,形成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由课堂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礎。深厚的师生感情,可以使学生自觉地遵守课堂上各种规范。因为有了感情,学生会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知识;而对立的师生感情,学生会将自己最有兴趣的事物都放弃。教师要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要切身感受学生、关心学生。一旦学生遇到挫折或面对困境,教师首先要用以往的成绩来鼓励其克服困难,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鞭策其前进,千万不可吓唬、埋怨、泼冷水,让学生失去信心或造成紧张的心理。师生间共同努力建立一种真诚、相互尊重和理解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思想,鼓励自我表现。
  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就能想到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使他们愿意学、主动学,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当历史跨进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激烈竞争的新时代。传统的语文课程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改革应运而生。与此相对应,语文教师的角色也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期待。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行为,转变单一的固定不变的支配角色,把教师的多元的角色功能充分展示出来,新课程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名研究者   “教师即
期刊
我已担任班主任六个年头了,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工作中逐步摸索,不断实践,把平凡的工作看成一个宏大的世界。也许是因为我在工作中倾注了火一般的激情,也许是因为我把班级当做家,把学生当做亲人,所以一路走来,虽有很多艰辛,但不乏收获和快乐,欣慰与陶醉。在此,我想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期刊
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确立对人的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英语、爱学英语。提出了人的“独立性(Independent character)、自主性(Independence)、发展性(Expansionary)”的要求。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