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赛珍珠对缅甸战事的文学和历史书写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赛珍珠作为一位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极具浓郁中国土地气息的文字写下了《诺言》这本书,细腻地记录了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作战这段惨痛却曾被埋没的历史,在赞美中国军民的勇敢、忠诚和富有牺牲精神的同时,严厉谴责了英美盟友背信弃义的举止和殖民主义的无知和虚伪。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战争经历、小说对历史事实的描写和小说作者“异乡人”的叙事视角,揭示了赛珍珠对中国人民的热爱、敬佩和支持,以及对历史的公正评判。
  关键词:《诺言》 赛珍珠 中国远征军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把中国称为她的父国,对中国人民充满深情厚谊。尽管她在1934年回到了母国美国,心却从未离开她生活半辈子的中国大地。翻译家江枫先生评论道:“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她的同情就属于中国。她爱镇江,爱中国,爱中国人民,爱中国文化,她这种基于深刻理解的爱,驱使她不能不为中国人民捍卫自由的斗争奉献力量。”为了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她四处奔走,在美国各地发表演讲和文章,声援中国人民,并竭尽所能募集资金,为战乱中的中国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救助。她在自己创作的《爱国者》、《龙子》、《中国天空》、《诺言》等小说中,向西方读者讲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故事,表达了对中国必胜的信心。其中,在发表于1943年的《诺言》中,赛珍珠以浪漫而真实的文学和历史叙事手法,歌颂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揭露了英美帝国主义者背信弃义的可耻行径,建构了一段中国远征军永不磨灭的光辉历史。
  一.无法轻许的爱情诺言
  小说《诺言》表面上描述了一对恋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开头出现的人物是《龙子》中的主人公林郯一家,地点仍然是林村,只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推进到中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此时的林家三儿子经过长沙会战的洗礼,已经成长为国民党抗日战场上的将士,改名林胜,正带兵赶赴云南昆明,集结待命。在昆明,他如约见到了他爱慕已久的女子魏梅丽——那个在《龙子》中毅然阔别生长多年的美国、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中国支持抗战的传奇女子。然而,战争使人们的未来有太多生死未卜和前途未知,也让林胜和梅丽的爱情之路走的更为艰辛。
  梅丽虽然敬佩英勇杀敌的林胜,却希望他拥有更多的学识。她以自己的智慧积极主动地影响和改造林胜,促使林胜学习读书写字,成为优秀的指挥官。每次林胜直接或间接地向梅丽求婚,梅丽始终巧妙拒绝,机敏地回答他“我只是不想找一个还没长大的男孩当丈夫,这你能怪我吗?”[1]14林胜的想法则很单纯,他认为既然两人天造地设,就应该尽快结婚。可对梅丽来说,婚约的诺言为时尚早,她不希望和其他女性一样为了结婚而结婚,她希望她的丈夫能够值得她热爱一生,她的丈夫必须是个“伟大的人”[1]15。她不能确定林胜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磨练,是否能成为她心目中的模样,所以在诺言面前,梅丽犹豫和退缩了。
  林胜很快接到将军的命令,必须领军前往缅甸,去援助节节败退的英军打一场没有获胜信心的战役,正如将军所说,他们要打的是一场“大局已败的战役”[1]22。而初从美国回到中国的梅丽对战争的认识仍然十分模糊,直到一场空袭降临,她才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到战争的严酷和死亡的威胁,感受到人生命的脆弱和面对强大敌人的无能为力。当她怀抱被日军轰炸死去的婴孩,那一刻她理解了林胜的愤怒,“愤怒也在她心底播下了种子”[1]43。林胜许诺他会很快再回来,梅丽表面上礼貌地回应他,她会等他来,然而内心深处,真正经历过离别和死亡之后,她非常害怕失去自己的爱人。可是,国难当头,爱情的诺言显得不值一提,林胜作为士兵,对国家的承诺高于一切,在履行爱情的诺言之前,他必须履行作为保家卫国的士兵的诺言,他必须以身犯险,而在生命都悬于一线的战争年代,爱情的诺言显得更加无力和脆弱。梅丽也开始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不愿在后方焦虑不安地等林胜回来,毅然参军随医疗队开赴中缅边境,悄悄追随爱人的步伐。
  小说接下来描绘的是缅甸战场的悲壮场景。中国方面派遣了最好的士兵前去支援缅甸英军,而英国盟军的不信任和他们在缅甸战场的懦弱表现,让中国官兵深深感到希望的幻灭。作为缅甸战场几乎全军覆没的幸存者,梅丽最后问林胜,“你能不能许诺我……”而林胜坚决地打断她说,“我不会许下任何诺言。我不是口头许诺的那种人。”林胜已经从背弃盟约,违背诺言的英国盟友身上体悟到诺言“不过是语言,空气中的泡沫,从人的嘴巴里吐出来转瞬间就破灭了,就好像从没有过一般”[1]247。爱情的诺言在生死面前已经显得无足轻重,林胜和梅丽为了他们的祖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最后一起坚定地朝着祖国方向徒步而去。
  二.难以兑现的盟国诺言
  透过林胜和梅丽的爱情故事,《诺言》实际主要描述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当时,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并迅速侵入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等地,而缅甸作为东南亚唯一尚未被日本占领的国家,对于接连失利的同盟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缅甸不仅是英国在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最后一道保卫屏障,也是中国从境外获得援助军械、医药和其他战备物资的最后一条生命运输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美国提供的物资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美国援助中国的承诺就无法实现,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美国的斡旋下于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形成中英军事同盟。而《诺言》就是从小说主人公梅丽的微观视角去考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命运,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和英美盟国的盟约和诺言。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梅丽来到中国将军的驻地,她发现接到远征命令的将军从一开始就对盟军缺乏信心,觉得“应该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仗”[1]20,受英国殖民的缅甸人肯定不会欢迎中国军队,因为“他们是去帮他们的殖民统治者的”[1]20;他对把香港当做“节日的礼物”[1]20拱手让给日本侵略者的英国人不敢抱有幻想,他说中国军队与英国盟军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把我们看做是仆人而他们是主子”[1]20。考虑到上述因素,他认为“英国人注定要失败”[1]20,而他们要跟着去打一场注定要失败的仗,“他们也注定要失败”[1]20。将军的态度鲜明,同时他的观点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林胜和很多普通士兵的想法。不过,尽管与英军的同盟从一开始就有诸多顾虑,中国士兵依然勇敢出征,正如林胜所说,“因为比起那些鄙视他们和他们祖先的骄傲的白人,他们更加憎恨他们的敌人”[1]31。共同的敌人将中国士兵和英国士兵绑在了缅甸这块对彼此而言皆为他乡的土地上。中方派遣了最精锐的两个师,并将指挥权交由美国指挥官,表现出对英美军队充分的信任。然而当部队抵达缅甸边境时,却被滞留在边境线外,不断听到英军挫败和撤退的消息,直到仰光失守。中国方面这才意识到,“英国的合作诚意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一旦触及实质性的军事合作,英方就采取冷淡、回避甚至是阻挠的态度”[2]101。局势陡转直下,中方部队在边境滞留太久,最好的战略时机已然失去。中国国民党将军杜聿明曾在回忆录文章中提到“中英在战略上的矛盾”,认为英国故意拖延中国军队入缅布防“是中国远征军失败的根本原因”[3]39。
其他文献
近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针对国内棉花价格猛涨,棉花市场和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质检部门配合有关部门整顿棉花市场秩序、加 Recently, the reporter learned from AQ
2011年初,国内农药原料价格涨跌互现。其中,受原油价格上涨的推动,甲醇和苯类原料价格继续小幅上涨;而无机原料则全面下滑。1月甲醇原料均价约2800元/吨,同比上涨7.1%,环比也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我国钢铁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有益的变化。一、深化
一位国际钢铁业资深分析家近期公开表示 ,以长远的眼光看 ,未来钢铁业的原料价格将保持稳定 ,但钢材价格将不断下降 ,并且钢材价格周期性变化将更加频繁。整个钢铁业中已有部
据报道 ,由于目前钼铁价格已跌至中国生产成本以下 ,中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钼铁生产厂家已经停产。据统计 ,中国有 10 0多个钼铁生产厂家 ,大多数在辽宁、河南和陕西三省。目
日本川崎公司提高卷板用连铸板坯清洁度的措施是 :( 1 )铁水预处理。在高炉出铁沟进行脱硅 ,在鱼雷型铁水罐内扒除脱硅渣后进行脱磷 ,然后再进行脱硫。铁水 [P]从 0 1 5%降到
对于中晚期肝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综合治疗”、“积极治疗”是其主要原则。我们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21世纪初的世界钢铁市场态势1 21世纪初世界钢铁市场将呈现稳定缓慢增长趋势根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钢铁市场从2000年开始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增长幅
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提供的消息 ,国际钢铁协会第 34届年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3~ 5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 ,该会秘书长IanChristmas在年会上对世界钢铁表观消费量进行了短期和中期展望。他
2015年11月份,读书会号召大家读木心,在QQ群里提交心得体会的,还真不少。我一向躲避集体活动,看着大家的精彩文字,心有戚戚。前两年读过陈丹青整理的《文学回忆录》,当时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