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40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大熊猫》一课,学生对小熊猫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课文《卢沟桥烽火》一课,开头写道:"九一八事变后……",结尾写:"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九一八事变是简述了怎样一件事情?"、"抗日战争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应该都来关注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更不例外,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改革阅读教学,使学生从种种束缚中拯救出来,让学生大胆置疑,积极思考,勇于表态,乐于探究,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检验自己劳动成果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成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系统地激励、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判断和迁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因为它一反传统知
期刊
一周一新课,一课一故事使教学始终保持新鲜的资源和活力rn古筝的基本指法有:勾、托、抹、摇指、琶音、颤音.看似简单的6个指法,却构建成了古筝多形式、多轨道的表演,一个简单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说某课上得语文味挺浓,某课上得缺少语文味。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角度和"大语文"观的角度看,如何理解这个语文味,语文课怎样上才能上出"语文味"来?相信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朗朗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朗读在中
期刊