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里的技术大神们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ongyo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圈里有不少“技术狂人”,这些人很疯狂,为了电影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人也很单纯,无所不用其极的目的全是为了电影好看。
  上世纪20年代初,有声电影刚出现时,一些影院在正式放映的默片前面试映了有声短片。但是由于多数影院不具备声音放送条件,一些观众不习惯这种变化,放映效果并不好,导致有声片一度遭遇诟病……听上去耳熟么?跟当下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多少有点像吧。
  我并不想在这里预言李安的120帧尝试会像有声电影那样带来里程碑,但这种相似的遭遇至少说明——对于电影这门综合性艺术来说,想要达到创作者的目标,就摆脱不了对于技术的依赖。甚至可以说,电影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电影技术同生共长,谁也离不开谁。
  特效全靠想象力
  曾经有一部网剧,因为剧组太穷,被人戏称为“特效全靠鼓风机”。而在电影技术还不那么发达的时代,许多大师为了呈现自己想要的特效,也曾经“因陋就简”过,特效全靠想象力,脑洞有多大,特效就有多离奇。
  1941年,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在拍摄电影《深闺疑云》时,想要让观众和故事中的妻子一样,强烈怀疑丈夫准备用毒牛奶害死她。怎么让观众的视线全部聚焦在牛奶杯上呢?希区柯克想到了在丈夫走上昏暗的楼梯时,让他手中的这杯牛奶“高亮”起来。放到现如今,这效果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即可做到,当初却要着实动一番脑筋——最后他的解决方案是:在那杯牛奶里放进一个灯泡。
  更典型的例子,是希区柯克在拍摄1948年的《夺魂锁》时,想要尝试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拍摄方式。可是当年的“长镜头”最多也就拍满一本胶片的长度,不过十来分钟,哪像现在的数码摄像机,炫技的导演可以全片只用一个长镜头,一镜到底(比如三谷幸喜导演的《大空港》)。最后,这个天才的胖子想到了一个办法:每次要换胶片的时候就安排男主角穿着黑西装背对观众,用他的一身黑来掩盖银幕的片刻黑屏,最终使得全片由10段连续的表演组成,满足了自己的“低成本炫技”。
  不过希区柯克也不总是这么“因陋就简”,在1958年的《迷魂记》里,他成功采用了“摄像机向后移的同时向前拉伸焦距”的技术,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的“眩晕”状态。他或许不是最早使用这个技术的人,但用得这么好,大大推动了这个技术被后来者争相使用。
  但希区柯克在探索新技术的旅途中也有栽跟头的时候——你知道上世纪50年代已经有3D摄像机了吗?希区柯克1954年的作品《电话谋杀案》原本就想拍成一部3D电影。但当时的3D摄像机无法实现微焦拍摄,希区柯克不得不做了个巨大的电话模型和木头手指,来展现电影里关键的“拨打电话”情节。可惜3D版放映时观众反响仍然不佳,于是片方迅速放弃了3D,改以2D公映。
  当年和希区柯克一样想尽办法搞“黑科技”的,还有日本导演黑泽明——喜欢在银幕上展现极端天气的他,曾在《生之欲》里用面包糠表现雪花;为了让《罗生门》里的大雨更醒目,他还往喷下来的人工雨水里加墨汁,是不是挺有创意?黑泽明在《罗生门》中的创举还不止于此,比如他不相信“摄像机拍阳光会影响曝光”的说法,为渲染气氛,让摄像师把镜头直接对准太阳;同样是为了表现阳光,他还是最早使用反光板的导演之一,虽然当时的“反光板”其实是摄像师从化妆部门抢来的穿衣镜。这么看来,黑泽明凭《罗生门》一部片就得以蜚声国际绝非偶然。
  当然,也有些老导演对新技术并不十分热情,原因正是新技术尚且简陋,满足不了他们心中对画面的极致追求。
  比如比利·怀尔德在彩色电影已然盛行的上世纪60年代初,依然坚持拍摄黑白电影——他的《桃色公寓》在196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是黑白影片在那个时代最后一次获得该奖项,再往后获这奖的纯黑白片就是2011年刻意复古拍摄的《艺术家》了。比利·怀尔德不喜欢彩色片的原因之一,是认为彩色片诞生之初技术不成熟,许多颜色看起来“像冰淇淋一样”很不自然(他如果知道现而今的国产电视剧流行“马卡龙色”一定会晕倒吧)。
  而他弃用彩色片的另一个原因,是化妆技术有限。在他1959年的经典喜剧《热情似火》里,两位主角男扮女装的情节让怀尔德根本没有选择——因为如果拍成彩色片的话,两个人的胡茬会特别显眼!
  的确,在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用老办法解决问题会更稳妥。上映于1985年的《回到未来》中,导演并没有选择用80年代那种夸张的视觉特效,几乎所有特效都是采用机械方式制作的——用鼓风机展现大风,电火花体现电路过载,在展示磁悬浮滑板时,干脆用极细的钢丝吊着演员表演……不得不说很有远见,许多采用了80年代特效的影片如今看来都有浓浓的时代感,唯有这部30多年前的科幻片,看起来仍然一点都不过时!
  那些技术大神们
  电影圈里有不少“技术狂人”,这些人很疯狂,为了电影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人也很单纯,无所不用其极的目的全是为了电影好看。
  《回到未来》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就是个用技术实现超凡想象力的“狂人”——他先是在1988年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中,开创性地将真人和动画人物放到一起;后来又在1994年的经典作品《阿甘正传》里,用数字技术让阿甘和尼克松、约翰·列侬等历史人物面对面,恰到好处的设计不仅无损影片的真实感,还为汤姆·汉克斯赢得了小金人。
  同样的“技术大神”还有詹姆斯·卡梅隆,他1989年的作品《深渊》,为观众呈现了一张由水构成的人脸——这是首个用计算机生成的3D形象。在1991年的《终结者2》中,被散弹枪打烂又复原的流体机器人T-1000,让我们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很兴奋,因为它展现了计算机合成及形变技术的新水平。而卡梅隆后来的《泰坦尼克号》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用传统的模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成功向全世界观众呈现了那场史上著名的海难,当然还有颜值巅峰的小李。   用特效在大银幕上制造海难的,还有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2000年的作品《完美风暴》。当年上映时,这部片子最大的宣传卖点,就是“影史上最长时间、最壮阔的海浪”。它的特效也确实刷新了人们对银幕上的视觉奇观的认识。而1999年到2003年的三部《黑客帝国》,也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建造起了奇异而逼真的虚拟世界,令观众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开始思考更深层的哲学议题。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了)用一组静止的摄像机围绕着基努·里维斯拍摄,而后将这些摄像机在同一时刻拍下的图像合成为著名的“子弹时间”,令银幕上的时间概念从此不同。
  喜欢讲鬼故事的彼得·杰克逊也是个技术大神,在李安之前,他的《霍比特人》就率先尝试过48帧拍摄。而他最著名的作品《指环王》里,还有电影史上第一个经过动作捕捉技术呈现的角色“咕噜”——这个角色的形象由演员安迪·瑟金斯的表演经过数字处理而成。“咕噜”之后,动捕技术才被频繁地用在电影里。
  不要觉得纷繁的计算机特效只是“娱乐大片”导演的专属,在人们印象中以讲故事见长的科恩兄弟,也在电影技术上有过开创性的尝试——2000年上映的《逃狱三王》,是首部采用数字彩色配光技术的电影,在后期处理中对全片的画面质感进行“做旧”,从而把观众成功带入了故事里的年代。
  先驱也有玩不转的时候
  技术是中性的,对于艺术也是如此。用好了能为电影加分,可也有用不好的时候。就连有声片和彩色片这样如今看来毫无疑问的进步,都在问世初期遭遇阻力。很多时候不只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还因为人不够成熟,尚未找到用好这些技术的方法。
  说到这儿又要提罗伯特·泽米吉斯了,曾经在2D动画与真人结合技术引领先锋的他,到了3D动画就有点玩儿不转了。在《极地快车》《贝奥武夫》和《圣诞颂歌》等多部片子里,他把3D动画与自己热衷的动作捕捉相结合,出来的效果就是——比纯粹的3D动画迟钝,又比真人表演虚假,看起来特别僵硬。外界评价普遍不高,他却乐此不疲拍了一部又一部,让人怀疑这家伙有点儿走火入魔。
  其实吧,“先驱”大都有玩不转的时候,乔治·卢卡斯在上世纪70年代为《星球大战》建立的“工业光魔”改变了电影界,在1999年的《星球大战前传》中,还出现了首个完全用数码技术合成的实体人物“加·加·宾克斯”——可惜这家伙除了话痨,对剧情没啥实质贡献,成为星战系列中最令人讨厌的角色之一。
  而结束了中土旅程的彼得·杰克逊,在《冬天的骨头》里再次投向数码技术,创造了不亚于《指环王》里中土世界“瑞文戴尔”的绝美景色,可也许是太过注重展现视觉效果,影片的故事讲得实在平淡无奇,那些绝美的画面倒是成了催眠剂。
  有那么一段时间,电影人好像把数字技术看成了万能灵药,无论哪种形式、题材,都想拿数字技术来试试。就连因复古质感被人们喜爱的定格动画,也在动画片《冲走小老鼠》中被以数码方式呈现——用计算机做的“定格动画”,还能算定格动画吗?也难怪许多观众不买账。
  话说回来,电影人也实在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电视出现之后,电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至于为了适应观众欣赏和电视播放,拍摄的画面比例和景别都有了变化。本世纪以来,各种英剧美剧的艺术水准又日渐提高,观众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好故事,干嘛还非得花钱费力奔影院,到头来还遇上个烂片?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人把数码特效视为救命稻草,也就不奇怪了。可是灵药一用滥,也会变成猛药、毒药,观众在短期内被猛药刺激后,很快有了“抗药性”,逐渐转入审美疲劳状态。
  可能性还多着呢
  难道电影就这样服输?当然不会,这门艺术才诞生一百多年,更何况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这种包容不只是能把新技术、新观念和新文化吸收进来,更能在吸收之后进行消化,为我所用。
  打个比方,人们看大场面特效打斗看腻了,《蚁人》就把剪辑和特效结合起来,忽大忽小的变化让你措手不及又充满乐趣;观众厌倦了高楼大厦被炸烂推倒,《奇异博士》就把摩天大楼叠成万花筒给你看,建造一个超乎想象的魔法世界让你沉迷其中。
  说不好是技术成熟得更快,还是电影人成熟得更快,反正这几年的电影里,特效运用和故事的结合越来越令人欣喜。一度曾对3D动画和动作捕捉走火入魔的罗伯特·泽米吉斯终于从怪圈里跳出来,把3D技术用在了《云中行走》里,让观众与菲利普·帕特一同体验高空走钢丝的惊险刺激。詹姆斯·卡梅隆也在继续前行,在他的《阿凡达》中,动作捕捉“似与不似之间”的特性得到了巧妙的利用。而曾在《指环王》里饰演“咕噜”的安迪·瑟金斯,又在《猩球崛起》中再次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赋予了猩猩头领凯撒细腻传神的表情——对这个以猩猩为主角的故事来说,用数码技术塑造一个能说能演的猩猩,明显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版《人猿星球》系列里把演员化妆成大猩猩要自然得多。而要说到目前最成功的用数码技术塑造动物的影片,当属今年的《奇幻森林》:让主演小男孩和一群猛兽一同演戏,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所以这个童话故事当年只能被拍成动画片;而如今在数码技术的帮助下,这些由计算机创造出来的动物不但栩栩如生,还个性鲜明,能够完美表现剧情。怪不得在这部片子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之后,各大电影公司纷纷打起了将经典动画片“真人化”的主意。
  1995年,当《玩具总动员》这部完全使用数码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问世时,许多人担心:演员要失业了。可结果是:这项能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演员的表演领域,以前只能演人,现在不但连动物,甚至桌子椅子都可以演了!所以眼下,对于李安的“120帧”尝试,我们不管下何种结论都为时尚早。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和历史上的那些例子一样,尝试得多,失败的概率自然会增加,但与此同时,开创的可能性也就更多。
其他文献
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铺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司法体制改革大潮涌起,直指司法难点、痛点。    随着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两高报告”,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次展现在公众面前。  “两高报告”,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所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熟悉老上海电影的观众一定记得,上影厂的片头,是一个工农兵三人昂首远望的场景。而今,同样的雕塑就屹立在博物馆门口,抚今追昔。    上海,曾经是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却一直没有一个特别的纪念方式,始终令人介怀。直到2013年,上海才终于有了自己的影迷朝圣之地——位于漕溪北路上的“上海电影博物馆”,虽然姗姗来迟,却一鸣惊人。  漕溪北路595号,这里原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所在
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确认,一架KC—130型空中加油机在密西西比州利福勒县北部高速路旁坠毀。海军陆战队新闻发言人萨拉·伯恩斯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架空中加油机遭遇了不测。  飞机在距离该县杰克逊地区以北大约140公里处的一片大豆田上坠毁。目前,一架直升机在寻找更多的残骸。而格林伍德消防局局长马库斯·班克斯表示,在当地时间下午4點钟左右得到了该架飞机坠毁的报告,飞机的残骸分布在半径为8公里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描摹了现代化宜居城市的各个层面,而所有层面的基石就是安全。新形势下,城市安全怎样才能做好?会议给出方向:“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就是安全管理。  火灾是城市最常发生的灾害之一,是城市安全经常面临的挑战。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其火灾有何特点,对其他城市的火灾防控又有何借鉴? 
1. 如何優雅回怼“手伸得太长”?外交部新词亮了。本月21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用的一个“新词”迅速得到了网友的一致点赞:“中方反对有关国家依据自己的国内法对其他国家进行所谓的‘长臂管辖’”。  2. 调查显示国内存在不少“起跑线恐慌”,学前班学小学课程屡见不鲜。有家长把5岁的孩子送到一英語培训机构,得知孩子年龄后老师立刻问:“怎么这么晚才来,别的孩子都学了两年了!”  3. 日本
里皮是中国男足国家队历史上的第10位外籍主教练。历数他的前任9名教练,除去20世纪50年代的匈牙利人约瑟夫,只有米卢一人“功成身退”,其余全部黯然告别。  匈牙利 约瑟夫  半个世纪以前,为了迅速提高足球水平,中国派遣了一支队伍赴匈牙利学习。从此,匈牙利人约瑟夫成为了国足主帅,他也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的第一名外籍主教练。在他手下,包括年维泗、曾雪麟、张宏根等在内的中国足球元老迅速进步,退役后又在30
怼,原本的意思就是相互对峙。“对”下面一个“心”,那意思就是从心底里表示对抗。这个词可以引申为怨恨。  怼,原本属于中国北方人常用的一个词。真正用到口语里,譬如东北话里,怼是顶砸、顶撞、碰撞的意思,河南话里,怼有拼死、对着干的意思;陕西话里,怼有顶回去的意思,譬如“如不服怼死你”“这俩人怼上了” “怼碗烩面”,喝酒时则说“怼一个”。  如今,怼字竟然流行到了大江南北,时不时地,有上海人还来一句“阿
今年早春时节,有将近半个月时间在北京,专程去了雁栖湖。  出北京城,沿京承高速公路往懷柔方向,车行约80公里,倏然间,一大片开阔无垠的青山绿水,展开在我们面前。这是北方少见的那种连天碧水,绿波四周是浓浓郁郁、连绵起伏的燕山余脉,满目苍翠,仿佛是天上掉落在京郊的一片仙境。  雁栖湖的中心是雁栖岛,雁栖岛的中心,是一座气势宏大、古色古香的建筑。远远望去,飞檐凌空、古朴雄伟,带着浓郁的汉风唐韵。整幢楼外
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第一次握手,引发世人瞩目。  “习特会”举行之际,恰逢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形势迎来多事之秋。美国新政府内外政策走向引发全球关注,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新的变局,各种“黑天鹅”事件频發,不确定性的因素笼罩在人们心头。在此背景下,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中美关系何去何从,更是牵动全世界的目光。  “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
依稀记得,20年前,中英交接的那个7月,香港也下着迷蒙的雨。雨后的大都会似一切照旧,但细雨润物,大地也会更加坚实。  雾蒙蒙的水汽笼在外滩的上空,为浦西的万国建筑群又平添了一份岁月沉积的厚重。近日上海入了梅雨季,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外滩5号大楼,原名日清大厦,由日资的日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商人共同出资,英国德和洋行设计,在1925年建成。抗战后的招商局、解放后的海运局、上世纪90年代的华夏银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