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为何失去了令人尊敬的力量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一周年之际,重提牛根生、蒙牛话题,对于《新营销》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2006年11月刊《新营销》杂志,刊登了当时《南风窗》总编辑、《新营销》编委会主任秦朔的文章,标题为《忠告蒙牛一与牛根生商榷蒙牛如何基业长青》,客观分析了蒙牛的优势、长处以及劣势、短处,而且秦朔先生是以“商榷”的口吻,对狂飙突进的蒙牛提出忠告,文章的立意是不希望蒙牛成为“领风骚没几年、速生速灭的流星”。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正如秦朔先生所说,“在媒体上,你看到的蒙牛只有赞歌一片,而且完美无缺。即使是蒙牛明显有问题的行为,如果媒体想正常报道,也会迅速被蒙牛调动力量加以‘消灭’”,对于这么一篇充满善意的文章,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当你用谷歌或百度进行搜索时,你很难搜索到,它被“消灭”了。
  事实上,三聚氰胺事件和蒙牛特仑苏OMP事件之后,重读秦朔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包括牛根生和蒙牛的员工。因为,秦朔先生关于牛根生及其蒙牛的“预言”,仅仅在两年之后,竟然是一语成谶。
  让蒙牛“消灭”之而后快的这篇文章,其核心内容是对牛根生提出三条忠告。
  其一,“希望蒙牛从‘营销机器’迈向扎实提升产品能力”。蒙牛从来都没有把重点放在牛奶生产上,它本身不拥有奶牛场,而是同几千个牛奶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由于牛奶来源太多,蒙牛“难以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容易受到牲畜疾病爆发的打击”。人们看到的结果是,“牲畜疾病”没有“爆发”,三聚氰胺“爆发”了,给了牛根生重重的一击。
  其二,“希望蒙牛从关注对手到更关注消费者”。秦朔先生说,“中国企业一直很难避免的一个弊端,是对竞争对手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消费者的关注。所以,一方面是竞争者之间互相厮杀。价格战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是喜欢用一些玄虚概念对付消费者,而不是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通过产品创新实现高附加值”,“蒙牛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这种习性”。蒙牛用炒作概念对付消费者最典型的例子是特仑苏OMP,当媒体披露了OMP的真相后,蒙牛不断用新的谎言圆其“玄虚概念”,在不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三,希望蒙牛“走出‘自我神话’,保持谦卑和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秦朔先生说:“一些蒙牛管理者身上体现出的蛮横、凶悍、粗鲁,让不少曾经的接近者开始对其‘惧而远之’……看着今天蒙牛的一些行为做派,想到曾经令我感动的‘牛氏故事’,我有时不禁怀疑,那些美好的东西难道只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工具,一旦强大之后就开始异化?企业合乎道德的行为难道只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一种机会主义选择?”无论是三聚氰胺事件还是特仑苏OMP事件,证明了秦朔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牛根生及其蒙牛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其手中,商业伦理完全成为一个营销工具,一旦触及其商业利益,便弃掷商业伦理如同一双穿破了的鞋子。
  从《新营销》刊发这篇文章到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间长达两年,对于牛根生、蒙牛来说,两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牛根生、蒙牛虚心听取了秦朔先生的忠告,如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或许,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蒙牛会像三元乳业一样成为中国乳业最后的两个“安全孤岛”;或许,特仑苏OMP事件不会发生;或许,牛根生根本就不用流着“鳄鱼的眼泪”写什么“万言书”,担心“民族品牌”落入外资之手;或许,中粮集团压根就没有进入蒙牛的机会;或许,蒙牛品牌真正进入基业长青的良性发展轨道……
  可惜,现实过于残酷无情,不切实际的假设有时仅仅是意淫的一种方式。它无法让意淫对象生儿育女,甚至享受性的快感。
  “我不愿意看到,蒙牛失去那些曾经感动我的力量,让我尊敬的力量。失去这些力量的蒙牛,越强大,将越令人担心。”当年,秦朔先生如此表达自己的忧虑。
  如今,蒙牛重新上路了,希望它能够找回自己曾经让世人“感动”、“尊敬”的力量!
其他文献
“抄底热”的冷思考  并购中的品牌资产评估  品牌并购大案解析  品牌整合:并购成功的关键所在
期刊
如今许多企业和品牌为了自身发展开始进行重新定位。而企业和品牌在重新定位的过程中应始终满足一个要求,即不断创新,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更加现代化和标准化;又或者说为了让企业抵御竞争者的攻击,努力向众人解释“为什么要购买我的产品”。  当企业和品牌重新定位时,他们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进行重新定位?譬如,或许他们可以归结为销售量下降、客户群基础缩小、产品利润微薄,或是归结为受到来自譬如科技日益更新等方面
期刊
2009年以来,全球产业格局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股市的深度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实体经济持续低迷,一些企业的市场价值大幅度缩水,而国内外的投融资政策却更加宽松,加上并购成本以及谈判难度的降低,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企业的扩张欲望。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勒所说,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几乎都是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发展起来的。并购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品牌、技术、管理、渠道等优质
期刊
小产品、大市场    调味品产品科技含量低,行业进入门槛低,作为生活必需品又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小产品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因此造成了市场上上万家企业、上百种品牌纷繁竞争的局面。同时,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企业无序竞争,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而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影响是最小的。从目前监测的数据看,2008年,95%的企业业绩有所增长,只有5%的企业业绩有所下降。
期刊
随着银行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视,国内电子银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目前,四大商业银行和招商银行在国内网上银行市场上占有的份额约为85%。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分一杯羹,必须另觅蹊径。  依托庞大的客户资源,四大商业银行无疑在电子银行市场抢得了先机。但未来电子银行的市场格局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像光大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受到网点、客户等方面
期刊
一群蚂蚁把百威啤酒搬到洞口开Party,这是百威在中国推出的广告片之一。很多人喜欢百威的蚂蚁系列广告片,喜欢蚂蚁搬酒瓶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事实上,百威一直坚持以蚂蚁的精神、形象与中国消费者沟通。  对此,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以下简称百威)中国区市场副总裁王道解释,蚂蚁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不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通过团队的力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除了“蚂蚁形象”,百威一直坚持投入的,还有音乐和体育
期刊
迈克尔·波特对“财富500强”企业所做的研究表明,由于并购后双方不能很好地进行整合,在并购5年后,70%以上的企业又重新进行了拆分。所以,整合是价值创造的来源和并购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其中的品牌整合更是贯穿企业并购行为的关键环节。     品牌整合预热并购    品牌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并购前对目标品牌及企业原有品牌体系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制定适合于企业发  展的品牌整合策略,才能让企业在并购完
期刊
读《称雄全球之路》,不禁令人想起“全球化发轫之作”—大前研一的《无国界的世界》。在那部作品中,大前研一以一句“总而言之,当务之急乃是准确地理解全球经济”吹响了迎接全球化的号角。然而,它只是开始;因为除了方向上的呐喊、启迪,人们更需要的是方法上的借鉴和指引。这一切在大前研一的书中并不多见,他的贡献仅在于对全球关联性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充满真知灼见的观点,而对于企业如何布局国际化战略、制
期刊
由于消费者将钱包捂紧了,许多生产厂家对于市场需求不旺深感不安;与此同时,许多行业面临成本不断上升的难题,譬如医疗保健、能源、原料等行业,因此,一些厂家必须缩减成本以维持较高的销售额及收益率,它们的做法包括更改产品包装尺寸、寻找价格更低的材料,以及改变产品的材料配方。  如果说大多数生产商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么这个共同的想法便是:现在不是进行策略创新或者开展市场营销辅助活动的时候。事实上,根据尼
期刊
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品牌资产进行审核:并购对象现有的品牌资产;其品牌资产的增值能力;并购后整体的品牌资产价值。    评估之一:测算目标品牌资产现有的价值    摩根士丹利“贱买贵卖”南孚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南孚是中国电池行业名副a其实的“大佬”。1999年,南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销售额接近人民币6亿元。  也就是在这一年,摩根士丹利联合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