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起那片绿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115296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五月,阳光恣肆,在浓稠的绿意里穿行,我们心之所往的,是河北省正定县城正北约30里处的西慈亭。
  “文字常常比写作者这个人,走得更远,活得更长久。”正定县西慈亭村,这个幻化为“梦庄”,多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名字,正是河北省著名作家贾大山当年作为知青下乡插队的地方。今天,他的名字,依然被千百万的读者呼唤着。
  “贾大山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精神,都将与他不朽的作品一样,长留人间。”习近平在《忆大山》中这样写道。
  这就是贾大山的精神。所以“学大山、写人民、出精品”网络青年作家采风活动在初夏五月,相约“梦庄”。
  美好的风景需要细细品味,需要用感官和身心共同去体会。领略西慈亭,感受贾大山精神,需要细心地观察,多角度地欣赏,在“梦庄”的多重魅力中赴一场心灵际会。
  历史赋予西慈亭沧桑巨变,古老岁月的光影在风中跃动。西慈亭,位于正定县城北部,东边是东慈亭村。相传,唐初,人们曾在磁河一带进行屯田,建有瞭望亭一座,故名磁亭,后人们感觉“磁”字比较生硬,所以改为了“慈”字,本村届西,故名西慈亭。初夏的西慈亭,千野明媚,百里浓绿。孕育着美好希望的五月阳光,带着催生万物的热度倾泻大地。村口,一位任姓大姐,曾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受到贾大山先生的教诲,如今她专心致志地侍弄着她的花生地,极像一位母亲照顾她的孩儿,很细心、很热爱、很朴素、很执着,仿佛生怕哪一个细节太过生硬便会碰痛花生一样。她认真地拨弄着日子的串珠,踏实而又满怀希望地等待收获的来临。
  “地不能闲着不是?在树下种点花生,贴补点家用。”
  “还种别的吗?”
  “不让种高庄稼,怕影响树生长。我们也想树长高点儿,绿化环境,空气好啊!”
  老磁河河滩,是贾大山小说《取经》《沙地》的创作取材地。曾经,河滩上的沙荒地不但没有经济产出,逢大风季节还会扬起沙尘暴,沿河村庄的人民苦不堪言。如今河滩已改造成农田,静默、平滑、碧绿的麦浪,风正打着摆儿,麦子正汩汩地淌流着灌浆时的滋润。
  “贾大山先生当年就提出了治理沙荒地的想法,后来,我们就是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的。”西慈亭村党支部书记任文来告诉大家,经过长达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村里的河滩地已经全部变为良田,花生、土豆、红薯和麻山药在这里长势良好,年年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大山先生的梦想实现了。从去年开始我们还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变样……他若地下有知,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任书记说着望向远方。此时,雀儿恰好飞身掠过,麦浪被它飞翔的痕迹从中切了开来,转瞬又合拢成一片绿。
  如果说,贾大山提出治理沙荒地的想法,是为了改变生存环境,为了祈求满目养眼的绿,那么,他的教书育人、他的文学作品,则是另一份养心养神的绿——在老百姓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营造一片有希望、有梦想、有追求的生机勃勃的绿。
  铁凝曾回忆说,1964年贾大山响应号召作为知青去农村。也许他是打算终生做一名地道的农民的,但农民却很快发现了他有配合各种运动的“歪才”,于是贾大山在顶着太阳下地的业余时间里演起了“乐观的悲剧”。在大队俱乐部里他的快板能出口成章:“南风吹,麦子黄,贫下中农收割忙……”
  老百姓回忆道,“过年得给老百姓来个乐头儿”,这成了大山的责任。寒夜沉沉,大山在专心地写剧本、编小戏,困得打盹儿,发现被子滚到煤火上烧着了……急忙救火,之后,依然“风雷疾,路茫茫,心潮激荡”,在屋里一遍遍走着台步,把步子、唱腔精确到不能再精确……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陆秀霞大姐依然清晰地记着当年的邻居贾大山,记着他声情并茂地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西游记》……
  贾大山用他的才华编写着那个时代。《梦庄记事》里:村里公众对俊姑娘玲玲的先贬责后褒扬,透出来人们对美的爱恨交加、妒忌与羡慕;梦想演“铁梅”的梁小青,最后融入了梦庄的本土文化“跳大神”;左眼有个“萝卜花”的丑大嫂,在朴素的表象下有着一颗追求美的心……这是贾大山用小说造就的世界。随便翻一页,你的头脑就不会在空中飘浮,因为这部作品最泥土、最朴素、最结实,也最让人长见识,犹如一股股清澈的溪流,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文学园地。
  “用明净的心,写好的东西。”这是贾大山一生的渴望。甚至于在他生病期间,几个陌生的中学生在病房门口探望他。他无比欣慰并在意地说:“几个陌生的中学生能想到来看看我,这说明我的作品对人们还是有意义的。”
  是的,他的为人做事、创作态度和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学大山、写人民、出精品”。我在认真地思考,于我,作为文艺期刊的一名编辑,我的初心是什么?在挖掘、整理、传播燕赵文化,讲述河北故事、传递河北声音这条路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无数次采访,我发现,其实在河北,像赵县北正村,76岁的赵二英自费创办了全县首家“草根图书馆”;耿村,能讲二百六十多个故事的孙胜台婆婆吸引了美国朋友组团前来;邱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青蛙漫画博物馆;蔚县,剪纸艺术大师周淑英悉心教残障儿童学习剪纸;邢台南和县郝桥乡,农妇白茹云诗情才意地写下《一封写给女儿未来拆启的信》;保定,王星焱发起了儿童公益活动……我们每用感官和心灵触摸一次,就会被感染一次、震撼一次,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这些故事,或许永远不能用几段文字来描绘我的感动。但是我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关注、记录、颂扬、传承,把當代人最真实的状态、最真切的需要传播出去,把河北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传承下去,为后人对既往家园的精神寻根保存一块归栖之地。
  初夏的五月,在西慈亭倾听时光走过的声音,绿意正浓,身心尽染。
  编辑.安春华
其他文献
《秘方》这篇小说,给人以某种奇异感。小说里展示出来的日常种种看上去并不陌生,有些场景似乎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与现实分明又是疏离的,它们不按常理出牌。遵循日常的行为逻辑在作者项中立这里已被弃掷不用,他自有办法以有力的叙事赋予小说中的人物焕然一新的特别体质与行事规则。像小说《秘方》这样,以呈现日常的方式来反转日常,正是项中立小说独特的峭拔之处。  项中立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大多是在生活的
小书店  早上或者傍晚,汇文中学门前,孩子们叽叽喳喳走着跑着的身影显得匆忙。太阳高了,路上不见孩子们的身影,行人三三两两来来往往,路一下子安静下来,像不爱说话了似的。沿着这条路继续走,到了十字路口,愈发安静。路画十字,将一块偏离城区的街地一分为四,树在路边长,人在路上行。墙支撑起四个象限中的建筑。象限中的建筑静默无声,低矮的门楼,紧闭的窗扇,砖缝中的纤草,路过的云朵,高而蓝的天宇。一株大杨树的阴凉
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在年届不惑之时  离开自己的家乡,只身前往了  一个未知之地。关于他的行踪  我脑海中一直有个模糊的轮廓——  安静,邃僻,一个高知与异己者的  临时聚所。他们谈论死亡和  不可捉摸之物,有时也会陷入  一种怪异的沉寂。在所知的局限中  他们谁也无法给出对方的答案  这样的聚会带有流动性质。我曾试图翻阅  一位归来者的精神印记,那些散乱  而又驳杂的碎片证实了他的失败  而那些成
久有采访李浩的愿望,最近终于实现。如今成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的他,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继续构筑他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两个多小时的聊天,告别时已是黄昏,一轮清白的月亮悬挂在校园灰色楼群的上方。  为那些被忽略、被遗忘、被遮蔽的人代言  安春华:你的很多小说我都非常喜欢,比如《碎玻璃》《那支长枪》等。《那支长枪》这个故事也许不是来自于现实,但它所展现的那种对存在意义的怀疑和追问,达到或
风过黄河  一直想象着那場景的恢弘、那水天相接的波澜壮阔。风——这位生性无羁的旅人,他跋山涉水、穿越洪荒的脚步,掠过千年时空,跨过万载岁月,一路跌宕、一路高歌、一路疾奔的身影如湍湍急流,似飞速闪电。  在那恒远的跫音中,历史的尘烟纷纷扬扬。  曾无数次地在黄河滩漫步,迎着南来北往的风,以及那些被风顺手扬起的尘土和草叶,想象着风的家园和归宿,想象着落日黄昏,想象着鱼和网、父亲的粮仓和羊群,想象着梦幻
烟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害虫,主要危害葫芦科、茄科、斗字花科、豆科蔬菜以及部分花卉作物,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烟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吸取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枯死。烟粉虱起源于中东、东非等地,主要借助于一品红进行世界性传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影响上海地区,2006年秋季上海崇明、金山等地区B型烟粉虱严重发生,仅崇明县就有逾1万hm2蔬菜出现了烟粉虱危害,其中533hm2蔬菜产量
接到《当代人》2017年全年的散文已多日,一篇篇地读,进入与作者一起领会人生真谛的角色,好像面对面和每一位生活经验丰富的作者交谈;无论他(她)是什么性格,写作阅历怎样,文字会替他们说出想说的话,把他们的文学才华和心灵世界袒露给读者,并激起读者对生活的反思。  一、关注人的命运,呈现生活正能量  关注人类生活和人们的命运,是文学永不衰竭的母题之一。2017年《当代人》多篇散文作品,主动关注人类的物质
摘 要: 休闲农业是融合了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朝阳产业,它不但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类主题农业观光园不断涌现。笔者实地走访了河南省周口市各农业观光园,结合该市农业观光园发展现状,依托其资源优势,阐述了当地蔬菜主题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策略,包括园区功能定位、各功能区的设置、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营销策略,以期
随着设施瓜类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白粉病已成为设施栽培瓜类作物的重要病害,它严重危害瓜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多在瓜类作物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时可布满植株大部分叶片,导致叶片早衰,严重影响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确保瓜类作物优质、高产,实现高效益,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运用综合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    1 白粉
在成语中,“盲人摸象”无疑是带有讥讽味道的贬义词,谓人只见一点,不及整体。但是另一个成语,与盲人摸象原本词义相同,后来却变了味儿,这就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成语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王子敬数岁时,嘗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后来肯定是为了方便起见,由八个字浓缩成了“管窥”一词。对照原文我们会发现,原来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