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微处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我随堂听一位老师的课。老师宣布上课时,学生们随着班长的口令很快站立起来。有一个孩子虽说人站起来了,却侧着身,躬着腰,埋着头,两手在书包里翻找着什么。细心的老师发现了,期待地望着他。这孩子不知道老师在看他,更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违背常规,仍旧神情专注地找东西。老师朝着他走过来:“晓刚,大家在等你哩,准备好了吗?”一脸的微笑,满目的期待,语调平静安详而又亲切。孩子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收住手里的动作,正身站立,神情紧张地告诉老师在找书。老师很快帮他找到了,拿出来置于桌面,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安慰道:“不要紧。”然后放眼全班,“那我们上课吧。”师生问好落坐,教学活动开始。
  我打心眼里赞赏这位老师,她办事认真,心思细腻,繁重课时的劳累没有使她忽视不经意间的课堂细节。面对着一个违规的孩子,她以自然而又快捷的方式予以处理,整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但是却让所有的孩子接受了课堂常规的教育,也感受到了课堂的温馨。她给我们一个启示:常规管理的着力点在平时,在细节,在每一个春风化雨的瞬间。
  我打心眼里赞赏这位老师,还因为她心态平和,方法得当。显然她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了忙于找东西,是习惯形成初始阶段常有的现象。学生无意捣蛋,只是需要老师适宜的提示和引导。该老师深谙此理,面对类似问题,她没有报以惊雷呵斥,而是用目光、微笑、话语和行动将春天般的温暖奉送给孩子,使孩子行为得到矫正的同时,心灵也获得滋养。也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忘却老师日复一日的平常课,偏偏记住了帮忙找书这件事。成人以后,他仍将记住这件事,从而将这种关怀与爱撒向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其他文献
外婆住在城郊。她家有一个大菜园。  外婆要摘菜了,我跟着她走进菜园。哇,里面的蔬菜真是应有尽有,除了茄子、青菜,还有藤条上的丝瓜、豆角、黄瓜……把整个菜园挤得满满的。  小沟边有一片顺着木棒子缠绕的丝瓜藤和顺墙而上的芦瓜藤。丝瓜叶深绿,芦瓜叶浅绿。丝瓜长,芦瓜圆。  外婆见我盯着发白的芦瓜,笑着说:“芦瓜用处多,可以吃。等它成熟了,稍微加工,可以做水瓢。”哇,真神奇!  我看到一种叶子像荷叶的菜,
盼望着,盼望着,“二孩政策”终于放开啦!瞧,周围一个个可爱的小生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带着父母的期盼,聚集了亲朋好友关注的目光,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瞧着他们粉嘟嘟的脸蛋、莲藕般的小手臂,亲爱的同学,你是不是也希望有这样一个小生命陪着你幸福成长呢?  常州市洛阳中心小学六(1)班的同学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探讨与调查。  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最纠结的恐怕是爸爸妈妈们了。生了第二个孩子,就意味着
一苇简介  一苇,原名:黄俏燕。广东东莞人。生于芦村,故笔名一苇。中学语文老师,业余写童话和小说。爱和美、自由和自然是我作品中永远的主题。有人说,写童话的人是魔法师——我手上最厉害的魔法,就是爱。    一苇的答卷    Q?押能推荐一篇你最爱看的童话吗?谁对你创作的影响最大?  A: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这么多年来,读过很多童话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偏爱。中学时我最爱安徒生,他的童话集中我最喜欢《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