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为了培养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依托本单位"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突出"生物技术制药"与"工程学"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翻转课堂、PBL教学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认知及态度,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四个年级305名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8.07%。运用SPSS 17.0,对调查数据以构成比(%)描述,并行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16.0%(49人)的学生认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没必要开设全科医学专业,了解全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就业
目的探讨科研实践教育模式创新对医学生科研认知的影响。方法在临床医学生本科阶段见习期,采用改良导师制+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对60名学生进行1年左右的科研小组实践培训。在培训前后,学生需分别接受1次相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参与科研活动的目的、对科研的兴趣、发表科研论文的信心及满意度等。应用SPSS 16.0,对前后调查数据行非参数Mann-Whitney
医学免疫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前沿与桥梁学科,其知识抽象难懂。微课是伴随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资源,它的设计、开发与研究已成为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的热点。在此阐述微课用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关键因素,其中教学设计是决定微课质量的核心要素,简便易学的微课制作软件是便于微课平民化和大众化的积极保证,PPT课件是微课的重要素材;探索将零散的微课串联为知识体系,分析微课用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潜
根据武汉大学医学院全面医学教育改革需要,传统的神经病学教学整合到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学(clinical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s,CPPT)课程中。CPPT神经病学教学试运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神经解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且复习课时相对过少,临床医生可能因为临床工作繁忙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病例讨论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适当增加神经解剖部
信息社会条件下,应培养研究生具备一定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本研究基于前期对医学生信息能力和科研素质状况的调研结果,以麻醉学专业为试点;通过丰富信息资源,强化学生信息意识,实施"导师组制"或"双导师制",多渠道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等措施;进行了以课题为导向的信息素养分阶段、多形式培养,同时也增强了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素质。相关实践可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脑电图学内容广泛、理论抽象、图形复杂,而进修医师之间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存在差异,进修带教难度较大。为提高带教质量、更好地为进修医师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如下策略:既根据每位进修医师实际情况拟定培训目标,又端正其学习态度、促其服从教学安排;既立足于电极安装、诱发试验设置、床旁监测排除干扰等操作技能培训,又促使进修医师用纵向发展变化和横向比较的视角在实际判读过程中寻找图形的规律;既规范其
目的了解在华医学留学研究生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及面临困难,并分析相应对策。方法于2014年2月对在重庆医科大学学习的2011至2013级45名医学留学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学习动机、来华学习原因、语言水平、学习期望及满意度、就业意向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答卷42份,有效回收率93%。结果所有被调查者(42人)均已获得本国的行医执照。45%(19人)在其他大学接受了医学本科
"三导向"是在遵循医学学科特殊性的基础上,定位于医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医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体制、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等要素进行科学调配和组合的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三导向"中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本研究以职业素质能力、临床执业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将培养途径与评价体系分为大四和大五两个阶段,涉及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临床执业能力培养和技能操作
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是齐齐哈尔医学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环节。本研究阐述了在"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与指导下的医学研究能力内涵,涵盖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囊括改革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设置科研相关课程、开展学术讲座、改革实验课教学模式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师生科研团队五方面的培养策略,以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学术
"医学英语基础阅读"课程以经典医学英文原版教科书中选取的阅读材料为载体,旨在讲授生物医学英文文献的阅读技巧,以满足医学本科生现阶段和将来文献阅读的需求。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形成性评估,采用文秋芳教授搭建的形成性评估框架,包含确立目标、收集证据、给予反馈三个重要环节。课程有效性评估采取学生座谈会记录、学生反思日记和随堂测验三种方式。结果证实,将形成性评估框架纳入"医学英语基础阅读"课程教学,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