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无痛胃肠镜需优化麻醉和消化双学科的强强组合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痛胃肠镜(PGIE)需要两个相关学科的优化组合:(1)镇静与镇痛组合;(2)麻醉科医生与消化内科医生组合。镇静/镇痛不是全麻而是一种多元化的麻醉组合,用纳布啡取代舒芬太尼,是因为纳布啡具有镇静/镇痛的双重作用。纳布啡能缓解胃肠道的内脏痛而没有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麻醉科医生与消化内科医生的优化组合,可以使无痛胃肠镜的操作更舒适,安全和快捷,从而缩短诊疗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US-PMMA)治疗早期肝癌(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对术后总生存率(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行US-PMMA治疗的HCC患者1563例。依据WHO对年龄的界定,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共733例,60岁以下为青年组共830例。所有病灶均为首次接受US-PMWA。收集患者及病灶基线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OS、DFS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分析(4DAutoLAQ)技术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左房功能以及预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7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HF患者90例(LVDD组)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根据LVDD病变程度将HF患者分为3组,其中Ⅰ级30例,Ⅱ级30例,Ⅲ级30例。应用4DAutoLAQ采集左房四维动态图像进行在机分析获得左房容积和应变参数,包括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储备期纵向及圆周应变(LASr、LASr-c)、左房通道期纵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辐照联合自噬抑制对小鼠4T1乳腺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4T1细胞,分为对照组、超声组、羟氯喹组、超声联合羟氯喹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LC3、p62、MMP-9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EdU与CCK-8测定细胞的增殖与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测定细胞侵袭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构建4T1乳腺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超声组、羟氯喹组、超声联合羟氯喹组,每组5只,每2d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体重。结果超声联合羟氯喹组LC3-
唇腭裂是胎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多于中晚孕期诊断。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较多研究者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多切面、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等可将诊断孕周提前至11~13 6周。笔者就早中孕期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脏慢性排异反应又称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是心脏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远期存活。超声成像具有可重复、简便等优点,目前是监测心脏移植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早期诊断上述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脏移植术后的常规监测,笔者就超声成像技术在心脏慢性排异反应诊断中的进展作综述。
三叉神经痛(TN)是疼痛科医生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种棘手的疼痛性疾病。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往往辗转多个学科,涉及多种方法,临床疼痛科医生应重视从保守到手术治疗、从无创到有创治疗、从低阶梯到高阶梯治疗的原则。
从临床效果和费用比较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第一选择。
疼痛性疾病机制复杂,但终究是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分析、诊断疼痛性疾病的过程就是检查疼痛感觉神经系统损伤和病理改变;治疗疼痛性疾病无疑是纠正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
坐骨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科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臀部及下肢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某些手术的区域麻醉与术后镇痛。本专家共识介绍了坐骨神经的解剖,系统描述了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等。本专家共识推荐解剖定位法及影像引导下的坐骨神经阻滞疗法,文献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本文提出了疼痛性疾病的定义: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损,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疼痛感觉、疼痛感受和疼痛反应异常的疾病。探讨了疼痛性疾病的属性:病因、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内容与名称,以及治疗原则;为疼痛学科诊疗疼痛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维,为疼痛患者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及时和规范化的治疗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