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发展分析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争夺太空控制权,先进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反卫星激光武器的研制,并初步具备反卫星能力。尤其以地基激光反卫武器为主的定向能武器,可对在轨卫星等目标进行软、硬破坏,其技术发展最为成熟,已成为未来外空攻防作战武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从地基反卫星角度出发,重点对公开披露的美国地基反卫星激光系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介绍了地基反卫星激光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概念、关键组成、试验模式和打击模式,对该系统涉及的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为研究美国可能的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装备和卫星目标防激光打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能同时克服光源波动及探测器系统非线性对测量精度影响的高反(透)射率测量方法,在632.8 nm及1.15μm波长处已分别获得优于±1×10-4 与±5×10-4的重复测量精度.
期刊
期刊
Proposal for the teleportation of two-atom state is presented. It is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interaction of two two-level atoms with a single-mode cavity with a filed of n photons. In the proposed scheme, two pairs of EPR state are used as quantum chann
对处于25P Rydberg 态的锂原子进行了电场电离的理论研究。采用三步共振激发技术,沿2S1/2—2P3/2—3D3/2—25P的激发路径,使锂原子在25P Rydberg态上布居, 再施加脉冲电场使其电离。针对上述光激发 场电离过程所涉及的各个原子态的粒子布居,建立起速率方程组, 再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推导出各个态的粒子布居率和电离效率的解析表达式, 以便对各个阶段的物理机理和特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用Matlab 语言自编的计算软件, 不但定量分析了不同激光参数对光激发过程的影响, 还研究了脉冲电场

Advanced Photonics spoke with Sir John Pendry of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about the history of transformation optics.

期刊
由美帝贝耳实验室研制的比一颗沙粒还小的新型激光器,由普通干电池供电,它发射出近于可见光的红外光束(8,500埃)。
期刊
估计在以集成光学技术为基础的实用系统付诸使用之前,研究、研制、演示及评定要花十年左右的时间。
期刊
A prototype Raman lidar was designed for monitoring tropospheric CO2 profile and othe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The third harmonic of Nd:YAG laser (354.7-nm wavelength) was used as stimulated light source to provide nighttime measurements. Filter with h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检测脉冲CO2激光诱导液体气穴通道形成、发展和坍塌的动态过程,考察不同聚焦辐照条件对气穴效应的影响。实验获得了气穴通道脉动过程的序列图像,得到了表征气穴通道特性的参数(如最大穿透深度等)。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聚焦条件对气穴通道的动力学过程有显著影响。正离焦及焦点位置条件下,气穴通道在最大纵深时,整体形态类似于漏斗状,而负离焦条件下,则呈U 形。研究结果对激光医疗、激光水下加工、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