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育管理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及技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教育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本理念被逐渐推崇,成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主旋律,得到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现阶段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具体分析怎样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的贯彻到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旨在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小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3-0040-01
  人本理念是新课改的主要标志,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它的提出和运用充分彰显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课改精神。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要摈弃传统“以师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效发展。
  1.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参与度是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学生参与度的高低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反映出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强、参与面广,可以体现出教师的高超的教育艺术和魅力。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附属地位,教师凭借教育管理经验制定出规章制度,学生只需照办。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制定中,不利于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不利于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效率低下。
  (2)教育管理考评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教育管理考评仍以分数为主,以分数论英雄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与素质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思想道德的提升和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育管理仍采用单一的考评方法,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被社会所淘汰。
  (3)学生自主管理较差
  中小学在传统教育的束缚下,一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的指挥棒指到哪里、学生就走到哪里,日积月累,学生逐渐丧失自主管理的意识,不会自我管理,一旦脱离教师的视线,他们就会随心所欲,造成管理混乱,以致于在大部分中小学的班级中我们发现,教室不能离开教师,一旦离开,班里就乱作一团,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随意活动,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2.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1)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始终把人本理念贯彻在教育管理的每一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推到教育管理的舞台上,自己则以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让教育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中小学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制定活动方案,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设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只是对活动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活动方案。通过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力量,他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比如,感恩父母的演讲、情景剧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谅、学会珍惜。取得理想的活动效果。
  (2)实施个性化教育
  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真正践行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特别是对于班里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善于运用其特长,通过正面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带动其他方面的有效发展。如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教师 可以委任为体育学委员,负责、组织班里的体育活动。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激发出无限的动力,并乐此不彼。学生通过发挥体育特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再相机引导,要想在体育上有所建树,文化学习是基础,学生就会为了实现理想努力学习文化成绩,实现全面教育的目的。现代的社会倡导个性发展,教育教学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富有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不同领域的人才。
  总之,现代教育管理中,教师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萍.中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18(06)
  [2]周莹心.中小学教育如何实施人本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01)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或者参与质量不高。那么不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么完美,教学语言使用多么丰富,课堂被气氛熏染的多么热烈,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是会大打折扣。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我们要采取怎样的策略去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
期刊
摘 要::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们的工作环境,薪金不合理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有许多不好的影响,因此,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我将分析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通过三种解决策略降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速度,为其他农村教育主体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流动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即学生通过学习美术使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同时美术教学主要是为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等方面教学,教师必须根据美术学科的特征教会学生进行欣赏分析,以及培养学生进行创作表现,而且结合学生的认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因为在光与色彩属于美术作品表现的本色之一,能够让学生对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进行感受,然后确保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训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中有很多欣赏课,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设置欣赏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是学生形成美术艺术基础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后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也在美术课堂中加大了欣赏课的教学力度,如何利用好欣赏课,如何进行欣赏课的教学,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师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从让欣赏教学生活化、让欣赏教学互动化、让欣赏教学创新化三个方面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有效策略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授课模式的实施,对于年纪较小的学习者语文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因而要从学校阅读授课形式出发,将重点放在课内外阅读如何相互链接,更好的利用群文阅读开展授课,在实践过程中,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此制定相应策略,让学习者在重构的文本中,依据议题,开展阅读和思索,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师和学习者积极配合的基础上,让群文阅读授课方式能够顺利开展,进而培养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不仅要为幼儿提供生活条件的支持,同时也要参与到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亲子活动中加强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及沟通,如此才能令幼儿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这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感体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要求幼儿教师们必须创新多元化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最终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多元化;亲子活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及其内在情感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来,进而有效的培养幼儿对美的情操,陶冶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将从教师正确的评价对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影响、教师纵向评价对幼儿个性成长的影响及教师参与幼儿互评对幼儿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活动;教师评价;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 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中必经的过程,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外部条件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使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提升,教师同样需要加强自我教育,多方努力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生的生活,带给学生思想上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此,我园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为重视幼儿家庭的融入与配合,近年来开展了丰富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让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用心、孩子的发展变化,增强了家长亲子陪伴的责任意识和信心,更加有效的配合教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引导工作。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幼儿教育工作
期刊
摘 要:人生观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培养真正对社会有责任感,有贡献的人。我们要将一颗善良的种子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它在合适的土壤上发芽开花。这才是人生观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成绩不是那么的重要,最重要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社会也要做好表率和监督,他们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渗透;名人效应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