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汲取提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_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学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组织了中班语言活动《小黄和小蓝》。这个教学活动并非我“原创”,而是我在借鉴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汲取有效经验进行的展示。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的喜爱超出了我的预料,他们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发言积极,非常投入。由此看出,我的教学设计虽是“移花接木”,但结合班级实际进行了调整,是适宜有效的。
  一、分析教材,借鉴多方资源
  在一本幼教杂志上,我看到了关于《小黄和小蓝》这个绘本的介绍,决定试着把它作为活动内容。我从网上下载了绘本“一睹为快”。这本书中的人物完全是不同颜色的抽象色块,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发出的动作,全是靠“颜色”们在画面上方位的改变显示的。和很多刚接触这本书的人一样,我有些担心:孩子们平时是靠具体人物和动物形象理解欣赏图书的,这样抽象的书他们能看得懂吗?我该从哪个角度制定活动目标?用什么方法引导幼儿欣赏?
  带着这些疑问,我从网上查找了很多关于《小蓝和小黄》的资料,有对绘本的介绍,有在各个年龄班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反思等,我都下载在文档中,反复阅读比较。然后,我翻阅了很多图书和杂志,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关于“绘本教学”和“早期阅读”的文章,希望能找到对活动有用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跟同事闲聊时,我无意中获取了一条信息:她曾在苏州听过一个小班语言活动《小蓝和小黄》,它的定位是“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活动只引导孩子认识了小蓝和小黄两个主人公及他们的家、朋友,故事讲到小黄和小蓝一起做游戏时便结束了,其余内容延伸至日常阅读。我平时的笔记中也有关于中班绘本教学的经验交流……我像一个收集珍宝的人,把所有有用资料和信息都储存进电脑和大脑中。
  二、结合实际,汲取有效经验
  有了这么多参考资料,我考虑哪些内容是对我有用的,哪些方法是对孩子适用的,然后进行合理设计。
  首先,制定活动目标。孩子初次接触抽象派图书,我将活动目标的重点定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讲述理解故事内容,对图书抽象的风格产生好奇与兴趣”。我不确定孩子们能否理解抽象的画面并进行表达,就将“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设的情境进行大胆想象,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活动难点。作者用一蓝一黄的色块象征两个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我将“在色彩的融合变化中感受朋友和亲人之间的友爱与亲情”确定为活动的第三个目标。
  其次,设计活动过程。孩子们关于色彩融合的经验不多,我借用某个活动中的开场——“以颜色游戏导入活动”,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蓝色和黄色碰到一起发生的奇妙变化,为故事的展开做经验铺垫。之后的环节,本来我想安排幼儿自主翻阅图书,由于没有足够的绘本,只能改成师幼共读,借助老师的提问和引导攻克活动重难点。提问的顺序和方式,我参考了另一个相关活动。正巧我在《图像时代的早期阅读》上看到这样的阐述:“由于学前儿童识字不多,因而对画面或故事情节的猜想,是他们理解图画书内容的重要方式。教师或家长可以根据每一个读本故事的难度、类型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引入故事,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参与讨论,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观察、思考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以此衡量,我想:那些参考到的提问是不是收得太“紧”了?我在原有提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尽量让它们开放一些,使孩子们能根据我的提问进行相关联想,观察后有话可说,而不只是用一个字词便能回答。如在引导幼儿观察小蓝和小黄做游戏时,我看到的提问都是老师直接说出游戏的名称,再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玩的。我觉得画面上颜色宝宝分布的位置能激发幼儿相关的联想,不用我说出来,他们自己一定会说出。我在出示画面后直接问:“他们最喜欢什么游戏?他们是怎样玩的呢?”或者“他们又在干什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调动幼儿相关的游戏经验。事实证明,孩子的确能在画面感染下,调用相关经验,说出自己玩过的类似游戏和玩法,如“躲猫猫”、“切西瓜”等。在“完整阅读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环节,我衡量再三,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你最喜欢故事的哪个地方?谁能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故事中的‘绿’是从哪里来的?小蓝和小黄怎么从‘绿’变回自己的呢?”引导幼儿回忆并复述故事情节。“你喜欢小蓝、小黄吗?为什么?”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并归纳。为了攻克活动重点,接下来我又安排了“简单介绍图书”加深幼儿对作品的认识。网上看到有老师开展这个绘本活动后,在美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引导幼儿撕贴并进行故事创编,效果不错。孩子有撕贴彩纸的经验,我决定进行这样的延伸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没有机会接触绘本,我考虑在活动之后将绘本《小蓝和小黄》放置在阅读区,供幼儿阅读欣赏。
  最后,我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将绘本翻拍成PPT、进行颜料融合变色试验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评价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汇报课展示结束后,园领导组织全体教师对所有活动逐一进行评价,我们借此进行了深层次反思。在互评中,老师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选材适宜,因为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能力感知理解抽象的绘本内容;设计合理,导入活动很巧妙,之后的猜测性提问和递进式提问很有效,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他们积极思考和大胆表达。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我没能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调整提问,重复很多,对作品的介绍显得太啰唆,没有“一语中的”,导致活动后半部分有些拖沓。
  回顾整个实践活动历程,我采用的是“拿来主义”,活动过程从头到尾都是参考、借鉴他人的成果,但是活动能够获得大家的肯定,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没有不切实际地全盘照搬教案,而是在了解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擅长的引导方式进行合理的删选和取舍,才使得活动顺畅进行,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实现预设目标。在“拿来”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绘本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通过“效果检验”,辩证地吸收和内化成了有效经验。可以说,我的教学能力实实在在地得到了磨炼和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根据实际教学案例,谈谈传统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法、学讲练结合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使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现无穷的精彩,打造精彩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启发教学 情境法 交际法 精彩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认为创新教学不一定要推陈出新,只要对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真正让一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作用,以
摘 要: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和指针,有了教学目标,才能围绕目标开展目标教学,课堂才高效。但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应适度明确并当堂告诉学生?本文分析了现在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亮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 亮标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先备好一堂课,要备好一堂课,必须先明确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才能使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然而,在现在的教学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教学探讨以人为本和谐观念如何融合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使学生个性在课程设计中得到高度重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一  何兆武认为,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其特点之一也许恰好就在于它有其不可离弃的价值观贯穿始终。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生存的最高目标是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实现一切为人服务,让人生活得更快乐和更幸福。因此,历史价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学科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远离学科真实性的现象,学科教育的理性程度明显不足。初中語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初中学生了解汉语的工具性,掌握一定的汉语言应用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和错误教学思想的指导,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活动缺少真实性与理性。本文从真实与理性两点入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设计方法加以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设计
摘 要: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例如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切入,赏析小说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平时的练笔中,教师可以放开让一些学生写小说,然后对习作进行评价与修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环境 人物 情节 想象 创作  小说作为文学四大体裁之一,就像在文学殿堂中一套精美的瓷器,不脱离世俗的生活,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对小说的品读还是引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有其内在规律,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文言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在打好学生文言文常识的基础上,树立生活意识,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实现生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章、课堂思索,逐步学会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并能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诉诸笔端,加以记录。本文以《小石潭记》为例,介绍中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及写作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生活
摘 要: 范本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的照面,照面即使是无言,但能神交,神交的过程就是接受范本教育的过程。所以利用范本教育课堂会超越语言的效果。  关键词: 范本效应 生活影响 课堂效益 习作教学  生命化教育主张,通过范本的直观达到心智的觉悟。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可能成为其学习的范本,教师便是首屈一指的一部最具有感染力、最有教育意义的范本。  一、学生生活中的范本效应  我班有位男生是全班
看了英国的《成长教育》,我明白成长过程中有许多诱惑来得太快,真相背后必有故事,故事背后常有背叛,背叛之后常有悲哀。成长教育,人生如棋,每走一步,都是在走人生。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有时走错了一步,可能就从天堂迈入地狱。  成长教育如此重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如何渗透成长教育呢?  一、解读教材,理解成长  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中关于成长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我要安全成长”这一章节里安排了《我不
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教材,特别是古诗文阅读教材进行写作训练,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古诗文、背诵古诗文,单纯为了获得试卷中的三十分,那太可惜了,老师可以利用古诗文这个“他山之石”攻作文这块“玉”。这样学生本来对学习古诗文不大感兴趣的,知道对写作有很大促进作用后,也会愿意学习古诗文。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巧用古诗文为学生写作添翼。  一、巧用古诗文名句为作文的语言表
蔡元培先生说:“在学校不能单靠教科书和教习,讲堂功课固然要紧,自动学习,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设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开矿探宝”、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总结科学的方法,变牵学生鼻子走为“导而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